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唐织机便失了意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最新章节。
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怎能不令人动容?
更何况孙思邈毕生躬行此道,这份坚守更显可贵。
李沐郑重行礼:"道长胸怀天下!"
"为苍生谋福,李沐定当鼎力相助!"
"我相信道长定能实现这个宏愿!"
孙思邈的医道造诣,堪称登峰造极。
得到李沐传授的现代医理后,融会贯通之下,恐怕能让中医之术......
------------
李二听见李沐提及自己,先是一愣,随即会意过来。
好个机灵鬼,这是要让他李二出钱出力,为医学院筹备后勤啊!
对此,李二当然全力支持。
他当即挺直腰板,向孙思邈郑重承诺。
"孙道长尽管放心!"
"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场地生徒、病患病例,我老李统统给您备齐!"
"请道长稍候,我这就去调拨钱粮,为大唐医学院划选址址!"
此刻的李二一改往日精打细算的作风,显得格外豪迈。
有了李二的鼎力支持,医学院与医馆的建设再无阻碍,想必很快就能筹备妥当。
与此同时,李沐来到渭水铁厂,向工匠们讲解所需钢筋的规格,用作钢筋混凝土的骨架。
螺纹钢并非复杂工艺。
渭水铁厂的工匠们皆是行家里手,经过长期磨炼,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
经李沐点拨,众人顿时心领神会。
"小郎君,我们明白了!"
"铁厂会立即调整工序,全力赶制螺纹钢,绝不耽误您的要事!"
李沐满意颔首,欣然离开铁厂。
钢筋已然落实,隔壁水泥厂更在日夜产出水泥。
接下来只需绘制蓝图、召集匠人,便可着手建造钢筋混凝土高楼。
虽是桩苦差事,李沐却干劲十足。
他已然迫不及待想亲眼见证大唐首座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
......
这段时日,李沐全心投入筑楼之事。
而他指点李淳风研制的新式织布机,同样进展神速。
待李淳风彻底掌握技术,并根据大唐实际改良后,半自动织布机终于定型问世。
大唐科学院机械院内。
李淳风望着屋内由骡马驱动、飞速运转的织布机,眼中光华流转。
"大功告成!"
"小郎君交代的新式织布机终于研制成功,可以批量生产了!"
"这将是我机械院问世的首件作品,必将在青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亲身参与改良的李淳风,深知此物的非凡。
这新式织布机一旦开动,便能昼夜不停地产出布匹,如江河奔涌。
单台效率堪比十余名织工。
若设厂集中数十上百台,产能将超乎想象。
李淳风轻抚木质机架,宛如抚触爱子头颅。
"好器械!"
"此物如同我亲手哺育的孩儿。"
"不如为你取个名号?"
他沉吟片刻,面露慈爱。
若依西俗,当以"李氏"或"淳风"为名,如同珍妮纺纱机般载入史册。
但华夏谦逊之道,令他难以效仿此例。
他思索良久,终是拿定主意。
"李小郎君创办书坊,铺设灰泥路,成立商帮,皆以'新唐'为号,可见其振兴大唐之志。"
"这织机亦是在小郎君指点下制成,不若就唤作新唐织机罢!"
"如此既不会占了小郎君的功绩,况且新唐二字寓意鼎革,甚合我意!"
李淳风一锤定音,为织机定下名号。
念及李沐,他不禁又想起此前那少年所言:
"小郎君曾言,此等新式织机若要广为应用,当借商贾之力,兴建大型织造工坊!"
"我不妨先多造些样机,再去请教小郎君。"
李沐研制这高效织机,本就不是为家用之便。
若不建大规模织造厂,不成流水工艺,新唐织机便失了意义。
李淳风深谙此理,已着手筹备。
他立即在大唐科学院内调集匠人,备齐木料铁具等物,开始试制。
唯经试产,方能发现问题,改进工艺。
————
长安城,李宅。
"哈——啾!"
李沐直起腰身,舒展筋骨,揉着酸痛的肩颈站起身来。
案头堆积如山的营造图纸与工艺详解,令人望之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