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纸贵(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我的好感度系统炸了》最新章节。
“文萃报馆”在宝玉的主持与贾环的幕后筹划下,悄然筹备就绪。馆舍修葺一新,雕版、活字器具皆已备齐,编辑工匠各司其职,
创刊号的内容亦大致敲定,多为风物志异、诗词品评、经义浅析之类,谨慎地避开了时政锋芒。
然贾环深知,若欲使此报一鸣惊人,于士林中迅速立稳脚跟,单靠这些内容远远不够。
需得有名动朝野的重臣鸿儒为之提笔增辉,方能吸引眼球,奠定其权威与格调。
这一日,贾环于兵部衙门处理完公务,并未回府,而是递帖求见了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李光地。
李光地乃三朝元老,学问渊博,德高望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一言一行,于清流士林中极具影响力。且其掌管礼部,负责科举教化,于“文萃报馆”这等刊印文墨之事,正属管辖范畴。
贾环于李府书房拜见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执礼甚恭:“晚辈贾环,冒昧叨扰老相国清静。”
李光地已知其来意,近日“文萃报馆”之事他亦有耳闻,抚须道:“贾郎中不必多礼。听闻你与令兄宝玉,欲办一报馆,刊印文章,以文会友?”
贾环躬身道:“老相国明鉴。晚辈等确有此意。如今圣天子在位,重文教,兴科举,天下文风日盛。
然各地士子,苦于交流不畅,见识有限。故斗胆设想,办此报刊,刊载名家文章、各地风物、读书心得,供士子们观摩切磋,或可于教化略有裨益。”
李光地微微颔首:“嗯,想法是好的。刊印文章,流传知识,确是雅事一桩。然操持此事,需谨记‘立德、立言、立行’之本,内容务求端正,不可流于低俗,更不可妄议朝政,徒惹是非。”
贾环忙道:“老相国教诲,晚辈谨记在心!报馆内容,必以圣人之学为纲,以风雅正道为本,绝不敢有丝毫逾越!
此番冒昧前来,正是想恳请老相国能否赐下墨宝,于创刊号上刊载一篇劝学或品评诗文的文章?以为天下士子楷模?若得老相国文章指引,必能使初涉此道之学子,受益匪浅!”
李光地沉吟片刻。他素来爱惜羽毛,不轻易为人题词作序。
然贾环将此事抬到“助益天下士子”的高度,且内容限定于学问诗文,不涉敏感,加之贾环如今圣眷正隆,年纪轻轻便官居五品,前途无量,其兄宝玉亦为荣国府嫡子
此等顺水人情,倒也无妨。
他缓缓道:“既是为学子们略尽绵力…老夫便倚老卖老,试作一篇《读书偶得》,谈谈治学心得吧。半月后,你可遣人来取。”
贾环大喜,深深一揖:“多谢老相国!此乃天下学子之福!”
离了李府,贾环又直奔北静王府。
见到北静王水溶,贾环笑道:“王爷,晚辈又来叨扰了。”
北静王已知他去过李光地处,笑问:“如何?李相国可曾答应?”
贾环道:“托王爷洪福,李相国已应允赐稿。”
话锋一转,“然,晚辈以为,报纸若只谈学问,未免单调。王爷雅擅丹青,收藏颇丰,于金石古董鉴赏更是大家
不知可否赏光,赐下一篇鉴赏古玩或书画的心得文章?也好让士子们开阔眼界,知天地之大,艺海无涯。”
北静王闻言,颇觉新奇有趣。他素喜风雅,好为人师,闻听此议,正中下怀,且觉此事无伤大雅,便笑道:
“你这小子,倒是会想!也罢,本王近日得了一幅前朝古画,正有些心得,便写与你吧!亦是半月为期?”
“谢王爷!”贾环再下一城。
最后,贾环拜访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田文镜。
贾环对其执礼更恭:“田总宪公务繁忙,晚辈冒昧请见。”
田文镜为人严肃,直接问道:“贾郎中何事?”
贾环道:“晚辈与家兄办一报馆,欲刊载些文章,助益士林。闻总宪大人于地方吏治、民生经济见解独到,深谙圣人之学于实务中之运用。
不知大人可否赐下一篇,譬如《谈州县官劝课农桑之要》或《读<礼记>论教化之本》之类的文章?必能使读书人知学问非仅空谈,更需致用。”
田文镜虽不喜虚名,然闻贾环所言,旨在引导士子关注实务,而非空谈,倒也契合其理念。
且贾环如今深得帝心,又与北静王交好,其请托亦不算过分。他沉吟片刻,方道:“既是为导士子向实学,本官便写一篇《读史札记·论循吏》吧。半月后,来取。”
“多谢总宪大人!”贾环心满意足,告辞而出。
一日之内,说动三位分量极重的朝堂大员答应供稿,贾环此行,可谓圆满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