第36章 荣光之后:团徽、补贴与乡野清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鸳鸯蝴蝶梦之天煞孤星》最新章节。

庆典的喧嚣与荣耀尚未在校园中完全散去,新的喜讯便接踵而至。

第二天清晨,早自习的铃声刚刚平息,教室里还回响着同学们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学校的广播再次打破了宁静:

“通知!高一三班班主任 荣光之后:团徽、补贴与乡野清风林疏影老师,请立即组织你班全体学生,到市政协大楼,参加团市委组织的‘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

消息传来,教室里先是微微一静,随即泛起一阵小小的波澜。“一二·九”,这个承载着青春热血与爱国情怀的日子,在这样的时刻被提及,似乎别有一番深意。

在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迅速集合,再次展现出高效的纪律性,列队前往市政协大楼。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团旗高悬。仪式的一项重要环节,便是新团员入团宣誓。

当念到我们班递交入团申请书的同学名单时,我们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所有申请的同学,全部获得批准!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我们高一三班,成为了一个全员共青团员的班级!当我们一起举起右拳,面对团旗,庄严地念出誓词时,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时代使命感在胸腔中激荡。这份特殊的荣誉,无疑是对我们这个集体最好的肯定。

更令人惊喜的还在后面。市教育局长在随后的讲话中,郑重宣布:“……经省教委严格评审,决定授予清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三班——‘省级优秀高中示范班级’荣誉称号!”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周校长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快步走上主席台,从省教委副主任手中,接过了那块沉甸甸、光闪闪的铜牌。那一刻,所有集训的汗水、游行时的紧绷、乃至平日学习的压力,仿佛都找到了价值,化为了此刻无比的骄傲。

荣誉是精神上的激励,而实实在在的关怀也很快到来。

十二月十日,早上。班主任林老师抱着一个厚厚的信封,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安静一下!”她扬了扬手中的信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参加建市庆典集训和游行的补贴,学校财务科已经核算发放了!”

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

林老师开始按名单发放:“按照标准,从集训开始到结束,一共是十八天,每天十元钱。加上彩排和庆典当天,正好二十天。所以,每人应发两百元整!”

一张张崭新的“四大领袖”钞票被发到同学们手中,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是对我们近一个月辛苦付出最实在的认可。

当发到我和萧逸时,林老师特意多停顿了一下,又各点出一百元,分别递给我们:“这是市委李书记特意批示,给予你们两位排头兵的额外奖励!书记说,你们表现突出,带了个好头!”

我和萧逸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被认可的欣喜。我小心翼翼地将这总计三百元钱收好,心里盘算着,这能帮妈妈减轻多少负担,或许还能给爷爷买点他爱吃的糕点。

十二月十一日,周六,冬日的寒意已被少年人的热情驱散。“孤英文学社”的第二次采风活动,目的地是陆耳山的家乡——高乐乡三道沟。

与我们擒龙村那种位于市郊、带着“城市菜篮子”印记的农村不同,三道沟是真正深藏于山坳里的原生态村落,仿佛被现代喧嚣遗忘的桃源。

我们一行人身着便服,我依旧是偏爱的上衣短裙搭配高筒袜与黑色高跟鞋。在清州市社会客车站(由原威清卫客车站扩建而成),我们登上了前往高乐乡的农村客运中巴。车子摇摇晃晃,窗外掠过省轻工纺织印染厂、红枫湖风景管理处的牌子,然后是位于康济乡的省铁合金厂和省化肥厂庞大的厂区。客车沿着省化肥厂大门侧边的道路行驶,直至一个岔路口,陆耳山请师傅停了车。

我们在一座变电站旁下了车。眼前两条路泾渭分明:左边那条窄小土路蜿蜒伸向山坳,是去往陆耳山家的三道沟;右边稍宽的道路则通往高乐乡政府。

沿着左边小路步行约半小时,真正的考验才开始——需要翻越两个陡峭的山坡,还要蹚过一条清澈见底却冰冷刺骨的小河。爬第一个陡坡时,我那双为了好看却实在不合时宜的高跟鞋终于不堪重负,“咔嚓”一声,鞋跟崴断了。

我踉跄一下,哭笑不得。萧逸立刻凑过来,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几分戏谑又不容拒绝的笑容:“书童,平时都是你帮我背书包,今天轮到我了!上来!”

在我还未来得及反驳时,他已半蹲下身。在社友们善意的起哄声中,我只好红着脸伏上他的背。山路崎岖,他走得却很稳,一步步向上攀登。我的脸颊无意间贴着他坚实的肩膀,能感受到他因用力而微微绷紧的肌肉线条,以及透过衣衫传来的温热体温。一种混合着尴尬、羞赧与莫名安心的奇异感觉在心头蔓延,让我脸颊发烫,只能将头埋得更低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愧是集训后的‘锅巴’(萧逸在初中死党圈的绰号),体力见长啊。”我小声嘟囔,试图掩饰内心的波澜。

“那必须的,背我们排长,能掉链子吗?”他语气轻松,气息却微微有些急促。

就这样,他一直将我背到了陆耳山家那座坐落于山腰、被竹林环抱的院子里。后来我们得知,若沿着三道沟继续前行,经过高山村、骆家桥村,便可到达规模更大的贵航集团红湖机械厂。

初到村里,社友们立刻被这纯粹的田园风光吸引。在萧逸等人的怂恿下,我看到了一匹被拴在老槐树下、毛发油亮如缎的小红马。它温顺地打着响鼻,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排长,敢不敢试试?”萧逸抱着胳膊,挑眉看我,语气里满是挑衅。

“啥?你给老娘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瞬间冲上头顶。

在陆耳山和他家人的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跨上了马背。起初有些紧张,双手紧紧抓着缰绳,在马主人的牵引下慢慢溜达。渐渐地,我熟悉了马匹行走的节奏,胆子也大了起来,示意马主人松开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