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内外交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医魄》最新章节。
“醒神汤”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然而,预期的涟漪尚未扩散开来,一股潜藏已久的暗流,却率先汹涌而至。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这个刚刚在废墟上建立起崭新声誉的学术殿堂,骤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漩涡。
**一、 风暴前兆**
最先传来坏消息的,是远在伦敦的施耐德上校。在一场小范围的高级别安全会议上,他遭到了几位资深顾问的联合质询。
“上校,我们对您和您的团队在阿尔卑斯山行动以及后续合作中的贡献表示赞赏。”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代表着某老牌情报机构利益的顾问,用带着贵族腔调的英语慢条斯理地说道,“但是,关于您提交的,关于‘神气理论’及其在应对超自然威胁中应用价值的报告……请原谅我们的直率,其中缺乏符合我们认知体系的、可重复验证的物理证据。”
他推过一份文件,上面罗列着所谓的“疑点”:“能量场的存在无法用现有物理模型完美解释;所谓‘神识’治疗缺乏双盲对照实验数据;甚至你们提到的‘蓬莱’组织,其核心成员的离奇死亡或昏迷,也充满了……嗯,神秘主义色彩。”
另一位顾问补充道,语气更加尖锐:“我们注意到,贵方与华夏那个研究中心的合作日益密切。我们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但必须警惕技术依赖和……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乃至意识形态的渗透。毕竟,将医学与某种古老的、带有哲学色彩的‘气’的概念捆绑,这本身就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叙事。”
施耐德上校脸色铁青,他试图用实战案例和部分可公开的数据进行反驳,但他发现,根深蒂固的学科壁垒和某些超越科学范畴的政治考量,让沟通变得异常艰难。他感受到了一堵无形的墙,墙的那边,是怀疑、警惕,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力量的恐惧。
几乎同时,在国内,一场针对“神气理论”的舆论风暴,开始在特定的学术圈子和网络平台上悄然酝酿。
**二、 恶意汹涌**
风暴的中心,是一篇突然出现在国际某知名(但颇具争议性)的医学预印本网站上的长篇檄文,标题极具煽动性——《是医学革命,还是精心包装的伪科学?——析‘神气理论’的十大逻辑谬误与潜在危害》。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求真客”,行文老辣,引经据典,看似客观理性,实则处处埋针。它首先“承认”“神气理论”治愈了一些疑难杂症,但随即话锋一转,将其归因于“强大的心理暗示效应”、“未知的现代药物成分混入”或“统计上的偶然性”。
文章重点攻击了几个要害:
1. **不可证伪性**:指责“神气理论”体系庞杂,概念模糊(如“气”、“神”),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就归咎于“个体差异”或“境界不足”,缺乏科学理论应有的可证伪性。
2. **数据黑箱**:质疑研究中心公布的案例数据和能量场图像的真实性,暗示其可能存在数据筛选甚至造假,并要求公开所有原始数据以供全球学者独立验证。
3. **安全性质疑**:抓住“醒神汤”中含有朱砂等具有已知毒性的成分大做文章,危言耸听地宣称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罔顾研究中心关于严格炮制去除毒性和微量使用的说明。
4. **伦理风险**:将“神气理论”与某些极端教派或精神控制手段隐晦关联,暗示其可能被用于“洗脑”或培养“个人崇拜”。
这篇文章像一颗投入粪坑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无数苍蝇的共鸣。很快,国内几个以“扞卫科学纯洁性”自居的知名学者、科普大V开始转载、评论,用更加情绪化、更具煽动性的语言,对林澈和研究中心进行口诛笔伐。社交媒体上,#神气理论伪科学#、#林澈学术造假#等话题被恶意刷上热搜,大量水军账号涌入相关讨论区,散布谣言,攻击支持者。
更卑劣的是,一些匿名的“内部爆料”开始在网络流传,声称研究中心“用患者做危险的人体实验”、“经费使用存在巨大黑洞”、“林澈与某些境外势力关系暧昧”等等。这些指控毫无证据,却因其耸人听闻的内容而迅速传播,严重损害了研究中心的公众形象。
**三、 压力下的抉择**
研究中心的内部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行政主管拿着厚厚一叠投诉信和媒体质询函,忧心忡忡地找到林澈。“林主任,舆论对我们很不利!几家原本谈好的合作机构表示要暂缓,还有几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收回了邀请。您看,我们是否要召开一个紧急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这些不实言论?或者,暂时放缓‘神气理论’的推广,避一避风头?”
王磊更是怒火中烧,一拳砸在桌子上:“查!一定要把幕后黑手揪出来!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学术争论,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污蔑和攻击!很可能是蓬莱的那些残渣余孽在搞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博盯着网络上那些充满恶意的评论,脸色阴沉:“他们攻击的点很刁钻,利用了大众对未知事物的天然恐惧和科学界的保守性。单纯的技术澄清,效果恐怕有限。而且,我担心这会影响我们后续的科研项目审批和经费申请。”
沈雨霏看着林澈,眼中充满了担忧。她深知林澈为了这一切付出了多少,如今却要面对如此汹涌的恶意和误解。
然而,处于风暴眼的林澈,却显得异常平静。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依旧在认真进行感知训练的研修班学员,目光深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