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夜袭将军府 虎出樊笼(15)(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江山令》最新章节。

费同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觉老脸通红,低头不语。

“李将军,朕记得,当时国师提出此计,征求过你的意见,你也是附议的啊?”

看到费同天如此尴尬,李从珂于心不忍。他又想到刚才自己失言,是费国师给顺得梯子。于是,他便投桃报李,给费同天缓解尴尬。

“这也怪微臣。实在对国师敬重有加,觉得国师每句话都是真言。现在想来,当时是微臣猪油蒙了心,只看到了其利,未看到其弊。”虽然李元硕看似是在自嘲自贬,实则在骂费同天。说完这句话,他还不忘瞥了一眼费同天,看看他吃瘪的样子。

李从珂听出了李元硕的话外音,便不想让他继续说下去,环视众臣问道:“众位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李从珂本是一个马上皇帝,曾经亦是骁勇善战之人。但是,自从当上皇帝、取得天下之后,养尊处优,风花雪月,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杀伐勇气和战争智慧。

此时,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全都闭口不言。

“朱爱卿可有良策?”李从珂看众人不说话,就开始点将。

当朝宰相朱弘昭看皇上点到了自己,就硬着头皮说道:“战争之事,微臣不甚了解。但是,军饷难题,微臣倒有一策。”

“朱爱卿快讲。”李从珂就像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急切地催道。

“圣上,战事一起,军心最为关键。如果军士们拿不到军饷,自然会有消极情绪,这切切要不得。”

“这不是废话嘛!”冯道在心里腹诽。

朱弘昭继续说:“国库空虚,但民间有。何不向百姓,向商贾征收?朝廷兴衰,他们责无旁贷。”

“可是——”李从珂凝眉沉吟起来。

向民间征收钱粮,他并非没有想过。但是,他心里最清楚,自从登基以来,为了兑现自己起兵叛反之时的承诺,已经多次强行在民间征收军饷。如今再次强征,怕是民心愈发得不稳。

朱弘昭见李从珂沉吟,赶忙再进言:“圣上,此事拖延不得。前线吃紧,军情急迫。更何况,臂连着手。朝廷便如这臂,百姓便如这手,臂若使不上劲道,手不过是摆当。手不能当摆当,要让他们出力。”朱弘昭说着,还用右手使劲拍了拍左臂。

“好吧。既然计从朱爱卿而出,那就你具体负责。元硕将军,你安排军中将士,辅助宰相。”李从珂看似颇为无奈地准了朱弘昭。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有着些许窃喜。反正这个主意是你朱弘昭出得,若百姓与商贾漫骂,也不会骂到朕头上。

这便是李从珂,一个高高在上,九五之尊的皇帝。

“完了,完了。民心不保,江山不保啊!”冯道在心里嘶喊。他想谏言阻止,但是,他没有阻止的理由。因为他也没有好的退敌良策。眼下军中无钱,军士们不但不冲锋陷阵,而且还有哗变的风险。他在无良策的时候,怎敢出言劝阻征粮征款?

“费爱卿,阻止契丹铁骑军,你可有良策?”李从珂又转向费同天。

“死战。”费同天回答得倒是干脆。

“何为死战?”李从珂忙问。

“圣上,契丹铁骑军是马上作战。战马不会飞过城墙。只要我军坚守城池,死战,契丹铁骑军必将寸步难行。潞州无忧。”

“说得轻巧。费国师,十多万将士,坚守无妨,但粮草如何解决?人需要吃饭,马需要草料。”李元硕冷笑着问道。

“潞州附近村墟众多,他们肯定能够筹得粮草。”费同天同样冷笑着回道。

他本想说,朱弘昭不是准备向民间筹措钱粮了嘛。但是,他又一琢磨。李元硕肯定反唇相讥:筹措到了钱粮,如何运到潞州前线?那时,定又扯回到拆桥上来。没来由的,自己再受其辱。他还算机灵,活学活用了朱弘昭的计策——从民间筹措。

“费爱卿言之有理。元硕将军,就地取材,就地解决,这样最好不过。”李从珂赶忙制止两人的对话。他知道,此二人已然不睦,若再你一言我一语,片刻之后又会唇枪舌剑。

冯道彻底无语了,心说:“这都是哪门子的良策?”

散朝之后,李元硕既要安排部队,准备开始在洛阳附近搜刮民脂民膏;又要安排人手,前去潞州传达圣旨,着手坚壁清野,就地抢米抢粮。这些安排都要他亲自过问,哪还顾得上水牢里面的李凌霄。不但李元硕顾不上李凌霄,将军府的守备军士一听说要去搜刮民脂民膏,也顾不上看家护院了,自告奋勇地前去城里劫掠。将军府守备开始松懈下来。

入夜时分,那几个商贾都陆续出去了,水牢里只剩下李凌霄一个人。虽然看上去,他的身材略显消瘦一些,但自幼生长在天山那样的酷寒之地,耐寒的体质早已练就。即使水牢的寒水刺骨,他还可以忍受。他尝试着调整呼吸,运行身体的内力,但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此时,他突然萌生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情绪很是低落。

就在此时,水牢上方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李凌霄听得出来,这个来人是一个身手不错的武者,绝不是牢头。他并没有太过在意,仍然沉浸在自己低落的情绪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公子。”忽然头顶之上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凌霄一听就知道,这是罗智信。

“罗大人,怎么有闲情雅致来到了这水牢?”李凌霄微笑着揶揄罗智信。

“李公子,不对,应该叫李盟主。我真得没有想到,你居然当上了中原武林盟盟主。只是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或许是中原武林盟最短命的盟主吧。”罗智信嘲讽着李凌霄。

“这不劳罗大人费心吧。在中原武林盟大会上,你是被轰走的,至今仍在耿耿于怀吧?”李凌霄反唇相讥。

在柳林镇,李凌霄初识罗智信之时,对罗智信还是颇为敬重。但是,自打柳林,罗智信带着传国玉玺扬长而去,他便对罗智信的敬重已经荡然无存。虽不再敬重,但还不至于厌恶。但是,当罗智信将夺取传国玉玺的功劳全部贪为己有,对那些枉死的江湖好汉全然不顾,只字不提。他便心生了厌恶,更是瞧他不起。

“我乃朝廷命官,何必在意江湖,更不屑与你们这些武林莽夫为伍。”此时,罗智信的口吻虽似轻松,但心里很是惊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