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拆古绣夹层得日记,民国绣娘的秘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最新章节。

民国三十年,冬。

灵泉之力日渐微弱,每用一次,白发倍增,心悸难安。夜不能寐,忽悟:泉之根本,或在“传承”二字。若只我一人独用,泉源渐枯;若能将技艺广传,使匠心不绝,或可滋养泉脉?遂收徒三人,倾囊相授。授徒之时,指尖微光竟隐隐流转,似有暖意。泉,似有生机。

看到这里,姜芸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传承!滋养泉脉! 这句话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瞬间照亮了她眼前最深的迷雾!她之前在空间里感受到的灵泉暗淡,使用后白发剧增,甚至咳血……难道是因为她一直独自承受,未曾将这份技艺真正、广泛地传承下去?苏婉清的领悟,难道就是解开灵泉枯竭、延续她生命的关键?

她急切地翻到日记的后半部分,寻找更多关于“传承滋养灵泉”的细节。

民国三十五年,夏。

收徒已逾十人,技艺渐传。每见弟子学有所成,绣出佳品,心中便生暖意,指尖灵泉亦随之温润。虽修复古绣仍耗心力,然白发增长之势已缓。泉,似因匠心之传递而得续。此乃天意!护绣之道,非独守,乃广传!

民国三十八年,秋。

时局动荡,绣业凋零。弟子星散,传承之路,恐将中断。心忧如焚,恐此生心血,付之东流。今将毕生所悟,及灵泉之秘,藏于此《清明上河图》夹层之中。若有后来者得见此书,必是护绣有心人。望尔切记:灵泉非私器,传承方为根。以匠心养泉,以泉续绣魂。莫学我,空有技艺,难逃乱世飘零。若能广传于世,使苏绣之火,代代不熄,则婉清虽死无憾矣!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最后几行字迹,明显比前文更加潦草、急促,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与悲怆。姜芸仿佛能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秋天,一位风烛残年的绣娘大师,怀着对技艺断绝的巨大恐惧,将毕生心血与秘密,封入这幅承载着千年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之中,留下最后的嘱托与期盼。

修复室里一片死寂。只有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电流声,以及姜芸自己沉重得如同擂鼓的心跳声。她捧着那本泛黄的日记,指尖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身体微微颤抖。苏婉清字里行间那种对技艺近乎偏执的守护,对传承断绝的深重忧虑,以及最后那份“虽死无憾”的悲壮嘱托,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她的心上。

“传承……滋养泉脉……”她喃喃自语,声音沙哑破碎。苏婉清的领悟,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脑中的混沌。她之前使用灵泉修复古绣,每一次都伴随着白发剧增、身体虚弱,甚至咳血,那种生命被快速抽离的恐惧,几乎要将她吞噬。而现在,日记给出了答案——灵泉的枯竭,是因为她独自承受,未能将技艺真正传承开来! 教会别人,让匠心传递,才能滋养灵泉,延续自己的生命!

这个发现带来的震撼,远比修复古绣本身更加强烈。它不仅仅关乎她个人的生死,更关乎苏婉清毕生的心血,关乎这门古老技艺的未来!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身后,站着一位跨越时空的、同样为苏绣耗尽心血的先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丫头?姜丫头!”李老的声音将她从巨大的震撼中唤醒。他看着姜芸失魂落魄又眼神灼亮的样子,关切地问:“你……你没事吧?这日记里……写了什么?看你脸色这么差?”

姜芸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她抬起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明亮,仿佛燃烧着两簇不灭的火焰。

“李老,”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异常清晰,“这不仅仅是日记!这是苏婉清大师留给后人的……‘火种’!她……她找到了延续‘灵泉’(她用了这个词,李老并未深究)的方法!那就是——传承! 广收门徒,倾囊相授,让苏绣的匠心,一代代传下去!这‘灵泉’,会因为技艺的传递而得到滋养!”

她没有完全说出灵泉的秘密,也没有提及自己白发和寿命的代价,但那份从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巨大冲击力,已经足够让李老感受到她的激动。

“传承?滋养?”李老虽然不完全理解姜芸口中“灵泉”的深意,但“传承”二字,却正中他这个老文化工作者的下怀!他激动地一拍大腿:“对!对啊!苏婉清大师看得真远!技艺这东西,藏是藏不住的,只有传下去,才有生命力!姜丫头,你办绣娘合作社,教村民绣活,这不就是在传承吗?这不就是在延续苏婉清大师的心愿吗?”

姜芸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低头,再次看向日记最后那几行悲怆的字迹——“若有后来者得见此书,必是护绣有心人……望尔切记:灵泉非私器,传承方为根……”

“苏大师,”她在心中默默回应,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郑重与承诺,“您放心!您的嘱托,我收到了!这传承之路,我姜芸,一定走下去!不仅为了苏绣,也为了……这滋养着传承的‘灵泉’!”

她小心翼翼地合上日记,如同合上一段沉重的历史,也如同接过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就在她合上日记的瞬间,脑海中似乎“嗡”地轻响一声,意识深处,那个沉寂多日的刺绣空间里,那个刻着“民国三十八年”的落满灰尘的木盒,竟再次传来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震动感,仿佛在回应着她的承诺,又像是在无声地催促着什么。

姜芸心中一动。她知道,关于灵泉的终极秘密,关于苏婉清“不知所踪”的结局,关于那木盒里究竟还藏着什么,都还需要时间去探索。但此刻,一个明确的方向已经在她面前展开——加速传承! 她的绣娘合作社,她的免费培训班,她教给周建军女儿、小满那些学员的针法……每教会一个人,每传递一份匠心,就是在为自己续命,就是在为苏婉清未竟的事业添砖加瓦!

“李老,”她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锋,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日记,是苏绣传承的至宝,必须妥善保管,最好能……能影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苏婉清大师的遗志!至于我……”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那幅即将修复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又落回手中的日记,“合作社的培训班,我要扩大规模!不仅要教基础针法,还要把苏婉清大师日记里提到的那些核心技艺,一点点整理出来,教给真正有心的学员!”

李老看着姜芸眼中那股近乎燃烧的火焰,深受感染,用力点头:“好!好!就这么办!这日记我立刻向局里汇报,申请作为重要文物资料保管!至于合作社的事,我全力支持!需要场地、需要政策,我帮你去跑!姜丫头,苏婉清大师的遗志,就靠你来实现了!”

修复室的灯光下,姜芸紧紧握着那本泛黄的日记,仿佛握着苏婉清跨越时空递来的接力棒。窗外,暮色四合,而她心中,却有一轮朝阳正喷薄而出。传承之路,荆棘与光明并存,但她已不再迷茫。灵泉的枯竭危机,因苏婉清的启示而找到了破解的钥匙;苏绣的未来,因这意外的发现而拥有了更深的根基。

只是,她望着日记扉页上“绣娘之魂,藏于灵泉”那几个字,心中悄然升起一丝新的疑虑:苏婉清最终“不知所踪”,是否与灵泉的某种终极代价有关?那空间里震动的木盒,又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向她揭示最后的秘密?而她加速传承的脚步,是否真的能追上生命流逝的速度?

这些疑问,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涟漪,暂时没有答案。但此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火种”,迈开脚步,坚定地走向那条由苏婉清指引、由她自己选择的——以传承续命,以匠心护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