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实验室升级 2.0(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理科生在修真界搞炼丹革命》最新章节。
青岚科学研究院的白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与周边古色古香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秦洛站在崭新的研究院大门前,手中拿着刚刚完工的实验室规划图,眼中闪烁着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光芒。
“师兄,这、这也太奢侈了吧?”柱子看着规划图上标注的各种昂贵设备,声音发颤,“咱们真需要这么多宝贝疙瘩?”
秦洛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研究离不开精密仪器。”
玄灵子宗主提供的“天使投资”加上科学炼丹坊的盈利,让研究院有了充足的预算。秦洛毫不犹豫地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实验室建设中。
第一批到货的是温度控制设备。不再是简陋的双金属片和沙漏,而是真正的精密温控系统——由炼器宗与算天门合作开发,采用热电偶测温,PID算法控温,精度可达±0.1°C。
“妙啊!”铁大锤安装设备时啧啧称奇,“这比俺们炼器宗的锻炉还精细!”
接着到货的是分析检测设备。百草堂提供了各种珍稀材料,炼器宗精心打造,做出了青岚宗第一台“成分分析仪”——虽然原理简陋,但已经能够定量检测丹药中的主要成分含量。
最让秦洛惊喜的是“显微观察镜”的到来。这是炼器宗老师傅们按照他的设计,用水晶磨制透镜组装而成的简易显微镜,虽然放大倍数只有区区一百倍,却足以观察丹药的微观结构。
“看!这是丹药表面的晶体结构!”秦洛第一次向众人展示显微镜下的世界时,引起了轰动。
苏妙仪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微观图案,喃喃自语:“原来丹药内部是这样的...难怪不同的冷却速率会影响药效。”
柱子更是大惊小怪:“妈呀!丹药上怎么这么多小洞洞!跟蜂窝似的!”
有了这些设备,研究工作立刻上了新台阶。
温度控制组首先取得突破。他们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药效成分的影响,绘制出了数十种药材的“温度-提取率”曲线。
“看!灵芝三萜在85°C时提取率最高,但超过90°C就开始分解!” “茯苓多糖需要长时间低温提取,高温反而会使分子链断裂!”
这些数据被整理成《炼丹温度控制指南》,连丹阁的长老们都偷偷要来 copies。
分析检测组的成果更加惊人。他们建立了青岚宗第一份《药材成分数据库》,详细记录了上百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杂质水平、产地差异等数据。
“原来同是黄精,朝阳坡产的淀粉含量比背阴坡高15%!” “这批朱砂的汞含量超标了!难怪最近那炉丹炼出来有问题!”
数据库的建立,让炼丹从“凭经验”开始走向“看数据”。
最革命性的突破来自显微观察组。通过观察不同工艺下丹药的微观结构,他们发现了许多传统丹道无法解释的现象。
“快看!缓慢冷却的丹药,晶体排列整齐,结构致密!” “快速冷却的,晶体细小但杂乱,有很多微孔!” “难怪溶解速率不一样!”
秦洛甚至观察到了“丹纹”的微观成因——那是不同成分在冷却过程中分层析出形成的特殊结构,而非什么“天地道纹”。
这些发现被整理成《丹药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报告,在宗门内引起了巨大争议。
传统派长老们坚决不信:“胡说八道!丹纹乃是天道显化,岂是区区晶体排列!” 但年轻弟子们却趋之若鹜:“原来如此!那是不是可以人为控制丹纹形成?”
面对争议,秦洛只是微微一笑,安排了一场公开实验。
他当着众人的面,通过精确控制冷却速率和成分浓度,成功“炼制”出了具有特定丹纹的丹药!而且可重复,可预测!
这场实验让许多质疑者闭上了嘴。事实胜于雄辩。
然而,秦洛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的规划中,现在的实验室还只是“1.0版本”。
“我们需要更精密的设备。”某天深夜,他在研究院的筹备会上提出,“现在的分析精度不够,很多微量成分检测不到;显微镜倍数太低,看不到分子级结构;温度控制范围有限,无法研究极端条件...”
他拿出一份新的规划图:“实验室2.0计划。”
这份计划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高倍电子显微镜?能看到分子结构?”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分离检测微量成分?” “核磁共振仪?能分析分子结构?” “超高温炉?能模拟地火环境?”
这些设备听起来就昂贵无比,而且很多根本闻所未闻。
“秦师兄,这些...这些东西真的能做出来吗?”柱子怯生生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