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的任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时代:我的1940》最新章节。
会议室里,那股子熟悉的、混合着劣质烟草、陈旧木头和人体汗味的空气,此刻仿佛凝固成了实体,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外面,北满冬日惨白的阳光,透过糊着厚厚窗纸、纵横着木条加固的窗户缝隙,勉强挤进来几缕,非但没能驱散昏暗,反而在满是划痕的旧木桌面上,投下了一道道栅栏似的、冰冷的光影。
林枫坐在长桌的一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面前粗糙的陶土茶杯边缘,那冰冷的触感,似乎能稍微压制一下他心底正不断翻涌的寒意。老赵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冰水的巨石,砸进了原本就因为老鹰沟方向那断续炮声而涟漪阵阵的心湖,此刻已是浊浪滔天。
被抓的侦察小组……大规模的异动……目标,极有可能就是这里,北满基地。
敌人到底知道了多少?是偶然的遭遇,还是蓄谋已久的侦察被破获?那个神秘的铁盒,与这次危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看不见的联系?无数个疑问,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的思绪,收紧,再收紧。
门轴发出一声干涩刺耳的“吱呀”,打破了室内令人窒息的沉默。师长陈大山,披着一件半旧的军大衣,带着一身外面的寒气,大步走了进来。他的脸色,是那种长期缺乏睡眠和承受巨大压力下的灰暗,但那双眼睛,却像鹰隼一样,锐利得惊人,扫视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林枫、老赵、负责基地保卫的周队长,还有几位核心的技术和作战骨干。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那姿态,像一头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的猛虎。
“情况,老赵应该都跟大家通报了。” 陈师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沙哑和不容置疑的分量,每一个字都砸在实处,“老鹰沟的鬼子,不是咳嗽两声就完事的痨病鬼,他们是磨尖了牙,准备扑上来咬断我们喉咙的恶狼!”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定格在林枫脸上:“我们派出去的三组侦察员,只回来了雷鸣小组一组,带回了这个要命的消息。另外两组……一组确认被俘,另一组……失联超过四十八小时,凶多吉少。”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被俘”和“失联”这两个词被如此清晰地确认,林枫的心脏还是猛地抽搐了一下。他想起了那些可能正遭受严刑拷打的年轻面孔,想起了他们出发前,或许还带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兴奋和紧张……一种混合着愤怒、无力感和深深自责的情绪,像酸液一样腐蚀着他的内心。
“鬼子忍耐了这么久,现在突然动起来,绝不是一时兴起。” 陈师长继续说道,手指在粗糙的木质桌面上重重敲了敲,“根据雷鸣小组冒死截获的零星电文分析,以及我们内线传来的模糊信息,敌人这次,是下了血本!动用的,极有可能是刚从关内调来的、装备精良的关东军独立混成旅团的一部,而且,可能配属了相当数量的炮兵和空中支援!”
“空中支援”四个字,让在场所有人的眉头都狠狠跳了一下。基地的防空力量,经过林枫他们的努力,虽然已经不再是空白,有了那几挺改装的高射机枪和初步建立的“火眼金睛”预警网络,但面对日军可能出动的成规模轰炸机,依旧显得单薄得像一张纸。
“他们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我们脚下这块地方!” 陈师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们想趁我们立足未稳,根基还不深,一把火将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点家当,彻底烧成白地!想把我们这些他们眼中的‘心腹大患’,连根拔起!”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倒吸冷气的声音。虽然大家都有预感,但当最坏的可能性被如此赤裸裸地摊开在面前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压力,还是让空气几乎凝固。
林枫感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冰凉黏腻。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怀里那个硬邦邦的铁盒子,它像一块烙铁,烫着他的胸口。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会不会……就是引来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陈师长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如同实质般,牢牢钉在了林枫身上。
“林枫同志。”
林枫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迎向那道沉重的目光。
“总部命令!” 陈师长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任何置疑,“北满基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不仅是为了保住我们这点来之不易的工业火种,更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关系到整个东北战局命运的战略决战!”
