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秦地夏耘核农时,魏陇除草保苗肥(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史照山河》最新章节。

夏至的烈日晒得泾阳的粟田发烫,夏耘核验站的木牍农时册已在田埂旁摞起半尺高。按《商君法·田律》“夏至后‘需每五日核验夏耘进度,除草需‘三除三薅’(除垄间草、薅苗间草、清根际草),施肥需‘以粪肥田(每亩施粪三担)’,失职者补耘田三日’”,核验站摆着三样核心物:青铜亩尺(测除草进度,未除面积超半亩需补除)、木牍施肥册(记每户施肥量、时间)、竹制除草耙(齿距一寸防伤苗),旁边还堆着三捆待分发的积肥用草帘。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田埂旁,就见农人陈丈扛着除草耙跑过来:“赵客卿!韩大夫家的十亩粟田,只除了两亩草,肥料也没施,夏耘都快过半了,还让佃户去赶车运私货!俺们村的农人为了护苗,顶着烈日除草施肥,手都磨起了茧,他却不管不顾,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韩儋正站在田边的凉棚下,指挥家奴把官府发的草帘往马车上搬。“韩儋,《田律》明载‘夏耘需‘夏至前除头遍草、夏至后除二遍草’,你家十亩田仅除两亩,肥料还私藏不用,粟苗缺肥又荒草,秋收肯定减产!”赵承翻身下马,指了指苗间的杂草——高过苗叶,与农时册上“已除二遍草”的记录严重不符,“再说你私藏五捆草帘,农人们积肥都要轮流借,这哪是耘田,分明是耽误农时!” 韩儋摇着蒲扇,凉棚的阴影遮不住田中的荒草:“客卿有所不知,我家佃户忙着运私货,哪有功夫耘田?再说这粟苗长得壮,荒草多点也不碍事,等运完私货再除草施肥也不迟!”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蹲下身,拔出一株粟苗——根系纤细,叶片发黄,“韩大夫,你看这苗,缺肥又被草争养分,再不救就晚了!去年夏耘,就是你家田荒了,俺们帮着除了两天草,才没绝收,今年咋还不上心?” ## 一、主线:赵承督耘核农时,韩儋补耘学护苗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亩尺与农时册,在韩儋家的粟田丈量:“你家十亩田,仅除两亩草,未除面积达八亩,肥料仅施五担,远不足‘每亩三担’的标准,按律‘需补除八亩草、补施二十五担肥’!”他又让人检查苗情:“这粟苗叶色发黄、茎秆细弱,是缺肥的征兆,荒草还会争夺水分,夏耘再不跟上,秋收最多收三成粮!” 陈丈趁机演示夏耘流程:“耘田要先除草(除草耙顺垄刮,避开苗根),再施肥(将粪肥撒在垄间,覆土防流失),最后清沟(疏通田垄水沟,防涝防旱)。俺们村今年耘了十二亩田,用了三十担粪肥、二十捆草帘,就是按规矩来的!”说着他掏出自家的耘田凭证,“有这凭证,秋收后可优先申请官府贷种,你失职不耘,以后可就没这优待了!” 韩儋看着农时册上的实测数据,又看陈丈手里的耘田凭证,脸色慢慢变了:“那……那我现在补耘还来得及吗?佃户那边……”赵承让人搬来三捆草帘、十担粪肥:“现在补还不晚,需补除八亩草、补施二十五担肥,私藏的草帘分给农人们积肥,算是补偿之前的短缺。” 他还教韩儋“以粪肥田”的规矩:“粪肥需提前腐熟(用草帘覆盖发酵五日),每亩撒三担后,要用土盖好,不然养分要流失。你家有畜栏,以后可多积粪,既够自家施肥,还能卖给缺肥的农户。”午后,韩儋让人把草帘搬到积肥点,又让佃户跟着陈丈学除草:“之前是我不懂夏耘重要性,差点误了农时,以后肯定按实耘田、好好护苗。” 赵承趁机在核验站旁立起“夏耘示教牌”,画着“除草三步法”“施肥流程”“积肥技巧”,旁边还标注“每五日查一次耘田进度,缺肥农户可申请官府借粪”。他在农时册批注:“夏至核泾阳夏耘,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草帘,督其补耘并补肥,教护苗之法。”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夏耘农时标准,见睡虎地秦简《田律》”。 ## 二、支线·孟姬:魏陇除草避苛吏,草木肥田解民忧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粟田旁,孟姬正帮着农妇们用除草耙薅苗间草。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夏耘需‘官府提供除草工具、指导积肥法,小吏不得额外索要‘工具费’”,可负责农具的小吏宋九却抱着除草耙说:“要借工具、学积肥,每户得帮着修农具半日,不然不准用,苗荒了别怨我!” “宋吏,《法经·农律》说夏耘农具是官助农务,不能额外派活!”孟姬拦住他,举起自家薅净的苗垄——苗间无草,苗叶翠绿,“你这除草耙都是钝齿的,还要人修农具?俺们王婆家的粟苗快被草盖了,再不除草就没救了,这不是逼她荒田吗?” 宋九把除草耙往地上一摔:“县府说农具要检修,让大家搭把手,也是为了除草方便,咋就不行了?