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聚散 第3节 座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门西双榜》最新章节。
温习想了想,喝了一口水,缓缓地说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恢复高考,是人心所向。
不管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还是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都有这个愿望。
恢复高考,也符合国家发展的规律。”
白薇听了点头,补充说道:“座谈会上,大家的发言,都比较谨慎。
不过,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大都是乐见其成的!”
温习看着她,又说:“座谈会的召开,实际上,是向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教育需要整顿和改革。
这种认识,正在自上而下取得共识。
而整顿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恢复高考。”
陆娜听了,问道:“为什么,这个座谈会,会选在这个时候召开?”
温习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依我看,双显哥哥最有资格来回答。
他在教育部工作的时间长,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的方针大略。
他知道的情况比较全面。”
冷双显听了,边想边说道:“往根子上说,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看了看张指柔,他又说道:“去凤阳下放前,我们就了解到:
在和苏联的冷战中,美国处于下风。
1969年2月1日,尼克松宣誓就职仅仅12天,就要求政府官员,通过外交渠道,试探同中国官方接触的可能性。
他们想趁中苏交恶之际,联合中国,抗衡苏联。
同年7月21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了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来中国旅行的限制。
不久,尼克松政府就决定,停止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接下来,又发生了四件事,更是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与此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接触到了美国和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看到了我国培养科技人才的方向:
第一件,1970年8月14日至1971年2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访华。
在他访华期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斯诺夫妇。
次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刊登了斯诺的照片,借此向美国发出了建交信号;
第二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以及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
他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正式开启;
第三件,最近,新华社刚刚报道出一件往事。
1971年7月9日,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由巴基斯坦转道来华。
他在北京和周总理举行了会谈,并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四件,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
至此,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被打开了。
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这个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白薇听了点头,翻着自己的会议记录本,说道:“不错,我这儿有一个座谈会上,教育厅领导提供的数据:
从1972年年初,到1975年上半年,中国先后从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达一百项之多。
三年半时间,十多个发达国家,一百项先进技术和机器。
这些数字,可以折射出,我国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也可以看到,外国朋友对我国的支持和帮助。
还可以知道,现在接触先进技术和机器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
更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先进技术和机器的渴望,对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艾叶听了,担心地问道:“你和温习,正在接受居委会管理,在座谈会上,没有多说什么吧?”
白薇看着她,叹道:“我和双显,已经脱离教育厅领导岗位多年。
对这些新闻的背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只能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笔记本去记,根本就说不上话。
不过,和大家一样,我们都表达了,希望恢复高考的愿望。”
艾叶听了,这才放了心。
蒙豆豆想了想,说道:“从南京大学的情况来看,恢复高考招生、培养新型人才的条件,还不具备。
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生产一线,以及教学一线工作。
有非常多的机会,不断接触到了欧美的技术资料和机器设备。
从我与国外专家的交流来看,南京大学要想重振雄风,至少要改变四点,才能迎接高考新生:
第一,教师的再教育、再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