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智斗 第5节 中毒(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门西双榜》最新章节。
第二天,左良耳又被黑衣人带进来,他再次拿出昨天的电文,又问了几个问题。
豆豆仔细一看,见他们破译了每一个假名对应的阿拉伯数字,而左良耳今天问的问题都很敏感,豆豆不想回答,便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会儿,对他说想不出来。
左良耳见了,也没追问,拿出份新电报递给豆豆,笑嘻嘻地说:“过段时间,老爷爷就要来,他见你帮了忙,一定会给你奖励。你现在就要想好,想让他奖励你什么。”
豆豆一边看,一边听,假装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要他教我顺风耳!”左良耳听了,点头说:“我帮你去跟老爷爷说。”
豆豆看着电报,发现上面写的是武汉道路水毁和恢复情况,没有特别的价值,于是,对左良耳说了部分水毁数据,但是,对道路的恢复情况一概不说。
左良耳听了,十分高兴,又问了一些问题,就去敲了门。
开门进来的,仍然是鸠山首夫和一个黑衣人,除了昨天的几本书,还带了一本笔记本和一封信。
鸠山首夫让黑衣人带走左良耳,自己在桌边坐下,他先提高声音,问了一些昨天学过的知识。豆豆明白他这样做,是给监听人听的,如果一上来就笔聊,房间里没发出一点声音,会引起监听人的怀疑。
豆豆配合着鸠山首夫,说了一会儿知识点,接着,鸠山首夫让他看书,自己在纸上写到:“记得我说过的‘看哪打哪,过了回点’吗?”豆豆点头,他接着写道:“这是我和蒙自然的故事,今天讲给你听。”豆豆点头。
他们就这样聊着,鸠山首夫写得多,豆豆偶尔写上几句。时不时,他们会说几句学习上的事,有意让监听人听到,写字的时间则更多。鸠山首夫用了半天时间,写出了他和蒙自然的故事。
明治维新后,日本根据西方的兵役制度,推出自己的兵役法,把征兵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武士阶层,而是二十岁以上所有的健康男子。一旦进入军队,这些人要在七年之内,为战争做准备,前三年在军营,第四年和第五年在第一后备军,最后两年在第二后备军。但是,出于保留战后社会活力的考虑,有三种人除外:理科生、女生和师范生。
鸠山首夫不想服役,选择了数学专业的密码学方向,数学属于理科生,不用服兵役。就这样,他和蒙自然在大学里相知相识了。一年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鸠山首夫家境比较富裕,有一辆福特汽车,他经常开车来学校,接蒙自然出去玩。没人的时候,也会教蒙自然开上一段。蒙自然悟性高,没开几次就学会了,只是倒车、停车还不熟练。
鸠山首夫见了,让他记住日文口诀“看哪打哪,过了回点”。蒙自然按照口诀开多了,不用想口诀也能开好。
在学习上,鸠山首夫成绩一般,经常逃课出去玩,蒙自然对密码学感兴趣,悟性也高,平时不怎么学,考出来,总是名列前茅。
鸠山首夫喜欢拉蒙自然去逃课,蒙自然也是年轻人性情,逃了几次课,见不影响自己的成绩,还有吃有玩,当然一拉就走。
他们密码课的老师叫佐藤八木,对学生管理很严格。两人逃课的次数多,引起了佐藤八木的注意。
有一天,鸠山首夫和蒙自然在校门口悄悄商量,准备课上到一半,逃课去采金银花。没想到,他们的悄悄话,被远在一百多米外的佐藤八木听到。
密码课上,佐藤八木一直站在鸠山首夫和蒙自然身边讲课,没给他们机会逃课。
上完课,佐藤八木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说自己会顺风耳,警示他们以后少逃课,不然的话,不会让他们毕业。
佐藤八木还说,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上了战场,会吃大败仗。鸠山首夫对他说,理科生不用上战场,他微微一笑,说道:“那也不一定。”
鸠山首夫给佐藤八木一说,心里犯疑,回去问家里人,第二天,找到蒙自然说,下学期他要转专业,准备学医科专业。
原来,理科生不用服兵役的规定,也是有特例的,部队里缺少密码学专业的人才,虽然专业属于理科,但是,毕业了还是要服七年兵役。
鸠山首夫和家人商量,决定花钱找人,把他的改成师范生。鸠山首夫不喜欢当老师,选择了医科专业,他说密码专业杀人,医科专业救人,同时,医科也是理科,不用上战场。
蒙自然是中国留学生,不受日本兵役法的约束,不用考虑转新的专业。同时,他出生中医世家,对鸠山首夫改学医科也比较支持。
他还建议,鸠山首夫学习西医的同时,与自己好好切磋中医知识,在中西医两方面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争取成为一代名医。鸠山首夫嘴上说蒙自然想多了,心里深以为然,已经较上了劲。
开学后,他们继续逃课玩,只是,自从悄悄话被佐藤八木听去,他们准备设计一个新密钥,专门用来交流逃课的事。
正好蒙自然在学开汽车,想起倒车停车的口诀“看哪打哪,过了回点”。他把口诀的中文翻译句,排成了两行,再从左到右,取第一列和第三列各两个字,然后从左到右竖着把四个字读出来,逃课密钥就成了“看过打回”,最后再翻译成日语秘钥。
一开始,这个秘钥瞒了佐藤八木几次,不过,很快就被破译了,毕竟,他是密码学的专家。
从那以后,他们尝到了中日文互换秘钥的甜头,经常更换,佐藤八木破译起来就有了难度,加上知道鸠山首夫要转换专业,蒙自然的成绩却越玩越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
几个月下来,他们记不清楚,到底换了多少次密钥,因为“看过打回”是第一个逃课密钥,在应用场景上也比较有特点。于是,就被一直延用,意思慢慢演变成“跑了、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