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积蓄力量,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总部要求我们,在十五天内,为参加此次决战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第三纵队,提供至少……一百五十具‘雷公’火箭筒,配套火箭弹五千发!同时,优先保障前线部队所需的七九步枪弹、手榴弹、以及各类迫击炮弹的供应!”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轰然炸响。连一向沉稳的老赵,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百五十具?五千发火箭弹?” 负责生产调度的老马师傅差点从凳子上跳起来,声音都变了调,“师长!这……这不可能啊!咱们现在开足马力,一个月也才能生产出三十具‘雷公’,火箭弹产量更跟不上!这还要同时保障其他弹药……这……这……”
“是啊,师长!” 另一个生产骨干也激动地插话,“原料!原料供应一直紧张!特别是火箭弹需要的特种钢材和发射药,库存根本撑不住这么搞!还有人手,熟练工就那么多,三班倒连轴转,人也快熬干了!”
“鬼子眼看就要打上门了,生产环境怎么保证?万一敌机来轰炸……”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嘈杂,忧虑、焦躁、甚至是些许的绝望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这个任务,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林枫没有立刻说话。他感到一阵眩晕,胃里像塞进了一团冰冷的铁砂。一百五十具,五千发……这几乎是要在敌人兵临城下的绝境中,凭空变出一座兵工厂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物资消耗和……超负荷的人力付出。
他的目光掠过桌上那一道道冰冷的光栅,仿佛看到了夜校里,豆芽菜、石头、春妮他们那些年轻而专注的脸庞;看到了车间里,工人们熬得通红的眼睛和沾满油污的双手;看到了沈清禾在临时医院里,忙碌穿梭的疲惫身影……
陈师长没有制止大家的议论,他只是沉默地听着,等声音稍微平息一些,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深沉的、不容抗拒的力量:
“同志们,我知道这个任务很难,难到几乎不可能完成。”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如同刀锋,“但是,同志们,你们要清楚,我们这里,不是在做买卖,可以讨价还价!前线的战士们,是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争取时间,为我们挡住敌人的刺刀和子弹!他们需要这些武器,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活下来,是为了打赢!是为了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去!”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金石般的铿锵:“我们没有退路!北满基地失守,意味着我们在东北的军工命脉被切断,意味着前线数以万计的战士,将因为缺少弹药和重火力,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这个责任,我们谁担得起?!”
最后一句,他几乎是吼出来的,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落。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基地日常生产的单调噪音。
所有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再次聚焦到了林枫身上。他是这里的技术核心,是这一切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时刻,他,成了所有人潜意识里最后的指望。
林枫感到喉咙发干,像被塞进了一把沙子。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关于原料,关于产能,关于技术瓶颈,关于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表……但所有理性的、基于数据和现实的分析,在陈师长那番话面前,在前线将士可能付出的鲜血代价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
他闭上了眼睛,脑海里飞速闪过无数画面——黑龙沟被炸成废墟的惨状,孙石匠推开自己时那决绝的眼神,豆芽菜在油灯下咬着铅笔头的样子,沈清禾在手术台前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还有……那未知的、装载着可能改变命运信息的铁盒……
一种奇异的 calm(平静),突然在这种极度的压力和混乱中,慢慢滋生出来。像是湍急河流底部,那块始终沉稳的巨石。
他重新睁开眼睛,看向陈大山,看向周围那一双双充满了焦虑、期待、以及信任的眼睛。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甚至带着点破音,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击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原料……我去想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房间里沉重的空气都吸进肺里,转化成力量,“生产线……我们改进流程,挖掘潜力。人手……把所有能用的都顶上,学徒……也上!”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下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心,然后,几乎是咬着牙,继续说道:
“从今天起,不,从现在起,基地……进入‘极限状态’。所有非必要生活保障……降到最低。生产单位……按小时排班,人歇……机器不歇。”
他抬起头,目光迎向陈大山:“一百五十具‘雷公’,五千发火箭弹……还有其他弹药……我们……我们尽力!”