要么修具,要么别除!”王婆抱着刚拔的杂草,眼圈泛红:“俺家就三亩粟田,去年因没及时除草,减产一半,今年说啥也要除好,哪有功夫修农具?去年你家缺耙,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刁难人?”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古法草木肥田术”:“大家别等官府工具了!咱们用镰刀割草(留三寸高防伤苗),把割下的杂草堆在垄间腐熟(淋水后盖土),比官府的粪肥还管用!”她带着农人们动手:壮丁们割垄间草、妇人们薅苗间草,孟姬则教王婆“草木肥要诀”:“杂草堆垄间,每堆高一尺、宽两尺,淋水后覆土,十日就能腐熟,既肥田又除害,比单纯施肥省力!” 宋九看着农人们在田垄间堆起杂草堆,粟苗渐渐露出翠绿叶片,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钝齿耙,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锋利的除草耙、新草帘搬到田边:“之前是我不对,这些工具先给你们用,农具也不用修了,赶紧除草吧!”孟姬笑着接过长柄耙,教大家“薅草技巧”:“薅苗间草要捏紧草根拔,别碰伤苗根,这样粟苗才能长得壮。”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农时新规,双保制护秋收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夏耘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物资,虽非恶意,但也说明农时监管不到位。去年因夏耘延误,秦地减产四十石,这个漏洞必须堵上!”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草木肥田记事:“卫客卿,魏地的事更要注意——小吏借农具派活,农人们自己草木肥田,可见农时治理不仅要‘严’,更要‘活’。《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若官府能多供工具、多教肥田法,哪用得着农人自己摸索?”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补耘夏田”与“魏地草木肥田”的记录递过去:“臣有一议,可设‘农时双保制’:其一,秦地设‘夏耘指导站’,每乡派两名老农教耘田法,失职者补耘田双倍时长;其二,魏地设‘肥田便民点’,允许‘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小吏派活者调离,缺工具农户可申请‘官府借用’。” 卫鞅看着记录上“韩儋补耘田”“宋吏送工具”的记载,点头道:“双保制可行,再加一条:夏耘核验需有农人代表在场,若再出现失职延误、刁难农户,小吏削去督农职权,贵族需公开致歉并补偿农户减产损失!”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农时是秋收的根,官府多一分指导,农人多一分用心,粟苗就能多一分长势,这才是变法的本意。” ## 四、农时实录藏暖意,苗肥田沃待秋收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道:“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夏,泾阳核夏耘农时,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草帘,督其补耘八亩田、补施二十五担肥,教护苗之法;魏地曲沃,宋吏借农具派活,孟姬率农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后吏送工具(除草耙十把、草帘八捆),夏耘得以顺利。” 案上摆着两样东西:一是陈丈送来的翠绿粟苗(带土移栽,苗叶挺拔);二是孟姬托人捎来的杂草腐熟肥(装在陶盆里,还带着草木清香),旁附纸条“草木肥的苗长得壮,王婆家的田够秋收,孙儿说要跟着学积肥,明年帮着邻里肥田”。 赵承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粟田——月光下,韩儋的佃户正跟着农人除草,农人们用分到的草帘覆盖粪堆;曲沃的方向,隐约能想象到田垄间的杂草堆整齐排列,王婆的孙儿正帮着给草堆淋水,夏夜的微风混着泥土的清香飘向夜空。 他提笔在实录末尾添了一行:“农时之要,在‘及时’不在‘延误’,在‘互助’不在‘刁难’。”这行字,后来被赵玥修复秦简时发现,旁边还黏着一片翠绿的粟叶——是当年韩儋补耘田中的苗叶,历经千年,仍带着泾阳夏至的生机,也带着那个时代最朴素的安稳:苗肥田沃,农时不违,农人能安心等着秋日的满仓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