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简直是一块令人垂涎的美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最新章节。

杜如晦看见圣人眼睛亮得骇人。他当然记得那个暴雨夜,圣人在凌烟阁盯着十八学士画像说过同样的话,只是那时称作"钓贤之饵"。

倘若科举考核算学,大唐子民或许个个精通勾股方圆之术!

实则大唐诗坛群星璀璨,诗仙诗圣辈出,根源在于科举取士重诗文之道。

你看那李白,因诗才惊动天听,得蒙玄宗召见。高力士为其脱靴,杨贵妃亲为研墨,一介布衣竟得朝廷授官。

若非其性情狷介,不屑寻常官职,仕途前程当不可限量。

李二闻言顿悟,双目炯炯有神。

"原来如此!"

他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豁然开朗。

甚至触类旁通:"照此说来,若科举考较农事,则百姓皆成耕作能手;若比试冶铁,则大唐神兵利器取之不竭,可是此理?"

李沐虽觉此话过于直白,却也只得颔首。

此言倒也不差!

若真以农事取士,说不定真能培育出几个精通自然之道的奇才。

然此等设想终究格局有限,非李沐本意。

"老李,你只见其表啊!"

"耕作冶铁与吟诗作赋,究其根本都是技艺而已。"

"若欲缔造盛世,关键不在这些技艺,而在于根本之道!"

后世科举沦为八股取士,应试教育盛行,皆因此理。

这些不过是可以训练的技艺,熟能生巧罢了。

但对家国进步,裨益有限!

李沐要做的,是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让大唐科举从根基上就与众不同!

为让李二明白,李沐直指要害:

"老李且看渭水铁厂的高炉,你说是一百个老匠人厉害,还是一座高炉厉害?"

李二不假思索:"自是高炉!"

"你那高炉日产三万斤精铁,抵得上举国工匠!"

说到这里,不禁望向渭水方向,眼中犹带震撼之色。

生活常识的每一个领域,深入研究都能成为一个专业方向。不论是耕种田地、建造房屋道路、饲养牲畜、制造工具器械,还是研制药物材料......

这些其实就是未来高等学府的研究内容。

李沐明白,国家的进步依靠的正是这些专业人才。虽然管理型人才也必不可少,但掌权者中往往充斥着只会仗势欺人之辈。他早已厌倦了那些夸夸其谈的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老李,这就是科技强国的理念。"李沐最后总结道。

"科技强国?"李二反复品味着这个词。经过李沐之前的解释,他完全理解这个概念。越琢磨越觉得深有道理,眼中渐渐闪现出光彩。

"科技强国!"

李二激动地按住李沐的肩膀,内心充满敬佩。

"说得好!原来科技才是真正使国家强盛、实现理想的途径!李小子,你帮我拨开了迷雾,让我看清了未来方向!"

想到高炉炼铁、高产红薯和水泥配方,李二终于真正明白了科技强国的含义。再精湛的耕作技术,若不研发新品种,没有发现红薯这样的作物,终究难以养活众多人口;再高超的打铁手艺,面对能产出铁水奔流的高炉也黯然失色。

李二下定决心,大唐今后要以科技立国。将科技之道作为最高追求,作为选拔人才的根本标准。那些不愿学习、不肯钻研科技的人,要来何用?就用科举制度将他们全部淘汰!

想通这些后,李二对科举制度也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李小子,我明白了!科举就按你的建议,以科技之道为最高标准,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从今往后,我大唐将以科技为尊!"

见科举制度终于摆脱了陈腐思想的束缚,李沐倍感欣慰。这样的大唐,未来充满希望!

"科举的目标明确了,其他细节就好办了。"

"我们可以将科举分成几个层级:通过基础文字和算术考试的,可授予童生资格,考试可在县城举行;知识更深入、科目更细致的,可授予秀才功名,考试设在郡城;对各学科有更深造诣的,通过后成为举人。举人可以治理地方或管理工坊产业,这类考试要在都城长安举办。"

这套分层选拔人才的制度设计得详尽周全,令人叹服。李二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生怕漏掉一个字。

李沐继续完善最后的构想:"最终阶段,要在精英中选拔最杰出的英才,让他们引领大唐的未来!通过终极考试的,授予进士头衔。进士考试在皇宫举行,由李世民陛下亲自主持。"

"老李,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这是经过历史检验、最切实可行的制度。李二惊为天人,除了赞叹已无话可说。

"服!心服口服!李小子,今日我老李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刻的李二完全放下了皇帝的身份和父亲的威严,几乎要成为李沐的信徒。这番论述将......

科举新政议定后,李世民对李沐已是言听计从。这般精妙的科举制度,确非他能构想得出。

"就依你所言施行科举,我定全力促成此事。"李世民故作姿态道,"依你之见,科举何时举办为宜?"

李沐面露难色:"此事难在我对世家现状知之甚少。"

李世民当即详解各世家近况,尤其提及太原王氏庶子王孝远之事。李沐听得双目生辉,击节赞叹:"此子当记一功!"

他与世家既有国仇,亦有私怨。初入长安时荥阳郑氏公子刁难,醉月楼那场算计,桩桩件件都令他耿耿于怀。

"世家确该整治。"李沐沉声道,"王孝远此举大快人心。"

李世民试探道:"如今世家内乱,可否趁机开科取士?"

李沐沉吟良久,摇头道:"范阳卢氏等阀阅世家传承千年,底蕴深厚。老李,你莫要轻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