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古物微光,道法溯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异界道途:恶魔高校的闲散仙师》最新章节。
他的解释深入浅出,为众人揭开了一个与西方魔法、神器体系截然不同的、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器物概念。
“原来如此……竟是东方的古老法器!”
藤原馆长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惊奇与兴奋,
“那……这微光,可有什么特殊含义?”
“或者……它是否还具有其他功效?”
李纯摇了摇头:“这点灵性太微弱了,且年代久远,大部分功效早已散失。”
“如今的微光,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周期性的‘呼吸’或‘显化’,并无实际作用,也不会对周围造成任何影响。”
“它或许……只是在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罢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感慨,仿佛在与一件跨越千年的古物对话。
心里想着的却是但凡这法器还有用的话怎么可能会跟个外人去解释这个,那不是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且要是这个法器是完整的或者没坏的话百分百不可能还让外人拿着,但凡能让你拿着到第二天我都觉得丢人!
藤原馆长闻言,既有些释然,又有些惋惜:“如此说来,它并无危险,但也无大用了吗?”
“倒也未必。”李纯微微一笑,
“若能弄清其灵性共鸣的具体规律与根源,或许能借此反向推衍出一些它最初炼入的符文类别或功效方向,增加其考古与文化价值。”
“甚至……我可以尝试用一种温和的术法,稍微‘唤醒’它一点灵性,让其显化更清晰一些,以便观察记录,但不会损伤器物本身。”
同时他心里想着:“正好到时候我可以学习一下这个世界的道门器文炼器,说不定后面我如果炼器的话会用的上。”
藤原馆长大喜:“如此甚好!”
“那就劳烦李纯顾问了!”
“只要不损坏古物,老朽非常乐意一观其玄妙!”
莉雅丝也点头表示同意,她对这种东方的“鉴宝”手段也充满了好奇。
是夜,子时将至。
超自然研究部一行人随藤原馆长来到了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室内。
那面瑞鸟纹镜被放置在铺着软绒的桌上,周围布置了简单的隔绝结界,以防万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时钟指针精准地指向零点时——
果然!
那面古朴的青铜镜表面,毫无征兆地、缓缓渗透出一层极其淡薄的、柔和的乳白色光晕!
光晕均匀地覆盖整个镜面,并不明亮,却异常纯净安宁,仿佛月光凝结。
正如馆长所言,没有任何能量波动逸散,但那光确实存在!
“就是现在!”
李纯凝神静气,双手掐了一个特殊的“通灵印”,
并非强行抽取力量,而是以一种极其轻柔的、类似“共鸣”的方式,将一缕精纯平和的真气,如同涓涓细流般,缓缓渡入镜背的钮孔之中(那里往往是此类法器灵性汇聚或输入的点)。
同时,他口中念诵起简短的“显灵咒”,咒文古朴,旨在安抚并引导那内敛的灵性稍稍向外展露一丝痕迹。
随着真气的温和注入与咒文的引导,那镜面上的乳白色光晕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
紧接着,在那光晕之中,竟然开始有极其淡薄、若隐若现的、金色的细小符文虚影缓缓流转!
那些符文结构古奥,与现今道符截然不同,带着苍茫古老的气息,它们组成了一个残缺的、不断循环的微小图案,似乎在阐述着某种关于“静心”、“宁神”、“辟邪”的粗浅道理!
“快看!有字……”
“不对,是图案!”
爱西亚忍不住低声惊呼。
木场佑斗和朱乃也瞪大了眼睛,他们虽然看不懂那些符文,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那股古老而纯粹的“意境”。
“果然是一件‘静心辟邪’类的辅助法器残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纯心里想到,同时默默的把符文记在心里,然后一边继续维持着微弱的真气输出,一边解释道,
“这些显化的符文虚影,就是它核心功效的残留印记。”
“可惜,大部分已经残缺消散了。”
他持续引导了约莫五分钟,便缓缓收回了真气和咒力。
镜面上的符文虚影随之淡去,乳白色的光晕也逐渐减弱,最终在十五分钟时准时完全熄灭,恢复了那副古朴暗沉的模样,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整个过程平和无比,没有对古镜造成任何负担或改变。
“不可思议……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藤原馆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竟然能亲眼看到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力量痕迹!”
“李纯顾问,您的手段真是神乎其技!”
“这不仅解开了谜团,更是为这件古物的研究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直接证据!”
“太感谢您了!”
他对李纯深深鞠了一躬。
莉雅丝、木场和朱乃也相视而笑,眼中充满了对李纯这种独特能力的赞叹。
这种不依赖强大魔力、而是基于精深理解和微妙操控的手段,再次让他们大开眼界。
“这面镜子灵性已弱,不会再有什么异动了。”李纯点头道
同时心里想到:“要不还是找个时间把这东西拿回来吧,放在这些人手里心里总感觉膈应......”
经此一事,李纯那“精通东方古术,善于鉴定与处理奇特古物”的名声,再次提升了一个台阶。
不仅是在超自然圈子,甚至在驹王镇的古物收藏界和文化界,都开始流传起超自然研究部有一位能“与古物对话”的东方顾问的传说。
而李纯自己,则在这次接触古老道门法器残件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勉强算是记住了这个世界道门的一些炼器器文,同时感受到了一丝亲切与启发。
那些古老的符文结构,虽然残缺,却与他所学的《基础道藏》有着某种一脉相承的韵味,让他对自身道途的源流,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与思索。
他的“道”,在解决这些光怪陆离的小委托中,不仅积累了名声,更仿佛与这个世界的某些古老痕迹,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微妙共鸣,悄然滋养着他的见识与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