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风驰电掣的医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最新章节。

陆宇转身下楼,心里有点异样。原来优秀的人,也同样在争分夺秒地奋斗着。

第一单赚了3.5元。数字很小,却意义非凡。

接下来的日子,陆宇的生活节奏变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

他 meticulously 规划着自己的时间表:

早上6点起床,朗读英语,预习上午的课程。

7点吃早饭,然后去教室占座。

8点到12点,上午课程。

中午12点下课铃一响,他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到停车点,穿上蓝马甲,上线接单。午餐高峰时段,单子最多,他往往一口气连送七八单,穿梭在各个食堂、宿舍楼和教学楼之间。常常送到最后一份时,自己的午饭已经成了冷饭。他要么在等单的间隙快速扒几口,要么就直接拖到下午两点送餐高峰过后,才能吃上一口安稳饭。

下午2点到5点半,是下午课程或自习时间。

晚上6点到8点,他再次上线,接送晚餐的外卖。

晚上8点以后,才是他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整理笔记,复习预习,绘制解剖图,常常熬到深夜。

送外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要熟记校园里每一栋楼的位置、每一个宿舍区的门禁情况、每一条小路的捷径。要学会和不同的顾客沟通,要应对餐洒了或送晚了时的抱怨,要顶着烈日或是突如其来的大雨飞驰。

有一次,他同时接了四单,三个不同食堂的,要送往相隔最远的宿舍区。时间紧迫,他车速不免快了些,在拐弯处为了避让一个突然冲出来的滑板少年,猛地刹车,车后箱里的一碗汤面不幸倾洒了出来,汤汁浸透了包装袋。

他硬着头皮将餐送到那位同学手上,果然遭到了不满和投诉。那一单,他不仅没赚到钱,还倒扣了罚金,并且自己掏钱赔了那份面钱。那天晚上,他看着被扣掉的金额,心里难受了很久。几块钱,是他父母要省吃俭用才能攒下的。

还有一次,傍晚突然下起暴雨。他车上有两单没送。雨水模糊了头盔面罩,雨衣根本挡不住斜泼的雨水,很快浑身湿透。但他还是坚持着,准确地将餐品送达。其中一个收货的是个女孩子,看到像个落汤鸡一样的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忍,递给他一包纸巾:“同学,谢谢你,下雨天慢点骑,注意安全。”那句简单的关心,让冷得发抖的陆宇心里暖和了许久。

身体的疲惫是显而易见的。晚上回到宿舍,常常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刘波看着他深陷的眼窝和明显又瘦削了一些的脸颊,忍不住劝道:“宇哥,要不歇两天?你这太拼了,别把身体搞垮了。”

连陈浩也难得地开口:“长期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会影响认知功能和记忆力,得不偿失。你需要优化你的时间管理,或者减少接单量。”

赵俊则直接甩给他一盒蛋白粉:“补充点营养,别真累趴下了。我这投资还没见回报呢。”话虽如此,眼神里却有关切。

陆宇知道他们是好意,他只是笑笑:“没事,我扛得住。习惯了就好。”他计算着这个月的收入,平台上已经积累了近八百块钱。这意味着,下个月,他或许就可以告诉母亲,不用再给他打生活费了。这个念头支撑着他,抵消了所有的疲惫。

送餐的经历,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大学百态。有因为游戏而废寝忘食、顿顿靠外卖的“宅神”;有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只能抽空匆匆吃口饭的学霸师姐师兄;有情意绵绵、互相点爱心餐的小情侣;也有像他一样,为了生活奔波的同学…

更重要的是,他对星城医大的校园布局熟悉得像是自己掌心的纹路。这种熟悉感,甚至反哺了他的学习。比如,《局部解剖学》讲到某个部位,他脑海里不仅能浮现出图谱和标本,甚至能清晰地映射出通往相应研究实验室或教学楼的最短路径。

一天下午,他没课,正在图书馆啃着那块难啃的有机化学“硬骨头”,手机突然又“叮”了一声。他本能地以为是外卖订单,顺手点开,却发现是陈浩发来的微信消息,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在哪儿?”

陆宇回复:“图书馆三楼西区。”

“帮我送个东西到基础医学院药理实验室三楼307,给张教授。急用。跑腿费照付。”

陆宇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陈浩知道他这个时间肯定在图书馆学习,离基础医学院很近,而且有车方便。这与其说是请求,不如说是陈浩式的、带着一点命令口吻的“照顾生意”。

“马上到。”陆宇回复,立刻收拾书包下楼。

他骑车赶到图书馆门口,陈浩已经等在那里,递给他一个密封好的文件袋。

“尽快。”陈浩说完,转身就走了。

陆宇一路疾驰,将文件袋准时送到307实验室。那位张教授拿到后,对陆宇说了声谢谢。回程的路上,陈浩的微信转账已经过来了:20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跑腿费。

陆宇看着屏幕,没有立即接收。他知道,这是陈浩独特的、不伤及他自尊心的帮助方式。

晚上,他点了接收,然后给陈浩发了条消息:“谢谢浩哥。以后有这种急事,随时叫我。”

陈浩只回了一个字:“嗯。”

月末那天,陆宇看着平台钱包里累计的821.5元余额,郑重地提现到了银行卡。然后,他给母亲李娟打了个电话。

“妈,以后每个月不用给我打生活费了。”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自然。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接着传来母亲急切的声音:“怎么了小宇?是不是钱不够花?还是出什么事了?你别省着,身体要紧…”

“妈,没事,我好着呢。”陆宇打断她,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我找了个兼职,给学校送外卖,时间自由,不耽误学习。这个月我赚了八百多块,够我吃饭了。以后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你和爸的钱,留着你们自己用,爸的药不能断。”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陆宇能听到母亲极力压抑的、细微的抽泣声。

过了好一会儿,母亲带着浓重的鼻音说:“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可是…太辛苦了…”

“不辛苦,妈,骑车送送饭,就当锻炼身体了。同学都很好,室友还借我电动车呢。”陆宇安慰道,“你和爸放心,我学习没落下,上次解剖小测我还考了92分呢。”

他又和母亲聊了几句家常,反复保证会照顾好自己,才在母亲一遍遍的叮嘱中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陆宇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仿佛轻了一些。他走到阳台,望着远处星城市的灯火。

宿舍里,刘波在鬼哭狼嚎地背着中医口诀,赵俊在游戏里激战正酣,陈浩在台灯下看着一本厚厚的英文文献。

蓝色的骑手马甲挂在床头,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每一单的几块钱,汇聚成了他自立的第一步。这条路很累,但脚步却越来越踏实。他知道,未来的医途漫长而艰辛,但既然选择了,他就会这样,一边风驰电掣地对抗着生活的重力,一边坚定不移地走向那座神圣的医学殿堂。

他的大学故事,不仅有厚重的课本和肃穆的实验室,还有后视镜里飞速掠过的校园风景,和电动车电瓶充满电后,那格象征着希望与动力的绿色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