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娱乐:杨老板说我肾功能不错》最新章节。
然而拍摄期间事故频发,演员受伤、武术指导也受伤,导演叶炜信认为片名不吉利,于是将片名改成了《导火线》。
陈得森这番话,勾起了甄子单拍摄《导火线》时的不愉快记忆。
一方面,他想把《一个人的武林》打造成一部经典;
另一方面,又担心拍摄中再出意外,影响整部电影的进程。
甄子单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但苏凌并不容易被说服。
他接演《一个人的武林》,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塑造一个经典角色!
封于修这个“武痴”人设,
本身就非常出彩。
怎么让他更加出彩呢?
就是保留与“武痴”人设相匹配的精彩打斗场面!
原版《一个人的武林》里的动作戏并不差,
但苏凌觉得还能更进一步。
“导演…单哥在 ** 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他知道怎么避开受伤的风险。”
“至于我…”
“说句大话,以我的反应能力,根本不可能受伤!”
“这样吧,我不让您为难。我和单哥的打戏,尽量从最真实的角度实拍,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在全力对抗……”
“其他演员的打戏,可以稍微调整,适当取巧。”
陈得森皱眉,“苏总,您身份金贵,万一受伤…”
这可是顶流!
粉丝千千万,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剧组。
何况苏凌不仅是顶流,还是大老板。
苏凌打断他:“不管是我受伤,还是单哥因为我的原因受伤,所有损失由我们嘉形承担。您还有意见吗?”
“……”
你都拿钱砸人了,
我还能说什么?
面对金主的“撒币”战术,陈得森果断从心:“那好,苏总您想怎么拍?”
动作戏的拍摄其实很有讲究。
比如你一拳打来,我接住这一拳。
可以用全景接特写的方式拍摄:
打的时候用全景镜头,让观众看到两位演员的正脸和全身,看清他们发力的姿态。
这对动作演员的“真功夫”要求极高。
首先,挥拳发力时整个肢体的美感很重要。
李联杰之所以被称为“功夫皇帝”,
正是因为他的一招一式,都打得极其漂亮。
同样是打太极,他总能打得比别人好看。
其次,全景接特写时,高明的导演会给多个特写——拳头、面部都要照顾到,这也需要动作演员具备深厚的“文戏”功底。
一拳打出去,力道如何是一方面;
此外,眼神与面部表情也要配合到位,只有面部演绎足够精准,观众才能感受到出拳时的那份凶悍霸道,或是正气凛然。
这其中门道很多,也有不少取巧的方法。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动作戏备受好评。
外行观众或许觉得好莱坞打得真精彩,几乎追上了港岛电影的黄金时代。
但内行人都明白,好莱坞确实有进步,但更多是“取巧”的进步——
他们借助眼花缭乱的拍摄手法,营造打斗的混乱感与真实感。
全景镜头用得少,大多顺着拳头或身体局部特写推进,
很少呈现两位演员全力对战的全身镜头。
陈得森问苏凌打算怎么拍,
其实是在问:这场戏的“真实感”要体现到什么程度?
苏凌随口报出两部片子:“参考《精武英雄》和《导火线》。全景、特写、中景,都要有。我和单哥的对战既要真实,也要刺激,更要让观众一眼看出——是真打,不掺假。”
陈得森听懂了,
先是感到一阵头疼。
按苏凌的要求来,拍摄难度将大幅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兴奋。
如果真能实现,
《一个人的武林》必将成为新一代动作标杆!
………………
曾有位博主拆解过华语经典 ** 与好莱坞知名 ** 的打斗镜头,虽然记不清名字,但看完只有一个感受:巅峰时期的华语 ** ,真的太强了!
想拍出经典 ** 的剧组和影视公司不少,
但知易行难,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好在,《一个人的武林》具备“做到”的前提条件。
首先,不差钱。
初步投资上亿,
嘉形随时可以追加投入。
就算嘉形不追加,只要苏凌开口,华怡和瑛皇也乐意跟进。
作为国内目前票房号召力最稳的超级顶流,
苏凌有这样的影响力。
其次,剧组班底成熟。
导演陈得森经验丰富,镜头调度与现场掌控皆属一流。
更有五位功底扎实、风格各异的顶尖武指:甄子单、元缤、元桦、董伟、梁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