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老国公留守顺天府(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最新章节。

朱由校先翻看了药物清单。

诸葛行军散他认识,但“定心丸”这个词却让他有些疑惑。这名字他是在后世听过,可在当下的医书中从未见过。

明朝真的有这药?

“老国公,这定心丸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

“回陛下,这是民间一种很实用的药,能安定心神,让人在惊恐或痛苦时镇定下来。”

“臣已在伤兵身上试过,确实有效,服用后伤口疼痛感减轻不少。”

朱由校感到惊讶。自己看过不少古籍,可从没听说过这种药。

“这药是谁配制的?”

“回陛下,是从浙江一位书生所着的书籍中取来的方子,此人名叫茅元仪。”

茅元仪这个名字一出,朱由校立刻恍然大悟。

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

对明末历史略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位可是个奇才。他所写的《武备志》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连孙承宗都对他十分欣赏。可惜他无功名出身,在当时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最终在忧愤中去世。

如果自己没记错,《武备志》就是在天启年间成书刊印的。这么一个大才,决不能浪费。

“老国公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臣不知。”

朱由校只能叹息一声。此人确实有大才,尤其精通火器与军事,他的《武备志》更是一代经典。

“老国公辛苦一趟,帮朕找到此人,一旦寻到,立刻召他入京。”

“不过朕估计,他很可能在辽东或九边一带,可重点在这两处寻找。”

张维贤一脸疑惑:

“陛下为何觉得他在九边?此人是浙江人,又是个书生,理应在家备考科举才是。”

“老国公不必多虑,他去边镇的可能性更高,只管去寻便是。”

“眼下最要紧的是准备好出塞所需,务求万无一失。行军散、定心丸、避瘟丹、止血散、风寒丹这些药物要多备一些。”

“所有药材必须备齐,不能遗漏任何一味。按大夫开的方子,一样一样来,别怕麻烦。”

“马匹也要请兽医仔细检查。羽林军的马多是从关内调来的,可能不适应关外气候,千万要防止疫情发生。”

“再传朕的旨意,把他们全部编入军中做军医,随军出征!”

“臣遵旨!”

安排完军队事务后,朱由校走下御台,来到张维贤身旁,语气认真地说道:

“老国公,朕这次出征关外,前路未卜,想请老国公留守顺天府,但朕只能留给你三万兵马。”

张维贤一时愣住。

陛下如此器重张家,确实让人感动,可这等重任,前所未有。

大明建国两百多年,皇帝亲征并不罕见,如成祖、宣宗、英宗、武宗,但每次亲征,都是由内阁或太子监国处理朝政,而辅佐监国的也都是文臣。

“陛下,此举恐怕不合旧制,朝中大臣恐怕会有异议。”

文臣们肯定不会轻易接受,他们连武将稍有权势都要压制,更何况是勋贵掌握实权?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勋臣在朝中有了发言地位。

朱由校却神色坚定:

“什么旧制新规,老国公不必顾虑。朕最信得过的人就是你,这守家的重担,只有你担得起。”

他紧握张维贤的手,这是无声的支持,告诉他,不必怕那些空口白话的指责。

张维贤眼含热泪,拱手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重托。”

朱由校深知张维贤的忠诚。张家历代英国公,皆是忠心耿耿。无论是眼前的张维贤,还是其子张之极、在南京的孙子张世泽,都用行动和担当证明,张家与大明共存亡绝非虚言。

“老国公,朕的腾骧四卫将负责皇城防卫,这段时间,也由你统领。”

腾骧四卫听后,齐声抱拳:

“末将参见国公!”

张维贤心头震动。连皇城禁军都交到他手中,这份信任,重若千钧。

他回礼之后,直接跪地叩首:

“臣纵然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厚恩。”

朱由校立刻扶他起身:

“老国公快起。”

“京师,朕就托付给你了。务必盯紧那些文臣勋贵,不得有失。”

随后,朱由校又详细交代了需要关注的人、事、地,都讲得十分清楚。

交代完毕,腾骧四卫指挥使领命回营调兵入城。张维贤也赶往军营,做最后部署。

虽然已将军政分别交给文臣武将,但朱由校仍不敢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