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药诗琴佐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开春后,万物复苏,运河解冻,柳条抽新,临安城在绵绵春雨中苏醒过来。

许清安立于保安堂檐下,望着淅沥春雨出神。

自西湖诗会后,李文渊提议编撰《药诗谱》已过许久,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扎根生长,日渐清晰。

这日清晨,他终于研墨铺纸,在蓝布封面的笔记扉页郑重题下“药诗琴札记”五字。

“师父真要编药诗琴佐辅?”竹茹在一旁研磨,好奇问道。

许清安颔首,笔尖在砚中轻蘸:“诗药相通,琴音辅药,古已有之。然皆散见百家,未成体系。吾欲穷数年之功,渐次整理,或可成一家之言。”

他在首页写下凡例,墨迹沉凝:“一曰务实,必亲验方录;二曰求精,毋臆度妄断;三曰积微,勿急于求成;四曰存疑,毋轻断;五曰求真,毋自欺。”

这五条准则,将贯穿整个编撰过程。

窗外,一枝迎春花破雪而出,嫩黄娇艳,在细雨中微微颤动。

许清安心中微动,取笔记录:“乙亥年二月初三,春雨。见迎春初放,其性平味甘,清热解毒。忽忆《诗经》‘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之句,或可疗春燥心烦。然此仅臆测,待验证。”

这是他记录的第一条札记,谨慎地注明“待验证”三字。

竹茹歪头看着:“一株迎春花,也要验证么?”

“医事关人命,诗文关人心,岂能不慎?”许清安温言道,“譬如这迎春花,若误配激昂诗篇,反助燥热;若错用悲凉诗句,更添郁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此后数日,他开始系统整理药柜。

每味药材都重新品鉴,记录其性味归经,思索可能相合的诗境。这个过程缓慢而细致,常常整日只研究一两味药。

这日研究甘草,他取来山西、甘肃、西域三地所产,分别品尝。山西产者温补,甘肃产者和中,西域产者清泻——这些他早已熟知,但今日却品出更深韵味。

“甘草甘平,最能调和。”他闭目沉吟,“正如《诗经》中正平和之气,可调和心神。”

于是在札记中写道:“甘草,性甘平,归十二经。药境中和,似《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旨。拟配《关雎》《蒹葭》等中正之诗,疗心绪不宁之症。待验。”

为验证此说,他特地在诊治心绪不宁的患者时,尝试配诗疗法。有个焦虑的书生,许清安开出甘麦大枣汤,并教他每日诵读《关雎》。

三日后,书生复诊时面露喜色:“奇矣!诵诗时竟觉心神宁定,如饮甘霖。”

许清安不急于下结论,详细询问:“诵诗时感受如何?何时诵读?每日几次?”

一一记录在案,末了注明:“初效可喜,然仅一例,需更多验证。”

春分时节,许清安特地拜访太学。李文渊正在斋舍整理诗稿,见他来访,欣然迎入。

“许兄可是为《药诗琴佐辅》而来?”李文渊笑问,“同窗们皆期待得很。”

许清安取出札记:“正欲请教。药诗相融,非一人之力可成。欲请太学同好,共襄盛举。”

李文渊细阅札记,见字字谨慎,条条存疑,不禁感叹:“许兄治学之严谨,胜于经学博士矣!”

三日后,第一次“药诗会”在保安堂举行。来了七八位太学生员,皆是对医道感兴趣的文人。

许清安先示以凡例,强调“务实存疑”的原则,然后才拿出待议的药材——菊花。

众人各抒己见。有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赞其高洁;有引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言其清傲;还有提议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谓其洒脱。

许清安一一记录,末了道:“诸说皆有理,然需验于临床。菊花清肝明目,其境清高。诸诗意境各异,孰最相合,尚待验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