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原武林盟 各路纷争(12)(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江山令》最新章节。
首先说这地点的选择。石敬瑭反叛之前任河东节度使,沁州本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晋安寨一役,石敬瑭与契丹铁骑大败唐军,势如破竹般南下攻取了沁州。按照怀仁庆死前所说,石敬瑭在沁州屯兵集结,下一步攻打潞州,直取洛阳。老龙岭虽在沁州地界,但恰处于唐晋势力范围的交界处。照张阿三所说,那里属于三不管,无主之地。既然无主,选在此处,则唐晋两不得罪,用心当是良苦。
再说这时间的选择。如今大晋新朝初立,契丹驻兵太原。正所谓国无二君,天无二日。两个朝廷并立,自然是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恰在这个时候,武林盟提前召开大会,未免太巧合了些。再者说,李凌霄已听罗延环提起,现任中原武林盟盟主竟然是木老英雄,也就是木婉秋、木婉清的爷爷。柳林一役,便是天启大师与木老英雄筹谋。只不过因木婉秋一时大意,着了歹人的道儿,陡生变故,失了许多中原武林好手的助力。但那本“柳林花名薄录”确是真实存在的,足见木老盟主当是侠义之人,忧国忧民。选在此时提前召开武林盟大会,定有他的深意。
经过一番分析,李凌霄确定,此次武林盟大会定与石敬瑭、契丹人有莫大关系。
李凌霄一行翻山越岭,踏雪凌霜前行。两日后日近黄昏时分,他们便来到了太岳山的老龙岭。
老龙岭上有一座老龙庙,占地广博,殿宇众多。单从外观上看,已年深日久,老旧失修,就似根本没有僧人打理般。
张阿三说,这个老龙庙建于北齐,曾经香火鼎盛,求签卜卦者,求风求雨者,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朱温建立大梁后,两次出兵攻打占据太原的李克用、李嗣源。而老龙岭与老龙庙都曾作为两军交战的战场,历经烽烟战火,僧走庙败。
李凌霄等人进入老龙庙非常顺利。一则,张阿三手中有英雄帖。二则,负责接待的与罗延环相熟。看来开封罗延环的名号相当响亮。李凌霄等人便都以开封“刀锋武馆”的名义登记了。李凌霄这才知道,罗延环在开封的武馆名叫“刀锋武馆”。
登记完之后,李凌霄等人因没有接到英雄帖,却是中原武林人士,便被安排到了老龙庙的西配殿。而张阿三持有英雄帖,便被安排在了东配殿。张阿三想将英雄帖送给阿克。他应该意识到了,东配殿住的人身份不一般。阿克大囧,挠头看了看李凌霄,坚决不要。张阿三又想送给罗延环,罗延环笑着看了看李凌霄,摇头也拒绝了。这下张阿三便尴尬了,知道这些人都是以李凌霄唯马首是瞻。但是,他不能再送李凌霄了,那就更加尴尬。没办法,他去了东配殿住下。还有一些武林人士,不知什么身份来历,被安排在北殿居住。
他们刚刚安顿好,便有人来寻罗延环。罗延环不认识来人。来人自我介绍,说是木家堡的管家,叫木绥远,是大会负责接待的主事,听说开封罗馆主亲自到来,专门过来询问。
“罗馆主,英雄帖已经送到您武馆,因何不拿出英雄帖,反要住到这西配殿?”木绥远恭恭敬敬地询问。
罗延环这才知道,原来武林盟也给自己送了英雄帖。
“木主事,因罗某近日外出,未在开封,故而未亲自收到英雄帖。路上听说武林盟大会提前召开,便直接来了此地。”罗延环微笑着解释两句。
“那就请罗馆主移步东配殿住下,在下已经安排妥当。”木绥远做个“请”的手势。
“木主事,我看不必了。这些都是罗某的朋友,一起住在这边挺好的。”罗延环指了指李凌霄等人。
“可是韦副盟主吩咐——”木绥远颇有为难之色。
罗延环未待木绥远说完,便赶忙笑着打断:“木主事,韦副盟主那里,罗某自会言明,不会让木主事为难的。”
罗延环也是一个玲珑人,已然看出东西配殿安排是有所区别的。怕木绥远把话挑明,伤了李凌霄等人的自尊。
木绥远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住哪儿不是住啊,还这么麻烦。”阿克嘟囔一句。
罗延环笑了笑,轻轻拍了拍阿克的肩头。
“罗大哥,这位韦副盟主又是何许人也?”李凌霄问。
“李公子有所不知,中原武林盟共有一正三副、四位盟主,木老盟主下面还有三位副盟主,这位韦副盟主主内,邱副盟主主外,梁副盟主主执法。”
李凌霄点了点头。
左右闲来无事,李凌霄就来到老龙庙外面溜达,想看一看老龙岭的地形地貌。刚来到庙门外面,就看到两个穿英雄大氅的汉子在争执。李凌霄本不是好事之人,更不屑于偷听别人谈话。但是,二人争执的声音不小,李凌霄管不住自己的耳朵。那二人争来争去,竟是因为到底支持谁,好像还牵扯到了契丹人。一听涉及契丹人,李凌霄便留意起来,站在二人不远处,内力运双耳,注意听二人的谈话。
“三师弟,你好糊涂啊。大晋朝廷是什么?石敬瑭又是谁?”其中一个身材偏胖的汉子激动的连续两问。然后,又自问自答:“大晋朝廷不过是契丹人的傀儡,是契丹人的影子朝廷。而石敬瑭是契丹的‘儿皇帝’。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我们吕梁门若是支持,岂不被武林耻笑,被历代掌门泉下唾骂。我认为,邱副盟主说得对,中原武林应该同仇敌忾,共抗藩夷。”
“二师兄,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是,你没觉得韦副盟主说得也很有道理吗?时下,李唐朝廷朝堂混乱,互相攻讦,再加之苛捐杂税猛如虎,导致民怨鼎沸,离心离德,实在气数已尽。这样的朝廷,我们保它又有何意义?左,百姓苦;右,百姓苦。莫如我们吕梁门听从韦副盟主的意思,支持大晋灭掉李唐。届时,我们吕梁门还可发扬光大,成为晋中第一大门派。历代掌门若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那个偏瘦的三师弟同样激动地说道。
“三师弟,小点儿声,莫被有心人听到。听说李唐朝廷派来了人,参加此次大会。”二师兄赶紧劝阻三师弟。然后,他还看看了不远处站立的李凌霄。
李凌霄故作看夕阳,看黄昏,但心里却在寻思:“原来中原武林盟已经出现了两种声音,并且以韦副盟主与邱副盟主为主,二人正在拉帮结派,这可不是好的兆头。”他转念又一寻思:“为什么这二人只谈韦副盟主与邱副盟主,却只字不提木老盟主?”
这时,那位三师弟又说道:“二师兄,你可能有所不知。我们来之前,门主便收到了韦副盟主的一封书信,痛陈利害关系,让我们吕梁门支持他做盟主。”
“还有这等事?我怎不知?三师弟,你又从何得知?”那位二师兄似十分惊讶。
“我是门主的关门弟子,自然知道啊。”三师弟说此话时,语气中流露着得意。
“但是,我听说这次大会是比武选出新一任盟主。即便我们吕梁门支持韦副盟主,也无济于事啊。”二师兄疑惑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