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萧萧柳林 血溅残阳 (11)(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江山令》最新章节。

“罗掌柜所言极是。我们也是刚刚知道,石敬瑭不在车内,只是一个替身而已。石敬瑭真是一只狡兔。”洪野拍了拍脑门,甚是懊恼。忽然,他似乎想到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忙问道:“罗掌柜,刚才还有两人。是他们刺杀了石敬瑭的替身。洪某一时与那贼子程旭缠斗,并未注意到那二位英雄样貌。不知他们是何许人?”

“他们是‘云猎盟’的‘千钧手’董方,‘病太岁’周至。”罗智信说道。

“‘云猎盟’?难道是令江湖闻之胆颤的‘云猎盟’?他们也动手了?先前风闻,有赤胆英雄四人,夜闯太原石府,刺杀石敬瑭。现而今‘云猎盟’也出手了?石敬瑭啊石敬瑭,看来你与天下背道而驰,与天下离心离德,命不久矣啊。”洪野兴奋不已。看来他也知道云猎盟,且心中似有所忌惮。

李凌霄心里暗自思忖:看来那一夜太原的动静委实不小,长安都知晓了。

“石敬瑭做下这等人神共愤之事,已经惹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诛之。莫欺中原无人,天道自在人心。”罗智信狠狠说道。

“好,罗掌柜说得好。”洪野拍案喝好。然后,他眼珠一转,微笑着说:“既然人人得而诛之。洪某冒昧地问一句,你和李公子如此仗义出手,只是为了救我们丐英堂弟兄?二位武功如此卓绝,难道没想过要阻止这次册封,杀死石敬瑭这个汉贼吗?”语气中颇多狡黠。

他已经从罗智信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意味和端倪,故而有此一问。

李凌霄与罗智信是何等聪慧之人,自然能够听出洪野的意思。这是在摸底。

罗智信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李凌霄,然后说道:“洪副堂主,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一月之前,我得到可靠线报,今日石敬瑭将在柳林被册封。而这柳林镇便是石敬瑭必经之地。于是,罗某便盘下了这个酒楼,意欲今日在此伏击石敬瑭,铲除这个民族败类。”

罗智信所说半真半假,真假参半。盘下酒楼,计划伏击石敬瑭是真。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尚待完成。

“还是罗掌柜思虑周祥啊。既然罗掌柜早知石敬瑭今日要自此经过,为什么未见您出手?”洪野问道。

这也是李凌霄心中的疑问。既然筹谋这么久,自始至终罗掌柜并没有表露出一丝刺杀的冲动和决心,反而是尤为冷静。

罗智信嘿嘿冷笑一声,说道:“一个程旭,石敬瑭帐下的二流武将罢了。如若石敬瑭亲自前来,护驾的该轮不到程旭。石敬瑭,鼠辈也。定是神不知,鬼不觉,已经提前到了柳林。”

“程旭这狗贼只是二流?”洪野心里一惊,不自觉问出了口。

罗智信点了点头。洪野不免心中一阵失落。

李凌霄觉得罗智信分析得甚是有理。单单太原那一夜,他便知道,石敬瑭手下高手如云。其中,或许还有自己的大师兄。

“李公子此行呢?”此时,罗智信笑吟吟问道。

“说来惭愧。我们此行不似二位早有筹谋,并无实际目的。只是前日听闻,石敬瑭要在此举行册封大典,仓促前来。到这柳林镇,只能伺机而动,相机而为,看能否为我李唐江山,为我汉家百姓做点什么。”既然大家都开诚布公,李凌霄便没在隐瞒。

“哈哈哈,李公子好气魄!好胸襟!我大唐有如此少年才俊,如此铮铮男儿,幸甚至哉!若都像李公子一般,何愁伪晋朝廷不灭,石敬瑭不败。我大唐中兴,将指日可待。”罗智信激动地说道。

“大唐中兴?指日可待?何其容易啊!那些高居庙堂之人,一味得争权夺利,窝里内斗,谈何中兴?中兴不易啊!”洪野似有一肚子的怨言,冷冷说道。

“洪副堂主,这话是何意?难道你在质疑罗某?还是——?”罗智信脸色瞬间阴郁下来问道。但是,话只问到了一半。另外一半怕是大有深意,不可言明。

“罗掌柜,在下并无针对你的意思,只是有感而发罢了。”此刻,洪野并未注意到罗智信情绪的强烈变化,忙出言致歉。然后,他的目光看向了窗外的远天,幽幽说道:“我们从长安远道而来。你们去过长安吗?长安啊,那曾经是我先唐的国都,八荒的中心,何其繁华!何其鼎盛!几曾何时,万国朝拜,四方来仪。可惜啊,一把火,现在的长安仍然是一片瓦砾废墟,哀鸿遍野。放下长安颓败不堪不说,再说这一路。从长安到太原,迢迢千里。所见所闻都是百姓流离失所,插草为识、卖儿卖女的到处皆是。几无天灾,却是人祸啊。”

“火烧长安,难道不是黄巢一人之祸吗?”罗智信冷冷地反问一句。

“如果直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君明臣贤,代代承袭,会有王仙芝、黄巢之乱吗?会有朱温的大梁吗?”此时,洪野已经注意到了罗智信的情绪不对,便言尽于此,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刻,罗智信却没有反驳,选择了沉默。

而李凌霄却被洪野的一番话触动极深,想到了师傅的一番嘱托。

下山之前,师傅曾言说:

“凌霄,你的姓氏不但与前朝大唐有关,且与现在的李唐朝廷更是同为一李,均是前朝赐姓。故而,你们应为同宗同脉,一脉相承。正所谓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下山去吧。或许当今乱世正是你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大好时机。”

听师傅如此说,李凌霄心情颇为复杂,既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又有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但是,读史令他知晓,皇帝既赐国姓,必是先人或功高,或德重。否则不会轻易被赐国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