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熊廷弼入辽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大金铁骑所向无敌,难道还会怕那些低贱的明军?”
代善根本不理他,自顾自地说完自己的意见,把莽古尔泰晾在一边。
其他人见两人争执不下,也都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两人代表了两种态度。无论支持谁,都会得罪另一方,谁也不想蹚这趟浑水。
坐在上首的努儿哈赤转头看向四贝勒黄台吉:
“黄台吉,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黄台吉素来低调,从不喜欢出头,他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所以他没有直接表态是否出兵,而是冷静地分析起局势来:
“大汗,现在的沈阳已与从前大不一样。我们的耳目全被那熊廷弼一网打尽,城外处处设防,连我们的眼线都无法自由出入。”
“再加上明军实行坚壁清野,稍远一点的据点干脆烧毁弃守,我们很难再掌握他们的动向。”
“根据前几日传来的消息,熊廷弼在沈阳大刀阔斧地整顿,裁撤兵员上万,将那些吃空饷的、年老体弱的统统清退。”
“这次他亲自前往辽阳,显然是要动大手术。他在辽东两年多来,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动作,背后一定是那刚登基的小皇帝在全力支持他!”
努尔哈赤也觉得有理。自从那位年轻的皇帝继位后,辽东的局势确实发生了巨变。
连袁应泰这样的巡抚都说拿下就拿下,至今未见派新官赴任,所有权力都交给了熊廷弼,这份信任实在罕见。
等黄台吉讲完,范文程便心领神会。他自然明白黄台吉不主张眼下攻打沈阳,于是紧跟着说道:
“大汗,微臣以为,眼下出兵沈阳并非良策。”
“哦?那你来说说看。”
努尔哈赤虽对汉人深恶痛绝,恨不得斩尽杀绝,但对范文程这个“识时务”的汉臣倒是颇为看重。
范文程俯身跪地,缓缓道来:
“大汗刚结束南征,不宜再起战端,应当休养士卒,静待时机。辽阳不同于沈阳,我们可以趁机整备军马。”
“如今沈阳城防大为加强,俨然成了一座铁城,虽说我军将士骁勇,但若强攻,恐怕也会伤亡惨重。”
“微臣建议,眼下可先着手辽阳之事,待局势有变,便可迅速行动。”
一旁的李永芳却坐不住了。他向来以汉臣之首自居,见范文程抢了风头,立刻上前跪奏:
“大汗,微臣也赞同此计。微臣深知那些明军将领,个个都经不起查问,熊廷弼一动真格的,他们必然反扑。”
“大汗可派人暗中联络这些心怀不满者,许以重利。一旦事起,内外呼应,辽阳便可一举拿下!”
努尔哈赤觉得此计可行,当场采纳,并任命李永芳为主、范文程为副,负责筹划此事。
黄台吉与范文程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
此时,乾清宫内,六部九卿的大臣们正围着朱由校激烈劝阻,一个个脸红脖子粗,仿佛面对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风暴。
“陛下,亲征万万不可!国不可一日无君,若陛下出征,朝局如何维系?”
“关外局势动荡,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请陛下严惩此人!”
高坐龙椅的朱由校始终沉默不语,任由众人声嘶力竭。直到他们筋疲力尽,他才缓缓开口道:
“朕对亲征一事早有深思熟虑,此战朕亦有十足把握取胜。林丹汗不过如此,诸位不必如此惊诧。”
这还不惊诧?我们这些人的心脏可承受不住。
太常寺卿霍维华开口道:
“陛下为何会有此想法?如今边关安定,四海无事,陛下正应专心朝政,重振大明。”
“况且察哈尔部并未侵犯我大明,陛下为何要主动出击,惹出事端?”
吏部尚书薛贞也连忙附和,补充道:
“陛下应把注意力放在建州的努儿哈赤身上,那人才是我大明真正的威胁。”
大明的官员普遍抱有这样的想法:少一事总比多一事好。只要你不打我,你想干嘛都行。
努儿哈赤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虽说李成梁养寇自重难辞其咎,但这些朝堂之上的大人们,真的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在野猪皮发布七大恨正式反明之前,有谁站出来说过不能让他壮大?
很多人都以为努儿哈赤是大明一手扶植起来的龙虎将军、建州卫指挥使,但这都是后来的事了。
努儿哈赤开始统一建州女真时,是在万历十一年。那时万历皇帝尚且年轻,张居正权倾朝野。那时的大明尚未衰败,甚至可以说是自宣德年以来最富庶的时期。
可即便如此,努儿哈赤用了二十多年统一建州女真,不断征战,而明朝选择了无视和放任,最终自食恶果。
更甚者,努儿哈赤早已显露野心,但明朝仍装聋作哑,结果让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直到今日难以收拾。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努儿哈赤彻底吞并了海西女真中的哈达部,实力突飞猛进。就在那一年,他设立了四旗制度,而明朝依旧毫无动作。
甚至在正式反叛之前,努儿哈赤多次屠杀汉人,而明朝不但没有惩处,反而还给予封赏,简直是荒谬至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努儿哈赤建国称汗的前一年,当时的蓟辽总督薛三才居然上奏朝廷,称努儿哈赤对朝廷言听计从,而朝廷竟然还信了。
可见,明朝,或者说皇帝本人,对辽东的掌控已低到何种程度。从万历十一年开始,辽东发生了这么多事,朝堂上下竟如蒙尘,毫无察觉。而辽东的腐败,更是到了何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