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量子阴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缅北之价》最新章节。
猴面包树上的刻痕已经愈合大半,但黄小磊心中的不安却如藤蔓般生长。周雪儿传来的那条关于“量子阴影”的信息在他脑中挥之不去:“真正的危险不在于被观察,而在于观察者的不确定性。”
三天后,这种不确定性具象化了。
交织花园的网络安全系统检测到一种新型攻击——不是试图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而是微妙地篡改细节:活动时间表上的微小调整,植物生长数据的细微变化,甚至监控录像中光影的不自然扭曲。
“这是‘气隙渗透’,”苏菲在视频会议上解释,脸色罕见地凝重,“他们不直接攻击核心系统,而是影响我们依赖的外部数据源——天气预报、卫星图像、公共数据库。让我们基于错误信息做决策。”
黄小磊感到一阵寒意:“就像改变花园环境的参数,让植物错误地判断季节?” “更糟,”苏菲说,“像让园丁相信现在是春天,而实际已是盛夏,导致灌溉和养护全部错位。”
第一个实际影响出现在非洲项目。阿米娜的社区根据虚假天气预报提前收割了一批作物,损失了30%的产量。
“我们依赖的天气应用被篡改了,”阿米娜在视频中沮丧地说,“现在大家对所有数字信息都产生怀疑,连基本的农事活动都受影响。”
黄小磊意识到,这已不只是数据战争,而是认知战争——攻击他们感知和解释现实的能力。
当晚,他独自在花园里行走,尝试一种古老的 grounding 方法:直接用手触摸土壤,用嗅觉辨认不同植物,用耳朵聆听自然声音——远离所有数字介质的现实体验。
在玫瑰丛旁,他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几株本应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玫瑰,却奇迹般地同时盛开,形成一种超现实的美感。
仔细观察后,他发现了原因:每株玫瑰的根部都被人为添加了不同配方的催花剂,精确计算以达到这种同步效果。
这不是破坏,而是某种扭曲的“艺术”——展示着对方对生命进程的控制能力。
随附的卡片上写着:“现实是可塑的,感知是可导的。你确定你看到的春天真是春天吗?”
黄小磊没有恐慌,反而感到一种奇特的清醒。对方在玩哲学游戏,那么他就以哲学回应。
他召集了一个特别会议,参与者不仅包括技术团队和安保人员,还有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一位诗人——周雪儿建议的“认知多样性”策略。
“他们试图污染我们的现实感知,”黄小磊解释情况,“我们需要建立现实检验的多元方法。”
讨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方案。诗人建议用艺术和隐喻作为“现实锚点”;哲学家提出逻辑一致性检查;心理学家推荐群体感知验证;园丁老赵则直言:“相信土地和季节,而不是屏幕和数字。”
最终,他们开发了一套“多维现实检验系统”:
1. 物理基准点:花园中设置多个固定测量点(日晷、雨量计、土壤湿度仪),定期人工记录,与数字数据交叉验证
2. 群体共识机制:重要决策基于多人独立观察而非单一数据源
3. 艺术性记录:通过绘画、诗歌、摄影多角度记录同一现象,捕捉数字可能遗漏的维度
4. “野性时间”:定期断开所有数字设备,纯粹依靠自然节律和感官体验
系统立即发挥作用。一周后,他们发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日程被微妙篡改——多安排了10%的用水量,长期将导致土壤盐碱化。
“他们在玩长期游戏,”苏菲分析,“不是立即破坏,而是逐渐扭曲基础,让我们自行衰退。”
黄小磊决定反击。他没有修复灌溉系统的篡改,而是将计就计——表面上接受错误设置,但实际上手动调整真实灌溉,同时通过“镜像花园”放大虚假数据,让对方相信他们的干预成功。
更巧妙的是,他们在虚假数据中嵌入了特定模式——一种数字指纹,能帮助国际刑警追踪篡改源头。
计划奏效了。林警官很快传来消息:“我们定位了数据篡改的操作中心——位于仰光的一个看似合法的数据分析公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