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学论道(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这一章,为“泡椒炒鸡杂”大大加更。
感谢大大支持(鼓掌)。
……
年关过后,春意渐萌。
这日清晨,许清安依约前往太学拜访林慕白。
太学位于临安城西北,毗邻西湖,乃天下文萃之地。
沿途可见三五成群的太学生员,青衫纶巾,言谈间自有书卷清气。
许清安今日特意穿了件月白长衫,虽无绫罗之华,却整洁得体。
修炼《神农百草经》以来,他气质越发沉静温润,行走间自有一股从容气度。
太学他不是第一次来,行至门前,林慕白早已等候多时。
远见许清安的身影,笑着迎了上去:“许兄果然守时。今日恰逢朱大家旬讲,正好一同聆听。”
二人步入太学,但见殿宇巍峨,廊庑连绵。
讲堂内已坐满学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正在讲解《周易》,声音洪亮,引经据典。
“今日讲'乾卦',乾为天,为君,为父...”老博士侃侃而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许清安静坐聆听,只觉得这经义与医道颇有相通之处。
天行健,如人体阳气周流;君子自强,如医者精进不休。
讲经完毕,学子们纷纷提问。有个年轻学子起身问:“先生常言格物致知,敢问如何格物?”
老博士捻须微笑:“此为老夫挚友批注《大学》时有言,格物者,穷究事物之理也。譬如一草一木,皆含至理。”
许清安心头微动,他口中所指的挚友莫非是……
旋即又想起《神农百草经》中“识百药之性”的教诲,不正与这“格物”之理相通?
课后,林慕白引许清安参观太学。
经阁藏书万卷,翰墨飘香;
射圃中可见学子习射,弓弦鸣响;琴室传来泠泠琴音,清越动人。
最令许清安感兴趣的是太学的药圃。
虽不大,却种植着许多药材,每株都挂着木牌,标注名称药性。
“这是太学医斋的实习之所。”
林慕白解释道,“不少学子兼修医理,以为济世之用。”
许清安细看那些药材,发觉栽培得法,药性纯正。
当他手指拂过一株丹参时,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似与药材产生共鸣。
“先生对药材颇有研究?”一个声音自身后传来。
回头见是个青衫学子,眉目清秀,手持药锄,正是看管药圃的医斋生员。
许清安谦道:“略知一二。这丹参栽培得法,必是三年以上的陈根。”
学子惊讶:“先生好眼力!这正是三年前种下的。”
林慕白笑道:“这位是保安堂许清安许郎中,医术精湛,尤擅药性。”
学子肃然起敬:“原来是许郎中!晚生陈墨,攻读医理,久闻大名。”
三人便在药圃旁的石凳坐下,谈论医道。
陈墨虽年轻,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颇有见解;
许清安则从实际诊疗出发,分享诸多验案。
谈及兴奋处,陈墨取来纸笔,画出人体经络图。
许清安见状,心中一动,以指代笔,在石桌上勾勒出另一幅经络走向。
“这是...”
陈墨睁大眼睛,“似是《灵枢》记载,却又有所不同?”
许清安微笑:“这是在实际针灸中体会的变通之法。医理如流水,不可拘泥成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