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最后的舞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最新章节。
5-21
白露事件后,苏喆能清晰地感知到,萦绕在这个世界规则层面的那种“杂音”又减弱了一大截。城市上空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不少。系统面板上,(2/3)的进度明确无误地指示着最后一个目标的位置。
周崇山。
一位年近花甲、获奖无数的老戏骨。资料显示,他从业四十年,兢兢业业,演技早已炉火纯青,尤其擅长刻画复杂深沉的小人物,在圈内素有“戏骨”之称,为人也一向以温和、提携后辈着称。
然而,近半年来,这位老好人却接连被爆出在片场因细微小事对年轻演员大发雷霆,言辞刻薄,与过往形象判若两人。团队的解释是“因身体不适导致情绪波动”,但圈内私下流传,周老似乎陷入了一种对自身演技极致的、近乎偏执的苛求与怀疑中。
苏喆仔细翻阅着周崇山的资料,尤其是他近期的访谈和零星流出的片场片段。与林星辰的怨恨、白露的割裂不同,周崇山的问题似乎更加内化,更加……悲凉。
那是一种站在技艺巅峰,却蓦然回首,怀疑自己一生所追求、所演绎的,是否只是浮于表面的“技术”,而从未真正触摸到灵魂核心的……巨大恐慌与虚无。
“镜像”捕捉并放大了这种对于“真实”的渴望与求而不得的痛苦。它扭曲了周崇山的执念,让他将对“完美演技”的追求,异化成了一种对自身和他人近乎残忍的挑剔与否定。
要接近周崇山,比前两者都难。他深居简出,几乎不再接新戏,偶尔露面也是一些学术性或公益性的活动,戒备心强,且身边总有长期合作的、忠诚的助理跟随。
苏喆没有急于行动。他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仔细分析着周崇山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轨迹。他发现,周崇山近期唯一固定参加的,是一个由几位老艺术家自发组织的、非公开的“剧本朗读会”。这个朗读会不对外,纯粹是几位老友切磋技艺、品味文字的雅集,地点在一家古色古香、需要会员引荐才能进入的茶室。
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
苏喆再次动用了赵强的人脉,几经周折,终于以“仰慕前辈风骨、渴望聆听教诲的后学末进”身份,获得了一次旁听的资格。引荐人特别强调,只是旁听,不得打扰诸位老先生。
足够了。
周末的午后,苏喆提前半小时来到了那家隐藏在市井深处的茶室。环境清幽,檀香袅袅。他选择了一个不显眼却能清晰观察全场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清茶,静静等待。
不久,几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陆续到来,周崇山也在其中。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郁气,眼神也比资料照片中更加深沉,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朗读会开始,几位老先生轮流朗读一些经典话剧的片段,声音或浑厚或清越,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技艺的打磨。轮到周崇山时,他选择了一段《雷雨》中周朴园的独白。
他的声音依旧充满了控制力,每一个字音的轻重缓急都恰到好处,情绪饱满,技巧无可挑剔。在场的其他老先生都微微颔首,表示赞赏。
但苏喆的精神力却捕捉到了异常。
在周崇山朗读时,他面前那杯清茶的平静水面上,倒映出的影像,并非与他同步沉浸于角色。那倒影的眼神空洞,嘴角带着一丝冰冷的、仿佛在嘲弄什么的弧度。更诡异的是,当周崇山的朗读情感达到一个饱满的顶点时,那水影的嘴巴却在一张一合,模拟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痛苦自我质疑的无声呐喊!
“假的……都是假的……”
“技巧……堆砌……”
“灵魂……在哪里?”
那无声的呐喊,如同背景噪音,干扰着周崇山的演绎,让他饱满的情绪底下,始终潜藏着一丝连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虚浮和力不从心。
周崇山朗读完毕,在场的老朋友们照例给予鼓励和点评。但周崇山自己却眉头紧锁,似乎对自己的表现极其不满,喃喃道:“不对……感觉不对……总是差一点……”
一位老友宽慰他:“崇山啊,你这已经登峰造极了,还要怎么对?难道非要演得自己吐血三升才算真吗?”
周崇山却猛地抬头,眼中血丝更重,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登峰造极?如果峰顶看到的只是虚无呢?如果一辈子的‘像’,却从来没‘是’过呢?”
这话语中的痛苦与迷茫,让在场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茶室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苏喆知道,时机到了。
他缓缓站起身,对着几位老先生,尤其是周崇山,微微躬身行礼,语气平和而诚恳:“周老师,各位前辈,晚辈顾北,冒昧打扰。”
众人的目光聚焦到他身上。周崇山也抬起眼,看向这个最近风头正劲、据说演技脱胎换骨的年轻人,眼神复杂,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
“晚辈刚才聆听周老师的朗读,受益匪浅。”苏喆继续说道,目光坦然地对上周崇山,“周老师困惑于‘像’与‘是’,晚辈不才,近日参演一部戏,对其中角色略有心得,或许……可作为一种答案的参考,请周老师品鉴。”
他没有说要表演,而是说“作为一种答案的参考”。这既表达了尊重,又勾起了周崇山最大的执念。
周崇山定定地看着他,半晌,缓缓点了点头:“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