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古老的智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时代:我的1940》最新章节。

平衡杆的思路为“飞雷”火箭的稳定性难题撕开了一道希望的口子,但随之而来的优化工作却同样繁琐而充满挑战。平衡杆的长度、重量、材质、与弹体的连接方式,甚至末端的微小形状变化,都会对飞行姿态产生微妙而显着的影响。

秘密溶洞的试验场上,新一轮的试射又开始了。这一次,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摸索,而是针对平衡杆参数的系列化测试。

“记录!一号弹,平衡杆长度一点五米,实心钢芯,末端未处理!”

“点火!”

火箭呼啸升空,飞行平稳,但明显感觉沉重,射程严重缩水,未及靶区便坠落。

“二号弹,平衡杆长度一点八米,空心铜管,末端加装小翼!”

点火后,火箭初期稳定,但在中段因末端小翼带来的额外扰动,开始出现规律的、幅度越来越大的“蛇形”摆动,最终失控翻滚。

“三号弹,平衡杆长度两米,空心铝管(极为稀缺的材料),末端削尖!”

这一次,火箭的飞行轨迹出人意料地笔直!然而,由于铝管强度不足,在高速飞行中因气动载荷发生了弯曲变形,连带整个弹体失去平衡,同样未能到达目标。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试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参数组合和对应的失败现象。平衡杆虽然解决了致命的翻滚问题,但却引入了射程不足、摆动、结构强度等一系列新的难题。团队仿佛陷入了一个不断解决旧问题、又不断产生新问题的循环,进展缓慢,士气再次受挫。

林枫同样感到疲惫和焦虑。他知道方向是对的,但通往成功的路径上布满了需要精确计算的细节。而根据地的条件,恰恰缺乏进行精细计算和试验的手段。

这天傍晚,又一次令人失望的试射结束后,林枫没有立刻返回溶洞进行数据分析,而是信步走到了黑龙沟边缘的一个小村庄散心。连续的挫折让他需要换换环境,理清思绪。

村庄在反扫荡后正在缓慢恢复生机,一些村民在修缮被炸毁的房屋,孩子们在废墟间追逐嬉戏。林枫无意间走到村口,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一棵大槐树下,全神贯注地制作着什么东西。他身边摆放着芦苇杆、彩纸、浆糊和一些细小的工具。

林枫认得这位老者,是村里有名的扎灯笼、做“起火”(爆竹的一种,可升空)的老手艺人,大家都叫他葛老伯。以前根据地开庆祝会,用的灯笼和烟花不少都出自他手。

林枫没有打扰,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只见葛老伯灵巧地将芦苇杆削刮得粗细均匀,然后用薄纸精心糊成一个细长的圆筒,在筒尾小心翼翼地粘上几根轻柔的、经过修剪的芦苇须,最后在筒内装入黑色的火药,插入引信。

他做的,正是最传统的“起火”。

葛老伯做完一个,将其拿在手中,眯着眼,对着夕阳仔细端详着芦苇杆的笔直程度,又轻轻拨弄着尾部的苇须,调整着它们的角度和长度,嘴里还念念有词:“……杆要直,心要正,尾须散开要匀称,这‘起火’才能一飞冲天,不栽跟头……”

说着,他点燃了引信。

“嗤——”的一声,那枚简陋的“起火”拖着一条火星,笔直地、稳稳地窜上天空,在暮色中划出一道优美的直线,直到火药燃尽才坠落下来。

林枫看着这一幕,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杆要直!心要正!尾须匀称!

这朴素的语言,不正是他苦苦寻求的火箭飞行稳定性的核心要诀吗?!

他猛地冲到葛老伯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

“葛老伯!您刚才说的……再说一遍!这‘起火’要飞得稳,关键是什么?”林枫急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葛老伯看清是林枫,连忙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搓着手:“林……林长官,就是老汉瞎琢磨的土法子……杆子要选最直的芦苇,削的时候手要稳,不能歪。里面的火药要压实,但也不能太死,这叫‘心正’。最关键的是这尾巴上的苇须,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散开得像朵小菊花,每根须子长短差不多,这样飞起来才不晃悠……”

“苇须……平衡……扰动……”林枫喃喃自语,一把抓起地上几个葛老伯做好的“起火”,仔细观察着尾部那些看似随意、实则蕴含匠心的苇须。它们柔软,轻盈,在飞行中会随着气流自然摆动,恰恰起到了动态平衡和阻尼振荡的作用!比起他设计的那些刚性小翼或者单纯的尖头,这种柔性的、分布式的末端结构,似乎更能适应飞行中复杂多变的气流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