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不尽凄凉 雁门关外(12)(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江山令》最新章节。

“看来我们不但侵占了它们的领地,还霸占了它们越冬的食物。”李凌霄想到两只狼一步两回头的样子,笑着说道。

这些蛇的残肢定是被两只狼吃过的。

“公子,我把这些蛇清理出去吧。”阿克说。

“不用,我们只不过在这里暂避而已。”

“那我捡拾些枯枝生火驱寒。这里四处透风的。”阿克说着,用一些枯枝把地上蛇的残肢扫到了一个角落,清理出一个不大的空间。

“不可生火。蛇是变温动物,一旦塔里温度升高,这些蛇会苏醒过来。”李凌霄赶紧阻止。

北方毒蛇少,但并不是没有。一旦这些蛇苏醒过来,如果有毒蛇,保不齐会受到攻击,徒增麻烦。

“公子,这里好像有一块石碑。”阿克指着一块竖立的长石。

李凌霄弓着腰走过去。没办法,因为塔身低矮,根本站不直。即便身矮的阿克,也是站不直的。他走到长石前,用枯枝掸掉尘垢和纵横的蛛网,果然是一块不足一米的石碑。上面工工整整的纵向写着三行字,还有落款:

大将军武安君李牧千古。

十三太保李存孝拜。

大顺二年。

看到这个碑文,李凌霄瞬间明白,这是唐末号称第一猛将的李存孝,为了拜祭战国时期名将李牧,而简单建造的石塔。

他在天山时便听师傅提起过,唐末第一猛将非李存孝莫属。一身横练功夫练就了钢筋铁骨,近乎刀枪不入。再加之臂力过人,万马军中横行无忌。师傅还提醒,如在江湖中遇到身负横练功夫的李存孝传人,务必当心,多加提防。

从这块碑文来看,应是李存孝来到过雁门关。那时,他定是感慨李牧的丰功伟绩,英雄惜英雄,故而立此碑,建其塔。如此看来,其心可嘉。但是,令李凌霄颇为诧异的是,因何李存孝将塔与碑建在如此偏僻的地方?看这个石塔的简陋程度,应该是建造之时非常匆忙。

想不明白便不作多想。他躬身向李牧的石碑鞠了三个躬,以示对李牧将军的崇敬。

此处石塔位置绝佳,视野开阔,能够居高临下观察关道的情形。

为了不错过莲儿的车驾,他们在塔内轮流休息,轮流值守,密切关注着关道的情形。

申时三刻时分,忽然远远传来马嘶之声,就在关道的方向。李凌霄颇觉蹊跷,难道莲儿的车驾这么快就到了?在这样的大雪天气,车马的速度并不比脚力快上多少。按照在忻安镇听到的讯息,再推算时间,莲儿车驾应该明日才到。

“或许莲儿的车驾又提前了吧。”李凌霄暗自寻思。

李凌霄与阿克弯腰离开了石塔,借着松柏的遮挡,向关道方向望去。他们居高,视野非常开阔。只见三辆马车正沿着崎岖关道向雁门关行来。马车并不华丽,只是平时行脚商出行的普通马车。围着马车随行的有十多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但是,令李凌霄疑惑的是,随行之人没有一个官兵打扮,都是红色武士巾、黑色武士氅的江湖人士打扮。

“这应该不是莲儿的车驾。照耶律德光对莲儿的垂涎程度,必会用华丽车驾相送。再者说,也应该是晋军或契丹武士护送才对。”看着那些车马,李凌霄暗自猜测。

是与不是无关紧要,左右闲来无事,二人便在山坡上密切关注着这三驾马车。

忽然,雁门关方向同样传来马嘶之声。远远望去,只见从雁门关两侧的兵营里冲出三十多骑兵,都是晋军装束。估计他们也是听到了三辆马车的马嘶声,或出营巡察。

果不其然,晋军骑兵朝着关道的方向奔了下来。不多时辰,他们与三辆马车便打了对头。

“哈哈哈,廖副门主,别来无恙啊。这大雪天车马难行,你们居然仍赶了过来。真是要钱不要命啊。”晋军骑兵中一个人大笑着问候。

原来这些晋军是前来迎接的。

“薛将军,我们长乐门可以不要钱,却不能不要命啊。误了契丹祖宗的事,桑大人不扒了我们的皮才怪。”一个汉子催马上前,与那位薛将军发着牢骚。

长乐门?李凌霄从未听说过。

“这趟的成色如何?”那位薛将军问道。

“桑大人亲自掌眼,又会差到哪里去?”那位廖副门主回道。然后,他又打一个唉声:“薛将军,你是不知道啊。这每月两趟,一趟二十,我们长乐门也是捉襟见肘了啊。”

“廖副门主,你就不要哭穷了。天下谁人不知,你们长乐门分号遍布大江南北,别说每月四十,就是百八十的,也难不住你廖副门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