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高速发展与膨胀迷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宿命归途2》最新章节。
嘉华商贸那间装修简约却处处透着利落的会议室里,气氛却绷得像拉满的弓弦,连流动的空气都似凝固了一般,沉闷得让人呼吸都不自觉放轻。
林琼身着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肩线挺括得没有一丝褶皱,身姿笔直地坐在主位上,宛如一尊自带气场的雕塑。
她指尖带着极有规律的节奏,轻轻点在桌案上那份厚实的收购协议上,每一下轻叩,都像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尖,激起一阵无声的震颤。
多年商界浮沉沉淀下的沉稳与锐利,化作一层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会议室里,让在座的管理层们都不自觉屏住了呼吸,即便要交换眼神,也只敢用余光快速扫过,透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谨慎。
“我决定再注资2000 万。” 林琼终于开口,声音不算洪亮,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地落在众人耳中,“同意嘉华商贸3000万收购青岛通达船运公司。”
话音刚落,她微微抬眼,目光如同精准的雷达,瞬间锁定了坐在右侧的张博涛。
那眼神里,既有对他前期工作的肯定,更藏着沉甸甸的期许与信任,“博涛,钱投进去了,往后嘉华商贸的路该怎么走,能不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就看你的本事了。”
这番话像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将张博涛从座位上 “托” 了起来。
他浅灰色衬衫下的后背绷得笔直,仿佛下一秒就能扛起千钧重担,浑身都透着一股誓要达成目标的坚定。
攥着笔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指节因用力过度泛出了青白,声音里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几乎是脱口而出:“林总,太谢谢您了!我向您保证,这 2000 万每一分都会花在刀刃上,绝不会辜负您的信任!一定让嘉华商贸在大宗商品贸易这块儿,干出个像样的名堂来!”
彼时的张博涛,身上还带着创业初期特有的青涩 —— 说话时会不自觉加重语气,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却也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他心里清楚,嘉华商贸虽然底子还在,做贸易的核心班底没有散,但之前被郭占廷折腾了一段时间,公司早已元气大伤,濒临 “奄奄一息” 的边缘。
如今这 2000 万注资一到账,再加上青岛通达船运公司的收购若能顺利落地,对嘉华商贸而言,简直就像一场久旱之后的及时雨,瞬间能让这棵濒临枯萎的 “大树” 重新焕发生机,抽出新的枝芽。
拿到资金的张博涛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拿出雷厉风行的劲头,大刀阔斧地推进公司内部改革 —— 优化部门架构、调整人员配置、梳理业务流程,每一步都走得又快又稳。
与此同时,他亲自牵头与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全力推进青岛通达船运公司的收购事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浑身都透着一股冲劲。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张博涛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从一个世界跳进了另一个世界。
曾经,他每天要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和密密麻麻的上班族们抢空间、赶时间,衬衫上偶尔还会沾上市井的烟火气;如今,一辆崭新的黑色奔驰 E 级取代了地铁,载着他平稳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座椅的真皮触感时刻提醒着他身份的转变。
以前那些百元平价衬衫被一件件高定西装取代,面料考究、剪裁合身,穿在身上连抬头挺胸的姿态都更显自信;出入的场所也从普通餐厅变成了五星级酒店和高端商务会所,推杯换盏间皆是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更让他感慨的是行业地位的转变。过去参加行业峰会,他只能坐在后排不起眼的位置,像个认真的学生一样埋头记笔记,眼巴巴地望着台上的行业大佬分享经验,连提问都没勇气举手。
可现在,他自己成了台上的特邀嘉宾,手里握着话筒,从容地分享嘉华商贸的发展思路,台下无数双眼睛满是崇拜地盯着他,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供应商、投资人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主动找上门递名片,言语间满是合作的迫切;就连多年没联系、几乎快忘了模样的老同学,也突然从通讯录里冒出来,热情地发来消息,想方设法凑过来套近乎,语气里的奉承藏都藏不住。
在这一片铺天盖地的追捧声中,张博涛渐渐有些飘了。他开始习惯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习惯了身边人的顺从与恭维,曾经那份创业初期的谨慎与谦逊,在不知不觉中被骄傲与浮躁悄悄取代。
伴随地位与生活的转变,张博涛在公司里的脾气也愈发急躁,往日里待人接物的耐心与谦和,像是被岁月悄悄抹去,只剩下不容置喙的强势与焦躁。
每次召开业务会议,这样的变化都格外刺眼。下属拿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刚打开 PPT 汇报没几分钟,话还没说完整,张博涛就会不耐烦地抬手打断:“别绕圈子了,直接说重点!” 语气里的不耐烦像针一样扎人。
要是汇报内容里有哪怕一点不合他心意的地方 —— 或许是数据不够亮眼,或许是思路不够激进,他更是会立刻提高音量厉声呵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到?你这方案是随便糊弄的吧!” 那尖锐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完全不顾及下属涨红的脸和攥紧的双手,更不在意对方背后付出的心血。
若是哪个部门当月业绩稍微差了些,没能达到他定下的目标,部门经理更是要遭殃。在全员参会的会议上,张博涛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毫不留情地冷嘲热讽:“我看你们部门是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吧?拿着公司的薪水,干着混日子的活,还不如趁早别干了!” 字字诛心,让部门经理站在原地,满脸通红,尴尬得下不来台,周围同事投来的目光更是让其如芒在背,连头都抬不起来。
曾经雷打不动的晨会,也成了张博涛经常缺席的场合。每次行政部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理由永远是 “昨晚陪重要客户喝到太晚,实在起不来”。
本该由他主持的工作部署、问题协调,大多被一股脑推给副总,电话里只丢下一句 “你看着安排,有急事再找我”,便没了下文。
而他自己,则整天穿梭在各种酒局应酬里,从高端会所到星级酒店,酒杯碰撞的声音、恭维的话语,让他乐此不疲,仿佛那些推杯换盏的场合,才是他真正的 “战场”。
林琼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深知这样的状态对公司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特意抽时间把张博涛叫到自己办公室谈话。
面对林琼语重心长的提醒,张博涛却显得漫不经心,手指随意摩挲着桌面,眼神也有些飘忽,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林总,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最近业务拓展得快,事儿多压力大,有时候情绪确实没控制好,以后我注意点。”
这番话听似顺从,可他心里压根没当回事。反而觉得,如今公司规模做大了,手下人多了,就得拿出这样强硬甚至严苛的管理手段,才能镇得住下面的人,让大家不敢懈怠。
他丝毫没意识到,自己早已在追捧与浮躁中,偏离了最初踏实做事的轨道,也渐渐辜负了林琼当初的信任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