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林渊的思考,如何巩固崇祯的信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最新章节。

### 第216章:林渊的思考,如何巩固崇祯的信任

晨光自东华门顶端的琉璃瓦上流淌下来,将林渊的身影投在身后长长的宫道上。他走得不快,每一步都踏得沉稳,仿佛在丈量着脚下这座摇摇欲坠的帝国。袖中的那份黄绫奏本,触感温润,却比任何神兵利器都要来得沉重。

它不是一道圣旨,却胜过圣旨。它是一把刀,是崇祯亲手递过来的,刀柄上还残留着帝王指尖的温度与颤抖。

林渊很清楚,这把刀,是崇-祯的希望,是他的试探,也是他的枷锁。

皇帝的信任,从来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东西。尤其对朱由检这样生性多疑、被文官集团欺骗了十几年的君主而言,他的信任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楼阁,看似巍峨,一场大潮便能将其冲垮。

昨日,他能因为京师大捷将自己捧上云端,授予兵部尚书之位;今日,他能因为一夜的焦虑,将关乎朝堂生死的屠刀交予自己。那么明日,他同样会因为一丝风吹草动的猜忌,毫不犹豫地收回这一切,甚至反手一刀,将自己这个“权臣”彻底抹去。

崇祯的信任,源于他的绝望。他不是信林渊,他是在赌,赌林渊是他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因此,巩固这份信任,就不能靠花言巧语的表忠,更不能靠卑躬屈膝的顺从。那只会让皇帝觉得你软弱可欺,继而怀疑你的能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向他证明“你赌对了”。

要让他清晰地看到,自己这根稻草,不仅能救命,还能拖着他这艘破船,逆流而上。要让他对自己产生一种依赖,一种“离了林渊,大明这天就要塌下来”的惯性认知。

马车早已在宫门外等候,小六子见林渊出来,连忙迎上。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家大人从宫里出来后,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不再是昨日那种锋锐毕露的战将之气,而是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平静,却让人不敢窥探其深浅。

“大人,回府吗?”小六子低声问道。

“不急。”林渊摆了摆手,目光投向了刚刚苏醒的京城街道。

坊门已经打开,街上开始有了行人。卖早点的摊贩推着车,热气腾腾的白雾在清晨的寒气中升腾,带着一股抚慰人心的食物香气。几个穿着绸缎、面色红润的商人,正聚在一家茶楼门口,高声谈论着昨日的“京师大捷”,言语间满是对林渊的吹捧和对未来的乐观。

林渊的目光扫过他们,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些人,或许就是皇帝口中那些“一毛不拔”的富商。他们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安全,却从未想过为这份安全付出过什么。

“小六子。”

“在。”

“你说,这京城里,谁家的早点最好吃?”林渊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小六-子一愣,挠了挠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实回答:“要说名气大,是东街的‘六必居’,酱菜一绝。但要说老百姓最常去的,还是西四牌楼下那个王麻子的驴肉火烧,肉多,实惠,刚出炉的,一口下去满嘴流油。”

“嗯,那就去王麻子那儿。”林渊淡淡道,“许久没尝过这市井味道了。”

马车没有直接去西四牌楼,而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口停下。林渊下了车,让小六子去买,自己则踱步到不远处的一座石桥上。

桥下是干涸的河道,堆积着去岁冬日的枯枝败叶。桥上,两个穿着官服的人正巧相遇,其中一个大腹便便,另一个则山羊胡,两人拱手作揖,满脸堆笑,互相吹捧着对方在围城期间的“镇定自若”与“高瞻远瞩”。

林渊的目光在他们腰间的玉佩上停留了一瞬。他记得,袖中那份名单上,似乎就有这两个名字。

他们聊得热络,丝毫没有注意到不远处那个穿着玄色大氅、身形挺拔的年轻人,正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平静地注视着他们。

这便是世事。

有人在乾清宫里为国运愁得一夜白头,有人在城墙上为存亡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另一些人,则在歌舞升平中,盘算着如何从这具将死的躯体上,再多啃下一块肉来。

小六子很快提着油纸包好的火烧回来了,热气透过纸包,散发着诱人的肉香。

“大人,您的火烧。”

林渊接过一个,咬了一大口。外皮酥脆,内里的驴肉被炖得烂熟,混合着焖子的咸香,的确是难得的人间烟火味。

“好吃。”他咀嚼着,含糊不清地说道,“这才是人吃的饭。”

小六子咧嘴一笑,也拿起一个大口啃起来。

林渊三两口吃完一个,用手帕擦了擦嘴角,将剩下的递给小六子:“拿回去给兄弟们分了。告诉钱彪,让他来书房见我。”

“好嘞!”

回到林府,天光已经大亮。柳如是早已在书房等候,她为林渊沏上了一壶新茶,袅袅的茶香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她见林渊面色沉静,没有像往常那样嘘寒问暖,只是静静地将茶杯推到他手边。她知道,从皇宫回来,他带回来的绝不仅仅是皇帝的赏赐。

“陛下留你很久。”柳如是开口,是陈述,不是疑问。

“一夜未眠。”林渊端起茶杯,感受着掌心的温热,“他怕了。”

柳如是冰雪聪明,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一个怕到极致的皇帝,会做出最极端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