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风雪赶考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征途与山河》最新章节。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知青点里的气氛紧张得像拉紧的弓弦。

每天天刚亮,就能看见几个知青蹲在院子里背书。李卫国最用功,棉袄袖口都磨破了还浑然不觉,捧着书本念念有词,连吃饭时都要在碗边摊开笔记。张志强更绝,把公式抄成小纸条贴在帽子里,走哪看哪。

但也有另一番景象。

西屋那几个男知青整天吊儿郎当的,白天蒙头大睡,晚上就着煤油灯甩扑克。

“三条带对子!”

张红卫甩出一把牌,咧着嘴笑:

“考上算我祖坟冒青烟,考不上就继续修理地球呗!”

一屋子人跟着哄笑。

村里人路过知青点,总有爱停下脚步指指点点的。

张队长最看不惯这些心思不在种地干活上的知青,常常念叨:

“这些娃娃,净想些不着边际的事。”

苏婉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比谁都清楚。对她们这些下乡知青来说,这次高考哪里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

这是摆在“认命”和“抗争”之间的一道独木桥,是困在农村的年轻人唯一能看见外面世界的窗口。

在最焦灼的夜晚,苏婉宁拿出了姥姥新寄的信。老人家用毛笔工整抄录了《劝学》全文,在信纸边缘写道:

“姥姥在江南等你的好消息。”

四人传阅着这封信,赵红梅突然小声说:

“等考上了,我要给我娘买双牛皮鞋。”

周明远望着窗外的月亮:

“我想去天安门看升旗。”

梁斌擦拭着断裂的眼镜:

“我要把大学图书馆的书都读完。”

考前最后一天,四人终于停止刷题。他们像即将上阵的战士,默默整理行装:

苏婉宁把准考证检查了好几次,周明远在每支铅笔上都刻了名字,按长短排列得一丝不苟;梁斌用游标卡尺测量橡皮尺寸,计算最大使用效率。

赵红梅连夜蒸了糖三角,在每个褶子里都塞了纸条:

“必胜”。

高考前夜,苏婉宁、周明远、梁斌和赵红梅收拾好书本和资料,静静地坐在炕边。

窗外北风呼呼地刮着,那风声像是在为明天的考试呐喊助威,又像是在为那些半途放弃的同伴叹息。

“无论结果如何。”

“没有无论。”

苏婉宁举起搪瓷缸,里面是刚烧开的山泉水。

“为我们走过的每道田埂——”

周明远举起缸子:

“为熬过的每个夜——”

赵红梅举起缸子:

“为教会我们做题的每个人——”

梁斌最后举起缸子,声音哽咽:

“为再也回不去的……和即将到来的。”

四个搪瓷缸重重碰在一起,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像碎钻般闪耀。

“明儿个好好考,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赵红梅轻声说,“等考完了,咱们去国营饭店,一人来一碗热乎乎的羊肉面。”

一直没说话的梁斌忽然笑了笑,他往火堆里添了块柴,火星噼啪跳起来,映亮了他眼底的光:

“我爸总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跟在哪儿没关系。”

苏婉宁望着伙伴们被寒风吹得发红的脸颊,想起张岚离开时落寞的背影,想起李萍丈夫那双冻得发紫却还坚持送鸡蛋的手。

她知道,这场考试,考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勇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