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黑白电视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夜半鬼语录》最新章节。
罗松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台老式黑白电视机的外壳,感受着岁月在金属表面留下的细微划痕。这台产于1973年的"红梅"牌电视机是他上周从城西旧货市场淘来的宝贝,花了他整整半个月的工资。
"你确定这玩意儿还能用?"刘丽靠在门框上,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眉头微蹙地看着客厅中央那个笨重的方盒子。
"当然!"罗松兴奋地转过身,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孩童般的光芒,"老张头说这机器只是显像管有点老化,电路板完好无损。我已经联系了电子城的老王,他答应帮我修复。"
刘丽走近几步,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她伸手碰了碰电视机顶部的木质部分,立刻缩回手指:"天,上面全是灰。你打算把这古董放在哪里?我们客厅可没多少空间了。"
"就放在那个角落怎么样?"罗松指着沙发旁边的空位,"等修好了,我们可以用它看老电影,多有情调!"
刘丽撇撇嘴,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她早就习惯了男友对复古物品的痴迷,从老式收音机到机械手表,他们的公寓活像个小型博物馆。虽然她总抱怨这些"破烂"占地方,但内心深处,她欣赏罗松这种对过去的执着。
"随你吧,"她啜了一口咖啡,"不过先说好,要是修不好,下个月就把它处理掉。"
罗松笑着点头,心里却暗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让这台电视机重获新生。他小心翼翼地用软布擦拭着屏幕,没注意到电视机后盖上一块暗红色的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却又比那更陈旧、更难以辨认。
一周后,电视机修好了。
老王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在电子城修了四十多年电器。当他将修复好的电视机送回罗松家时,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小伙子,这电视机..."老王欲言又止,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电视机侧面的调节旋钮,"有点特别。"
罗松正忙着检查电视机的各个接口,头也不抬地问:"怎么了?显像管有问题?"
"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老王压低声音,"我修的时候,它...自己启动过几次。没有插电的情况下。"
罗松这才抬起头,看到老王严肃的表情,不由得笑了:"王师傅,您开玩笑吧?"
老王摇摇头,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这是在机箱里找到的。我觉得你应该看看。"
罗松接过纸条,上面用褪色的蓝墨水写着几行字:"1983年5月14日,最后一次记录。图像越来越清晰了。她想要出来。上帝救救我们。"
字迹潦草颤抖,像是写字的人处于极度恐惧中。罗松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但很快又恢复了理智。
"大概是上个主人的恶作剧吧。"他把纸条随手放在茶几上,"谢谢您修好它,王师傅。"
老王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收拾工具离开了。罗松迫不及待地插上电源,按下开关。电视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闪烁了几下,然后——一片雪花。
"看来还需要调一下天线。"罗松自言自语道,开始旋转电视机上的频道旋钮。
就在这时,刘丽下班回家了。她放下包,好奇地凑过来:"修好了?能看吗?"
"正在调试。"罗松继续转动旋钮,突然,雪花消失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黑白画面。
那是一个房间的俯拍视角,像是从某个角落的高处拍摄的。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木椅和一个小茶几。墙壁上贴着已经泛黄起边的壁纸,地板上满是灰尘。
"这是什么频道?"刘丽皱眉,"好奇怪的画面。"
罗松也感到困惑:"不知道,可能是某个老电影的片段?"他尝试换台,但旋钮像是卡住了,画面纹丝不动。
突然,画面中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从画面右侧走进来,背对着镜头。她的步伐很慢,像是在拖着重物行走。女孩的头发很长,几乎遮住了整个背部。
"天啊..."刘丽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抓住了罗松的手臂。
女孩走到房间中央,停了下来。然后,极其缓慢地,她开始转身。
就在女孩即将面对镜头的瞬间,画面突然消失了,电视机又恢复成一片雪花。
罗松和刘丽面面相觑,客厅里只剩下电视机发出的白噪音。
"你录下来了吗?"刘丽的声音有些发抖。
罗松摇头:"谁会想到录这个?"他关掉电视,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可能是电视台在放什么实验电影吧。"
但两人心里都清楚,那种诡异的氛围,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绝不是普通的电视节目能营造出来的。
那天晚上,罗松辗转难眠。凌晨两点,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来到客厅。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给那台沉默的电视机镀上一层冷光。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开关。
雪花。只有雪花。
罗松松了口气,正准备关掉,突然,画面又出现了。还是那个房间,但角度略有不同。这次,房间里多了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是——
罗松的呼吸停滞了。镜子里映出的是他和刘丽,就在他们现在的客厅里,站在电视机前。而那个红衣小女孩,就站在他们身后,苍白的小手正缓缓伸向刘丽的脖子。
"不!"罗松大叫一声,猛地拔掉了电源。
卧室门开了,刘丽睡眼惺忪地走出来:"怎么了?你喊什么?"
罗松喘着粗气,指着电视机:"它...它又自己启动了。"
刘丽看向已经黑屏的电视机,又看看罗松苍白的脸色:"你是不是做噩梦了?电视明明关着啊。"
罗松这才注意到,电视机的插头确实被他刚才拔掉了,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但就在刘丽说话的瞬间,他分明看到电视屏幕反射中,有一个红色的小小身影,一闪而过。
第二天是周六,罗松决定调查这台电视机的来历。他给旧货市场的老张头打了电话。
"那台红梅牌?"老张头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哦,我想起来了,是从城北一个老宅子收来的。主人去世了,子女处理遗物。"
"您知道原主人叫什么吗?住在哪里?"罗松追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姓陈,好像是个退休教师。住在青松路那片老社区。不过小伙子,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罗松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挂断电话后立刻拉着刘丽前往青松路。
青松路社区是典型的八十年代建筑,灰暗的楼体上爬满了枯萎的藤蔓。几经打听,他们找到了陈老师曾经住过的单元。
"陈老师?"楼下晒太阳的老太太眯起眼睛,"哦,你说502的老陈啊。走了有三年多了。可怜人,老伴早没了,女儿也..."
"女儿怎么了?"刘丽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
老太太压低声音:"听说很多年前就失踪了。那时候小姑娘才七八岁吧,穿着她最喜欢的红裙子出去的,再没回来。老陈从那以后就变了个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罗松和刘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您知道他家里有台老式电视机吗?红梅牌的。"罗松问。
老太太皱眉思索:"电视机?好像是有这么个老古董。警察来搜查的时候,还特别检查过呢。"
"搜查?为什么搜查?"刘丽追问。
"好像是怀疑老陈...唉,都是过去的事了,人都死了,说这些做什么。"老太太突然住了口,摆摆手表示不愿再多谈。
回到家中,罗松立刻上网搜索关于陈老师和失踪女孩的新闻。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一则1983年的旧报纸扫描件:
"本市青松路一名7岁女童陈某失踪,警方怀疑与家庭纠纷有关。据悉,女童父亲陈某有暴力倾向...还配有陈某的照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