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期中试炼:暗流与锋芒(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最新章节。

医学院的时间,仿佛被施了某种魔法。在枯燥繁重的课业中,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解剖图谱上的每一条线条似乎都需要用无数个分钟去描摹记忆;然而,当回过神来,却发现日历已悄然翻过数十页,入学时的那份青涩尚未褪尽,期中考试的阴云却已沉沉地压在了每个大一新生的心头。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图书馆的座位变得一位难求,熄灯后的宿舍楼道里,常常能看到借着微弱灯光低声背诵的身影。往日喧闹的食堂,吃饭时也多了许多一边扒饭一边盯着书本或平板电脑的面孔。就连刘波这样乐天派的话也明显少了,脸上时不时会浮现出对知识点的迷茫和对考试的忧虑。

陆宇更是将时间的利用压榨到了极致。他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严格遵循着优化后的时间表:清晨六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他已经在宿舍楼的天台或寂静的操场边,朗读着英语和生化反应式;白天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笔记做得密密麻麻,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午休时间,他匆匆吃完饭,要么抓紧时间小憩片刻恢复精力,要么继续完成上午课程的消化;下午课程结束后,他不再像开学初那样频繁接单送外卖,而是将宝贵的黄昏时段留给了解剖图谱的复习和生理学机制的理解;晚上,则是雷打不动的图书馆时间,直到闭馆铃声响起。

他的书桌上,各类教材和参考书堆成了小山。解剖学图谱被他翻得边缘起了毛边,上面贴满了各种颜色的标签和注释。生物化学的代谢通路图,他自己用A3纸放大重画了数遍,挂在床头,睡前醒后都要看几眼。生理学的难点,他不仅自己反复琢磨,还主动在学习小组里发起讨论,常常因为一个机制的理解和陈浩、刘波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但这种碰撞往往能带来更深刻的认识。

苏晚晴学姐也时不时会发来信息,分享一些她去年期中考试的经验和复习重点,提醒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考前过度疲劳。这些关怀如同雪中送炭,让陆宇在紧张的备考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然而,压力之下,暗流依旧涌动。孙鹏等人似乎并未因陆宇生化小测第一而收敛,反而在一些场合,酸溜溜的议论变成了更隐晦的质疑。

“有些人啊,就知道死读书,考试机器罢了,将来上了临床,动手能力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一次在去往解剖实验课的路上,陆宇隐约听到孙鹏对旁边的人这样说,目光似有似无地扫过他。

“就是,解剖课上看他操作也就那样,比陈浩差远了。理论考得好有什么用?医生最终是要看手上功夫的。”

这些话像细小的荆棘,刺得陆宇心里不太舒服。他知道,解剖实验课确实是他相对薄弱的环节,虽然经过多次实践已有很大进步,但比起陈浩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沉稳和精准,他仍显得有些稚嫩和紧张。期中考试,不仅考理论,解剖实验操作也是重要的考核部分。这无疑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

但他很快将这种不适感压了下去。他想起陈浩的告诫,想起自己的目标。流言蜚语,不过是噪音。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专注再专注,将每一个知识点夯实。

期中考试周终于来临。

第一门是《生物化学》。考场里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试卷难度不小,尤其是最后一道综合题,将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联系起来,考察整体调控,非常灵活。陆宇沉着应对,前面基础题做得很快,遇到综合题时,他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自己绘制的那张巨大的、贴满标签的代谢图,抽丝剥茧,一步步推导,最终写出了条理清晰的答案。交卷时,他感觉发挥正常,心中稍定。

接下来是《医学物理学》和《医学生物学》,陆宇凭借扎实的基础和细致的复习,也顺利过关。

重头戏是《系统解剖学》。理论笔试部分,陆宇做得异常顺利,那些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名称、起止、走向、功能,早已通过他的手绘、记忆和实验课上的触摸,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他几乎是以一种流畅的速度完成了试卷。

真正的挑战,在于下午即将进行的解剖学实验操作考核。

中午,陆宇没什么胃口,勉强吃了点东西,就和室友们一起来到解剖实验室外的候考区。气氛比平时上课更加凝重。同学们三人一组(考核按实验课分组),依次进入实验室,在指定的解剖台前,由秦教授和几位助教当场出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辨认并讲述指定结构,甚至进行简单的分离操作。

刘波紧张得不停地搓手,嘴里念念有词地背着肌肉起止点。赵俊脸色发白,眼神游离。连陈浩,虽然依旧平静,但也能看出他比平时更加专注。陆宇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手心里全是汗。他不断深呼吸,告诉自己冷静,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会考到的重点和难点上。

“第三组,陆宇、陈浩、刘波,进入3号台准备。”助教的声音响起。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走进实验室。3号台上,大体老师已经准备好,上肢、下肢和部分胸腹部区域已经预先做了一定的解剖暴露。秦教授面无表情地站在台边,目光锐利。

“考核开始。”秦教授没有多余的话,直接指向暴露出的肩关节区域,“陆宇,辨认并讲述肩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运动及相关肌肉、神经支配。”

问题直指核心且综合性强。陆宇稳住心神,上前一步,戴上手套。他先用手触摸确认骨性标志:“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他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颤抖,但很快变得清晰稳定。他一边讲述,一边用探针精准地指示出关节唇、关节囊、喙肩韧带等结构,然后流畅地报出使肩关节产生屈、伸、收、展、旋内、旋外运动的各块肌肉名称、起止点,最后准确指出了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的走向和支配范围。

整个过程条理清晰,辨认准确,讲述流畅。秦教授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浩,”秦教授转向下一个目标,指向大腿根部一个复杂的区域,“辨认并讲述股三角的境界、内容及排列关系。”

这对空间想象和局部解剖要求极高。陈浩从容上前,动作精准地分离开表面的筋膜,清晰地展示出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构成的境界,然后一丝不差地指出了由外向内排列的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以及它们的分支和属支,甚至提到了股管和股环的位置和临床意义。他的操作娴熟,讲解严谨,堪称完美。连秦教授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刘波,”秦教授最后指向小腿后区,“辨认并讲述小腿后骨筋膜鞘的内容及踝管的结构。”

刘波明显紧张起来,上前操作时手有些抖。他勉强辨认出了小腿三头肌和跟腱,但在讲述深层肌肉和血管神经时,出现了混淆和遗漏,特别是对踝管内结构排列顺序说得含糊不清。秦教授的眉头微微皱起。

考核结束,三人鞠躬退出实验室。刘波出来时,额头冒汗,一脸懊丧:“完了完了,踝管那块我搞混了,肯定要扣不少分…”

陈浩拍拍他的肩膀:“还有笔试分数,综合起来看。”

陆宇也安慰道:“波哥,别灰心,后面还有机会。”

虽然自己的考核似乎顺利,但陆宇心里并没有底。秦教授的要求显然非常严格,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评价。而且,他不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在秦教授眼中究竟能打多少分。

所有科目考完,已是周五下午。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下来,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一种混合着疲惫、空虚和对未知结果的焦虑。周末的两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显得格外漫长。

陆宇强迫自己不去对答案,不去胡思乱想。他利用周末时间,重新拾起因为备考而暂时搁置的兼职,送了几单外卖,让身体动起来,分散注意力。但他发现,自己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回考场,回忆着每一道题,每一个操作细节,试图评估自己的得失。

周一,各科成绩开始陆续公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