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声东击西之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最新章节。

“古北口一路,由虎贲营两万人为主力,配合泰山营与神机营余部,共计两万五千人。”

“至于宣大方向的五万人马,则从张家口出发。”

原来陛下早有全盘打算。难怪泰山营和神机营都配备了大量马匹。要深入草原作战,机动性必须跟上。战马不够,骡马也可用,即便不能冲锋陷阵,也能驮运物资与盔甲。

至少行军速度提升了。有马就是有马,总比没有强。前朝赵二北伐时,不也骑着毛驴上阵?虽然最终惨败,但至少曾尝试。

“至于人选,朕打算让王爱卿暂任宣大总督,统管两镇军务。期间,政事也由爱卿一人裁决。”

王在晋负责一路兵马,众人早有预感。自皇帝宣布亲征以来,他们便猜到了这一安排。

没人提出异议。尽管以王在晋的资历担任总督,略显屈就,毕竟这一职位通常由兵部侍郎或佥都御史兼任。

“王爱卿,这一路兵马朕就托付给你了。你可以从虎贲营带五千军士,周文刚与吴胜可作为你标营的将领。”

所谓“标营”,是明末官僚体系下的特有编制,代表统兵文官的直属部队,类似于武将的家丁,负责护卫中军与主帅安全。

但它与“家丁”不同之处在于,标营仍受朝廷调度。皇命在身,他们仍会听从。而家丁则是彻彻底底的私兵,眼里只有主人,朝廷与皇命,未必作数。

若是只给个虚职,他们或许嘴上应承,但实际配合程度就难说了。

搞不好,一触即溃,甚至未战先逃,也并非不可能。

唯有恩威并施,才能压制住这些不安分的念头。无兵无将,便难成大事。

“等户部粮草到位后,你便可启程。”

虽然皇帝自己也带了一万石军粮,但那是为了保障羽林军后勤所需,非到紧急关头,不会动用。

边镇兵马归兵部管,不是他朱由校的私军。他自然不愿做那出钱出力却落不到好名声的冤种。

“届时我会再派一队锦衣卫归你调遣,务必将宣大地区的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防止他们表面答应、背后敷衍。粮草供应也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先给点好处稳住他们。”

“我还会赐你尚方宝剑,凡是违抗军令、临阵退缩者,你可直接斩杀,用这些人头来震慑三军,树立大明军威!”

王在晋躬身回应:

“臣谢主隆恩,定不负陛下厚望。”

朱由校亲自将他扶起,语气坚定:

“虽是偏师,却能影响全局,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

“届时,朕的御旗会留在密云城,用来吸引林丹汗来攻。张家口距离太远,他不会舍近求远,定先攻我古北口一路。你到时候要随机应变。”

朱由校扫视在场众人,每个人眼中都透着期待。

他笑着开口:

“现在古北口一路主将空缺,你们之中谁有胆量站出来一试?”

虎贲营参将周兴武跨前一步:

“陛下,臣愿请缨,承担此任,绝不让陛下失望!”

周兴武年过五旬,已是高龄,前半生都在孝陵守陵,从未上过战场。这次机会难得,他不愿错过,只为对得起“将军”之名。

朱由校点头:

“爱卿年虽长却志不衰,朕甚欣慰。但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朕不能保证你能建功立业,但或许会有意外收获,不知你是否愿意?”

周兴武略显疑惑:

“陛下所指是?”

朱由校轻声道:

“留守密云。”

留守密云?众将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唯独王在晋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

“刚刚我说过,朕的御旗会留在此地。林丹汗若得知,会不会想着直取密云,擒朕于城中?”

“也许他不会来,是朕多想了。但如果他真的来了,又会如何?”

朱由校看着周兴武问道:

“你,敢不敢赌这一局?”

周兴武毫不犹豫,单膝跪地:

“誓死完成使命!”

“好。”朱由校目光沉稳,“但正因为是赌,朕只能给你五千步军驻守此城。这里是我军后勤重地,责任重大。”

“若林丹汗真率大军来袭,你记住,必须坚守待援。鞑子多为骑兵,缺乏攻城器械,哪怕数万大军围城,只要你守在城中,守住十日不在话下。”

“臣明白,遵旨。”

朱由校再次环顾四周:

“还有谁愿站出来?”

众将依旧沉默。王在晋上前一步:

“陛下,臣以为兵部右侍郎杨嗣昌可担此重任。”

一旁的陈奇谕立刻追问:

“辅臣为何如此认为?”

杨嗣昌是朱由校亲自提拔起来的,越级连升数级,朝中对他知之甚少。不说他是否懂得军事,就是过往的政绩,也实在拿不出手。

“王爱卿所言正合朕心!”

“陈爱卿,杨嗣昌眼下虽无显赫功劳,但此人朕了解,唯有他能担此重任。”

陈奇谕不好再争辩。自从陛下登基以来,用人眼光从未出错,就连“动手”的决定,也从没冤枉过人,全是对那些贪官污吏下手,仿佛真有神助。

杨嗣昌低声回应:

“陛下,臣恐怕难以胜任。”

“这一战至关重要,若辜负圣恩,臣万死难辞其咎。”

此时的杨嗣昌年仅三十出头。在那个时代,对多数士大夫而言,仍属“年轻人”,毕竟仕途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