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长安从长计议(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最新章节。

“连乡间土路都修得笔直如尺,更有绿树成行。”

“这般规制,倒比官道还要齐整!”

大唐确有官道制度,按律当植树为标。

奈何天下初定,政令难达四方。多处的官道,仍如蜈蚣爬泥般歪斜。

听问及此,乡民不由挺直腰板,面露得色。

“哈哈!”

“贵客有所不知,这全是李公子手笔!”

听到“李沐”二字,众人相顾愕然。

“李沐?”

“又是他?”

“莫非这村落道路,皆由他一手改造?”

乡民见贵人惊讶,愈发兴起。

“正是!”

“从前俺们村破败不堪,茅屋漏雨,土路成潭。”

“后来李公子说什么‘有碍观瞻’,出资购料,率领全村烧窑制砖,将屋舍道路统统翻新!”

“还立下诸多规矩——靠右行走、挖掘排水渠、栽树固水土......”

“自那以后,俺们村便换了天地!”

李世民与杜如晦交换眼神,俱看出对方眼中震撼。

二人深谙治世之道,如何不懂这其中的筹谋之妙?

村夫的话令人震撼。

连李二也一时失了从容。

“嘿嘿!”

“这下见识到李公子的本事了吧?”

村夫见贵人这般反应,心中那股因黑汉威吓而生的闷气,总算消散了几分。

李二顾不得这些,急急追问。

“快细说,究竟怎么回事?”

“出钱建村,竟还能赚回来?你们怎会如此乐意?”

村民脸上全无怨色,唯有敬服,足见李沐手段高明,绝非强取豪夺。

可越是如此,越叫人想不通。

面对李二几人的追问,村夫不敢怠慢,一五一十道来。

“起初,李公子拿出几百贯钱,雇我们挖土烧窑、砍树修路,还免费替我们翻新房屋。”

“砖窑瓦窑,连同修路腾出的空地,自然归了李公子。”

李二颔首,这算是置换,资源周转间,他得了部分利。

但仅此尚不足以回本。他目光灼灼,等着村夫继续。

村夫愈发得意,眉飞色舞。

“路修好后,我们拿了工钱。兜里有钱,心思活络,便想着把屋子盖得宽敞些。”

“这么一来,砖瓦木料,不就得向李公子买?”

“他发出去的工钱,转眼又收了回来,本钱差不多填平了。”

李二与杜如晦眸光骤亮,几乎要击掌喝彩。

“妙啊!”

本钱收回,却凭空得了砖窑,还造出个齐整村落!

这般手段,几近无中生有,更叫人人得益!

村夫咧嘴一笑。

“还没完呢!”

“后来,李公子的砖窑日夜赶工,砖瓦卖到外村,可不就开始盈利了?”

“再说村里的路,道旁树木皆属李公子,腾出的空地还建了座私塾,娃娃们如今都在里头念书哩!”

“私塾?!”

李二听到此处,猛然起身。

“李沐在村中办了私塾,教人读书识字?”

“此乃教化之功,德被乡里啊!”

他不禁慨叹,心潮翻涌。

大唐初立,最缺的便是读书人。

兴办私塾,育才传道,这是煌煌正道,为国储才,岂不令人叹服?

一旁的杜如晦早已听得痴了。

他贵为当朝丞相,总理天下事务,却也未曾见过如此手腕。

“陛下!”

“这般经世之才,教化之德,真如圣贤现世!”

“老臣……自愧弗如!”

房谋杜断,名垂千古,其能自不必说。

可连他亦为李沐之策倾倒,心悦诚服。

“陛下这位公子,实乃天纵之才,尽承陛下英明!”

“当真为人中龙凤!”

“若他日能回长安……”

长孙皇后眸中盈满光彩,又是欢喜,又是骄傲。

她眼泛泪光,指尖紧紧攥住李二的衣袖。

“像!太像了!”

“这孩子,果真是陛下的骨血!”

李二亦满心激荡,再度为李沐所震。

得子如此,实乃大幸!

“好!好!”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啊!”

这里有一段改写后的文字,保持原意但调整了表达方式:

"此子日后造诣必远胜于我!"李二胸怀宽广,对李沐才干超越自己非但毫无芥蒂,反觉欣喜万分。

只是想到相认之事尚无良策,他不禁暗自平复心绪,与长孙皇后十指相扣。四目相对间,二人心意更坚——定要让天下皆知此乃皇家血脉。

然则他们亦深知,亲情需细水长流。越是珍视李沐这般经天纬地之才,越不可操之过急。若换作寻常人等,厚赐金银爵位便足矣;但面对这等旷世奇才,惟有慎之又慎,方不致令其心生抵触。

"启程!"李二振袖道,"回长安从长计议,为他铺就..."

圣旨传出不久,两位重臣已候在太极宫外。少府监丞窦德素与工部侍郎段纶躬身行礼:"臣等叩见陛下。"

李二反复端详案上三件器物,最终执剑而起。只听"铮"的一声龙吟,寒芒乍现,惊得二位大臣神色骤变。

"尔等乃我朝冶铸行家,且看此剑如何?"天子将宝剑递出时,不怒自威。

段纶接过细观,只见剑身如沐水,刃口似霜雪。他忽捻断青丝置于刃上,轻吹之气竟使发丝应声而断。

"吹毛立断!"窦德素失声惊呼,几乎跳将起来,"当真神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