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冬至的回归(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藏在心跳里的诗9》最新章节。
十二月的剑桥冷得能冻透骨髓。才下午四点,天色就已经暗得像深夜。林栀裹着厚厚的羊毛披肩,站在"回归展厅"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新展厅里还带着淡淡的油漆味,中央那个巨大的全息地球仪正在缓慢旋转,展示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今年冬天可真够呛。"陆辰言搓着手从外面进来,肩头还落着未化的雪花,"全球分站的数据都传回来了,不过北极圈里好几个站点说设备冻住了,正在抢修。"
林栀接过他递来的热咖啡,暖意透过纸杯传到掌心。"每年冬至都这样,北边的站点总要出点状况。对了,新西兰那边怎么样?"
"凯库拉天文台发来了夏至的影像,阳光好得刺眼。"陆辰言在控制台前坐下,熟练地调出数据,"不过他们说最近天气太干,望远镜的镜片上都是灰尘。"
这时,玛利亚从秘鲁发来视频请求。画面里她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马丘比丘遗址上,冻得鼻子发红,但眼睛亮晶晶的。"仪式还有半小时开始,"她呵着白气说,"今年的祭坛搭在了太阳神庙遗址上,村里的长老都来了。"
林栀看了眼时间,早上六点整。她打开内部通讯系统:"各小组注意,冬至庆典一小时后开始,请确认各自环节准备情况。"
厨房里飘出烤姜饼的香味,这是中心每年的传统。厨师老王正在往饼干上撒糖霜,嘴里还念叨着:"冬至吃姜饼,一年都安康,这是我奶奶传下来的老话。"
八点整,庆典准时开始。主屏幕上同时显示着全球十几个分站的实时画面:秘鲁的印加后裔围着祭坛跳舞,日本的学者在桂离宫吟诵和歌,印度的僧侣在恒河畔点燃圣火。
"在我们克丘亚人的传统里,冬至是大地母亲重新呼吸的时刻。"玛利亚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背景是安第斯山脉的晨风,"长老说,今年要在仪式中加入对星空的新理解。"
与此同时,日本分站的雅子正在展示一件有着千年历史的星图卷轴。"这首和歌记载着祖先对冬至的感悟,"她轻声解释,"'长夜将尽,待春归'。"
正午时分,阳光斜斜地射进展厅,正好照在中央的"时间胶囊"上。这个不锈钢容器今天就要封存,等到来年冬至再开启。
"今年我们收到了特别多的捐赠品。"林栀打开胶囊的登记册,"有格陵兰孩子画的极光,有肯尼亚学生收集的种子,还有日本老人写的祝愿纸条。"
她最后放入的是一本手工装订的星图册,来自叙利亚难民营的孩子们。每一页都用蜡笔涂着歪歪扭扭的星星,旁边用阿拉伯语写着"和平"。
下午的报告会上,生态学家张教授展示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通过分析全球三千个观测点,我们发现物候期普遍提前了。"他推了推眼镜,"英国的银桦比二十年前早发芽一周,日本的樱花花期也提前了。"
"这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有关。"天文学李教授调出轨道模拟图,"虽然变化幅度只有0.001%,但足以影响全球气候系统。"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这种变化同样影响着"和谐"星系中那颗类地行星。"这可能是我们首次证实宇宙尺度的生态关联。"李教授的声音有些激动。
傍晚四点,天就完全黑了。中心启动了"最长夜守望"项目,全球五千名志愿者同时开始记录星空。控制室里,大大小小的屏幕显示着从北极到南极的实时画面。
"特罗姆瑟正在下雪,但极光很美。"挪威分站的奥拉夫发来消息,"我们看到了罕见的紫色极光。"
"新西兰这里星空清晰得吓人。"凯库拉站的艾米丽回复,"南十字星亮得像是假的一样。"
深夜十一点,林栀在整理数据时,被一组来自战乱地区的星图深深触动。乌克兰的孩子在画作角落写着"希望战争结束",加沙的儿童在星星之间画上了橄榄枝。
"即使在最长的黑夜里,人们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她在工作日志上写道。这时,国际空间站发来了问候视频。
宇航员安娜在失重状态下翻转着,背景是缓缓转动的地球。"从这个角度看冬至特别明显,"她指着窗外的明暗分界线,"北半球的白雪和南半球的绿意形成鲜明对比。"
凌晨时分,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观测站传来好消息:他们捕捉到了一颗系外行星的冬至光谱数据。"这颗行星的大气成分显示它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项目负责人卡洛斯在视频里兴奋地说。
冬至的日出来得特别晚。七点四十五分,当第一缕阳光终于越过地平线,观测站里响起了零星的掌声。阳光透过冰凌,在雪地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黑暗从来不是终点。"林栀在庆典闭幕式上说,"就像地球永远在转动,希望也永远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