他没有说“保证完成”,他说的是“尽力”。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从林枫嘴里说出的“尽力”两个字,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他将押上自己的一切——智慧、精力、健康,甚至是……生命。
陈大山深深地看着林枫,那锐利的目光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了一下。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林枫的肩膀。那手掌沉重而有力,传递过来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山一样的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 陈大山只说了这一个字。
会议很快结束,各项具体的指令被迅速下达。人们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带着凝重而急切的表情,冲出会议室,奔向各自的岗位。
林枫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坐在渐渐空荡下来的会议室里,手指用力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脑子里像是有无数匹野马在奔腾,又像是有无数个齿轮在疯狂转动,发出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刺耳的噪音。
一百五十具……五千发……十五天……敌人的枪口已经抵近……原料缺口……技术瓶颈……学徒工的生涩……
这些词语像碎片一样,在他脑海里碰撞,组合,试图寻找一条可能的路径。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透过窗纸的缝隙,向外望去。基地里,似乎比往常更加忙碌,人影绰绰,各种声音——哨声、吆喝声、机器的启动声——混杂在一起,透出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的韵律。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远处那片低矮的、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机加车间。那里,有他刚刚看到的,“未来的种子”。
而现在,他必须把这些还显稚嫩的“种子”,连同那些经验丰富但已疲惫不堪的老骨干,一起投入到这场近乎自杀式的、与时间和敌人赛跑的生产狂潮之中。
他能带领他们,闯过这道几乎不可能逾越的鬼门关吗?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他深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转身,大步走出了会议室。那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挺拔,却又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令人心酸的决绝。
新的任务,已经下达。铁与血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命令像一阵狂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北满基地。原本还算有序的生产节奏,被彻底打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压榨式的运转。
最大的难题,如同预料的那样,直接砸在了林枫面前——原料,特别是制造“雷公”火箭弹弹体和发射药所需的关键原料,库存告急!按照正常消耗,最多只能支撑不到五天的常规生产,而要完成那个天文数字般的任务,缺口大得让人绝望。
“林工,这是刚清点出来的库存清单。” 老马师傅拿着一叠厚厚的、沾满油污的纸张,找到正在火箭弹组装车间里的林枫,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疙瘩,“特种钢材,只剩下最后三吨,最多够造三十具发射管和两百发弹体。发射药的关键成分,硝酸铵和……和那个你弄出来的新配方需要的‘特殊添加剂’,库存也只剩下一半不到。还有铜,铜壳的储备也见底了……”
林枫正蹲在地上,检查着一具刚刚完成总装的“雷公”火箭筒。他用手抚摸着那还带着机床冷却液味道的、冰冷的钢制发射管,指尖能感受到焊缝那略微凸起的、粗糙的触感。听到老马的话,他的动作顿住了,但没有立刻起身。
车间里噪音巨大,锻压机的轰鸣、车床的嘶叫、还有工人们大声的吆喝,混杂成一股令人心烦意乱的声浪。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金属切削液味、焊接的臭氧味、以及人体散发出的汗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因为过度疲劳而产生的酸腐气。
他维持着蹲姿,沉默了几秒钟。那沉默,像是有实质的重量,压得老马几乎喘不过气。
“知道了。” 林枫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奇异地穿透了嘈杂的噪音。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深处,布满了血丝和一种极度专注下的疲惫。
“钢材……我去想办法。” 他重复了会议上说过的话,但这一次,语气更加具体,“我记得……上次接收日军遗留物资时,有一批报废的坦克履带和炮塔座圈废料,堆放在三号废料场?”
老马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是有那么一批,可……那都是高锰钢,硬度太高,而且形状不规则,杂质也多,咱们现有的炉子和技术,很难熔炼提纯,更别说加工成合格的发射管了……”
“难……不代表不行。” 林枫打断他,语速很快,“把孙师傅……不,他现在……唉。” 他像是突然想起了孙石匠已经不在了,眼神黯淡了一瞬,但立刻又恢复了锐利,“把老王头,还有那几个懂点冶金的老工人召集起来,带上最好的炉工,下午……不,一小时后,到三号废料场找我。我们……试试看。”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偏执的笃定。老马看着他布满血丝却亮得吓人的眼睛,把到了嘴边的质疑又咽了回去,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马上去办!”
“还有,” 林枫叫住他,“发射药的问题……我……我另想办法。铜壳……让回收组,把能找到的所有子弹壳,不管是咱们的还是鬼子的,甚至老百姓家里的铜壶铜盆,都收集起来,优先保障火箭弹的底火和引信制造。”
“这……老百姓那边,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