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勾股定理破迷宫阵(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理科生在修真界搞炼丹革命》最新章节。
“直尺”显锋芒,“圆规”定乾坤。接连两场漂亮的防御反击战,让青岚宗“几何阵道”的威名彻底打响。宗门内学习几何的热情空前高涨,弟子们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了“今天你证明垂径定理了吗?”或是“你觉得是阿基米德螺线优美还是等角螺线更符合天道?”
然而,科学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就在大家沉迷于直线与圆弧的优美变换时,一个新的、截然不同的挑战,悄然找上了门。
这一日,几位外出执行采集任务的青岚宗弟子,在宗门西北方向七百里外的“黑雾林”中失去了联系。他们最后传回的讯息极其短暂且混乱:“……迷宫……鬼打墙……走不出去……方位全失……”
黑雾林本身并非绝地,只是一处常年弥漫淡薄瘴气、地形略显复杂的原始林地,以往最多有些低阶妖兽,从未听说过有什么能困住修真者的天然迷宫。
事出反常必有妖。秦洛立刻派遣以苏妙仪为首的精干小队,携带最新炼制的“几何定位罗盘”前往搜救。
苏妙仪带队抵达黑雾林外围,立刻察觉不对。林中的瘴气似乎比以往浓郁了数倍,而且这瘴气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有规律地流动,形成了一种扰人感知的奇特场域。他们尝试深入,但很快就发现,无论是凭经验认路,还是依靠传统的指北针法器,甚至抬头看太阳辨位,全都失效了!
周围的树木、岩石仿佛都在缓慢移动,走过的路会在身后悄然改变,明明朝着一个方向直线前进,最后却莫名其妙地回到了原点!就连释放出的探查神识,也被那诡异的瘴气场域扭曲、折射,反馈回错误的信息。
“是阵法!一个覆盖了整个黑雾林的超大型迷阵!”苏妙仪很快做出判断,脸色凝重。她尝试用新学的几何知识,试图寻找直线路径突破,但发现这迷阵的扭曲之力无处不在,强行画出的直线很快就会被扭曲成无用的曲线。
他们就像落入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不断变化的迷宫之中!
消息传回青岚宗,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视。
“覆盖整个森林的大型迷阵?扭曲感知和空间?”秦洛看着苏妙仪传回的有限数据,眉头微蹙,“这不像是人为布置的固定阵法,倒像是……借助了天然环境,并进行了高明的引导和放大。有点意思。”
他立刻调动了刚刚部署不久的“天眼”系统——数颗搭载了高精度探测符文的观测法器,被发射到近地轨道,开始对黑雾林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
扫描数据传回,经过超算中心处理,生成的黑雾林三维模型呈现在主控灵板上。众人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整个黑雾林的地脉灵气流动,以及那浓郁瘴气的分布,被一种无形之力引导,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层层嵌套、并且还在缓慢变化的立体迷宫!传统的路径在其中完全无效,因为“路”本身就在动!
“这……这怎么破?”一位长老感到头皮发麻,“阵法节点隐藏极深,而且随时变动,强行攻击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找不到着力点!”
“是啊,直线冲不出去,圆弧也绕不开,这迷宫好像没有规律可言!”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秦洛却盯着那复杂的三维模型,眼中渐渐亮起熟悉的光芒——那是发现新课题的兴奋光芒。
“不,它有规律。”秦洛笃定道,手指点在模型上,“你们看这些地脉灵气的流向转折点,还有瘴气浓度变化的梯度线。忽略那些复杂的表象,将其简化、抽象……看!”
他操作灵板,过滤掉干扰信息,只留下最核心的能量流线与关键节点。渐渐地,一个由无数纵横交错的“线”和“点”构成的、隐藏极深的网格状结构,隐约浮现出来!
“这是……”苏妙仪通过通讯符箓,也看到了处理后的图像,若有所思。
“是坐标网格!”秦洛肯定道,“布阵者很高明,他没有直接刻画阵纹,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脉和瘴气,构建了一个隐性的、动态的空间坐标系!这个迷宫的一切变化,都是在这个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函数变换的结果!”
“函数变换?”众人又是一愣,这又是个新词。
“简单说,就是依据某种数学规则进行的变化。”秦洛简化解释道,“而要破解它,我们不需要完全理解所有变化规则,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坐标系的‘基准’和‘度量单位’!”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所有空间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离不开最基础的距离和角度关系。而要知道距离,尤其是在这种扭曲的空间里,我们需要一个不变的标尺……”
他顿了顿,缓缓吐出四个字:“勾股定理!”
密室内,欧几里得的形影似乎感应到了这个关键词,手中无形圆规与直尺自动挥舞,在空中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三角形,并标注出三条边的关系:a2 + b2 = c2。
“妙仪!”秦洛立刻下令,“以你当前所在位置为观测点A,选取视野内三个不易移动的、特征明显的参照物,记为点B、C、D。测量∠BAD的角度,以及你到B、C、D三点的‘表观距离’(即被迷宫扭曲后的距离)。”
“然后,以AB和AC为直角边,假设∠BAC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C的‘理论真实距离’。” “再以AD和AC为直角边,同样假设∠DAC为直角,计算DC的‘理论真实距离’。” “最后,实际测量BC和DC之间的‘表观距离’。”
苏妙仪虽然不太明白深意,但对秦洛有着绝对信任,立刻依言行事。她带领队员小心翼翼地选择了一块巨大怪石(B)、一棵歪脖子古树(C)和一座小土丘(D),动用各种手段测量角度和扭曲后的距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