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热血报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最新章节。

但是假若勋贵他们未有明显悖逆之举,朱由校难以轻易动之。若贸然行事,只会令天下人心寒。

如同崇祯皇帝那般,极重颜面,惧怕担责。明明清楚某个臣子是在为自己谋划,也知其所言属实可行。

但当群臣反对声起,他便退缩,甚至顺从众人之意,反过来打压那位忠心耿耿之臣。

结果如何?人心渐冷。君主自身立场摇摆不定,旁人又怎敢全心追随?

真正有才略者因此踌躇不前,做事处处顾忌,不敢放手施为。

孙传庭便是例证。崇祯委以重任,命其赴陕西募兵练军,可国库空虚,经费却一文不给。

孙传庭明白皇帝面临的困境,于是将解决军饷、粮草及各项军需开支的希望,投向了那些家财万贯却装穷推诿的乡绅地主。

他采取强硬与拉拢并行的手段,总算在短时间内筹措到了所需资源。

可当这些地方豪强联合上奏,请求朝中大臣参劾孙传庭时,皇帝竟下旨斥责他一番,并明令禁止今后再行此类举措。

崇祯或许并不清楚民间实情,被朝臣蒙蔽,听信了弹劾之辞才做出这等决断。

但他不可能看不出,孙传庭的做法切实有效,对国库和边防皆有裨益。

可最终,他仍选择压制这位真正能替朝廷稳住局面的重臣。原因无他,只为保全自己“仁君”的形象,不愿惹来士族阶层的非议。

可笑的是,他视若珍宝的名声,在他人眼中反成了可利用的弱点,成了动摇江山的隐患。

当农民军势力最弱,局势即将好转之际,崇祯又一次显露了他的优柔寡断。

因几本弹劾奏章和些许过失,便立即将孙传庭打入天牢。

如此君王,如何能让忠臣死心塌地?又怎能激发出臣下的才干与热血,甘愿为他赴汤蹈火?

这也正是朱由校不敢轻易动用雷霆手段对付勋贵的根本缘由。

这些人的身份极为特殊,若无确凿名目便贸然出手,那些藏于暗处、伺机而动之人定会抓住把柄,将他描绘成不分忠奸、残害功臣、昏聩暴虐的亡国之君。

随后大肆造势,煽动舆论,或鼓动民变,或勾结外力,内外呼应,掀起波澜。

无论哪一条路,都将把他推向绝境。因此他只能隐忍,不能轻举妄动。

同时,他也无法彻底清除所有勋贵。

毕竟还需依靠其中一部分人,来维系皇权的稳固,维持朝局的平衡。

他为何派遣宣城伯与惠安伯执掌漕运?为何挑选勋贵子弟进入皇明学院?

皆是出于安抚之意,意在缓解他们的戒心,使其安心归附。

勋贵问题错综复杂,若无十足准备与正当由头,绝不可贸然发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