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铁柱是不是在搞传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最新章节。

“铁柱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红火,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张家沟及周边村落激起的不仅是羡慕的涟漪,更有怀疑的暗流。

这不能完全怪村民们多疑。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伴随着陷阱。铁柱这半年多来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置信。一个不久前还在为欠债发愁、守着老母猪过活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能跟城里大公司签合同、动不动就能拿出大把现金的“张理事长”?这剧本,怎么看都透着股邪性。

尤其是当合作社的规模扩大,管理模式逐渐正规化之后,一些在村民们看来“稀奇古怪”的规定,更是加深了这种疑虑。

疑虑一:神秘的“技术”与“标准”。

铁柱要求社员们严格按照他那本手绘的《种植管理手册》操作,用什么牌子的种子,施什么类型的肥,打药的时间和剂量,甚至浇水都有讲究。这对习惯了“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的老把式们来说,简直是束缚手脚。

“种了一辈子地,还没听说过给菜‘定量吃饭’的!”

“那生物肥贵得要死,效果还慢,哪有咱自家沤的粪肥实在?”

“不打点劲大的农药,虫子能自己跑喽?”

尽管铁柱反复解释这是为了达到“臻味”公司的品质要求,能卖上好价钱,但一些社员私下里还是嘀咕:“啥品质要求?不就是长得好看点?铁柱是不是故意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显得他有本事?”

更让他们心里犯嘀咕的是,合作社的菜长势确实太好了,好得有点……不真实。同样一块地,同样的天气,合作社的菜就是比别人家的水灵、壮实、病虫害少。这种反常的现象,找不到合理解释,就只能往歪处想。

疑虑二:复杂的“账目”与“分红”。

合作社建立了简单的账目,每次采购、销售、分红都有记录。但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那些表格数字。他们只认准一个理:我出了地,出了力,最后拿到手的钱,是不是该有的那么多?

铁柱为了长远发展,每次分红都会预留一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公积金,用于购买设备、应对风险等。这一点,他在社员大会上解释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为啥要扣下一部分钱?是不是被铁柱他自己眯了?”

“听说城里那种传销,就是层层克扣,用后来人的钱补前面的人……”

“他那个朋友李狗蛋,整天油头滑脑的往城里跑,谁知道干啥去了?别是在外面瞎搞,亏了钱,从咱们这里补窟窿吧?”

疑虑三:赵有财的“贴心提醒”与外来“制服”的刺激。

赵有财虽然明面上不敢再使坏,但暗地里的“科普工作”从未停止。他利用村民们的知识盲区和担忧,进行“精准打击”。

他叼着烟,在村头小卖部门口,一副“我为你好”的表情对聚拢的村民说:“不是叔多嘴,你们啊,长个心眼!电视上都说了,现在传销花样多得很!不限制你人身自由,还给你点甜头,这叫……放长线钓大鱼!等你们都陷进去了,他卷钱跑路,你们找谁去?”

“再看看他那菜,长那么邪乎,指不定用了啥激素、催化剂呢!城里人精得很,能吃这玩意?别到时候吃出毛病,警察来找,咱们都得跟着倒霉!”

这些话,像毒蛇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社员心里。

而压垮部分村民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冷氏集团质检员的又一次突然到访。

这次,质检员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两个穿着类似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些村民没见过的仪器,对合作社的土壤、水源甚至空气进行了更全面、更长时间的抽样和检测。整个过程严肃、保密,不允许旁人围观。

这种阵仗,让一些没见过世面的村民慌了神。

“咋又来了?还带了那么多人?是不是出啥事了?”

“你看他们那表情,多严肃!肯定是菜有问题!”

“我早就说了,那菜长那么好不正常!这下好了,查上门了吧!”

“铁柱是不是犯了啥事?别把咱们都连累了!”

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部分社员中蔓延。他们围在老支书家,七嘴八舌,忧心忡忡。

“老支书,您得给拿个主意啊!铁柱这合作社,到底靠不靠谱?”

“是啊,我这心里直打鼓!别真是传销或者种了啥犯法的东西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