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草编生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

春深了。日头一天比一天晒得人脊背发烫,田里的秧苗蹿起一掌高,绿得晃眼。农忙的弦稍稍松了扣,村里人终于能喘口气,公社的集市也跟着活泛起来。

陆信胳膊好利索后,去公社跑得更勤了些。有时是队里派差,有时是自己摸空去。每次回来,那个旧布袋都不再是瘪的。有时是半口袋杂粮,有时是一块猪油,有时是几尺耐磨的灰布,甚至还有一次,带回来一小包水果硬糖,糖纸都蹭花了,他却随手扔给苏宁,只说了一句:“齁甜,你吃。”

苏宁把糖小心地收在柜子里,舍不得吃,偶尔摸出来看看,心里也跟沾了蜜似的。她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用她那些夜以继日编出来的筐篓盒篮换来的。她的“手艺”在公社那片小小的黑市里,似乎渐渐有了点名气,王老头给的价格也比刚开始厚道了些。

家里的光景,眼看着就滋润了一点点。虽然依旧是破屋漏瓦,但灶台上的油罐子不再是空的,米缸里总算有了点垫底的粮食,晚上点灯熬油编东西,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抠抠搜搜,生怕灯油烧得太快。

这天,陆信又从公社回来,布袋比往常更沉些。他进屋把东西往灶台上一放,没像平时那样先喝水,而是看向苏宁,说了句:“明天公社大集,王老头说城里供销社的人要来收山货和手工品,点名要看看你编的那几样新花样。”

苏宁正在给一个新编的竹篾提篮收口,闻言手指一颤,竹篾的尖刺差点划破皮。“供销社?公家的人?”她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这年头,跟“公家”扯上关系,是机遇,更是风险。

“嗯。”陆信拿起水瓢舀水,咕咚喝了几口,抹了把嘴,“王老头搭的线,说是正规收购,给现钱或者工业券,比黑市稳当。”

他话说得平静,但苏宁能看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审慎。他也在权衡。

“那……去不去?”苏宁放下手里的活计,心里七上八下。去,万一是个陷阱呢?不去,这可能是把草编生意做大的唯一机会。

陆信放下水瓢,目光落在她脸上,看了几秒,才说:“你想去,我就陪你去看看。”

他把决定权交给了她。

苏宁看着灶台上那些陆信刚带回来的、实实在在的粮食和物品,又想起这几个月来没日没夜的辛苦,心里那股不甘平庸的劲儿冒了上来。缩在这破屋里,靠着黑市有一搭没一搭地换点东西,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如果能搭上供销社这条线,哪怕只是最边缘的供货,日子也能安稳不少。

赌一把!她深吸一口气,迎上陆信的目光:“去!”

陆信眼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点了点头:“好。明天早点起。”

为了这次“面试”,苏宁把压箱底的几件精品都拿了出来:那个带“福”字的八角食盒,一个编织紧密、能盛水的双耳提篮,还有几个用染色草茎编出简单花纹的杯垫和锅垫。每一样都反复检查,确保没有任何瑕疵。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两人就出发了。苏宁把那些草编品用干净的包袱皮仔细包好,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陆信依旧沉默地走在前面,但步伐稳健,无形中给了她一些力量。

公社大集果然比往常热闹数倍。土路两旁摆满了摊子,人声鼎沸。卖菜的、卖山货的、卖鸡鸭禽蛋的,还有扯着布匹、摆着锅碗瓢盆的供销社临时摊位。空气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喧嚣而充满活力。

王老头早就在约定好的巷口等着了,见到他们,赶紧迎上来,压低声音:“来了来了!供销社的李干事就在前面那个茶摊等着呢!快跟我来!”

他领着两人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集市边缘一个相对安静的茶摊。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正坐在那里喝茶,面前摆着个公文包。

“李干事,人来了!”王老头点头哈腰地介绍,“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手艺特别好的那家。”

李干事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一下陆信和苏宁,目光最后落在苏宁怀里的包袱上,语气带着点公事公办的严肃:“东西带来了?看看。”

苏宁赶紧把包袱放在桌子上,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精心准备的几件草编品。

李干事拿起那个八角食盒,仔细看了看编织手法,又摸了摸光滑的竹篾和那个工整的“福”字,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他又看了看双耳提篮,甚至拿起杯子往里面倒了点水,发现滴水不漏。

“嗯,手艺是不错。”李干事放下东西,语气缓和了些,“比一般农村妇女编的强多了,有点创意。这东西,城里现在确实有些人喜欢,摆在家里装个零嘴什么的。”

他沉吟了一下,说:“这样吧,食盒和这个提篮,我们供销社可以收。食盒给你一块五,提篮一块二。其他的小玩意儿,量太散,我们不好收,你们自己处理。以后要是还能编出这种质量的,可以直接送到供销社后院找我看货。钱当场结清,给现钱。”

一块五!一块二!苏宁的心差点从嗓子眼里跳出来!这比在黑市零卖划算太多了!而且有了供销社这条稳定的渠道,以后就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去黑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