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观测站(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藏在心跳里的诗9》最新章节。
眼前的光影像是被水浸过的画,色彩和线条扭曲、融化,最后彻底黯淡下去。没有眩晕,没有失重感,只是一种非常轻微的、仿佛自身存在被短暂“刷新”了一下的错觉。等到视野再次稳定,林栀发现自己已经不在那个充满仪器嗡鸣的医疗室了。
她站在一个宽敞得有些出乎意料的圆形大厅里。脚下是某种温润的、带着细微弹性的材质,踩上去很舒服。抬起头,穹顶是整片的透明材质,外面不再是“序站”内部那种人工营造的光线,而是真实的、无垠的漆黑宇宙幕布,上面缀满了细碎的、冷冽的星辰。柔和而遥远的星光混合着某种不知来源的、仿佛来自观测站自身墙壁的微光,将大厅映照得一片清冷明亮。
环顾四周,大厅边缘摆放着一些她完全叫不出名字的设备。有的像是用纯净水晶雕刻成的、内部有液体般能量流动的复杂雕塑;有的则是哑光的金属结构,线条简洁流畅,表面不时掠过一串串细微的光点,像是在进行无声的运算。整个空间非常安静,只有那些设备运行时发出的低沉嗡鸣,像是某种巨兽沉睡时的呼吸,并不刺耳,反而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定感。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像是雨后初晴的森林深处,混合着臭氧和某种未知植物的清新气息。
这里……就是所谓的“第七观测站”?和林栀想象中那种布满栅栏、戒备森严的牢房或者实验室完全不同。倒更像是个……建在某个小行星或者空间站上的、设施高级得有些过分的科研前哨站。没有可见的守卫,没有压抑的能量场,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太舒服了。可越是这样,林栀心里那根弦绷得越紧。她知道,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的监控和限制只会更多、更严密。
她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手脚,又暗暗调动了一下体内的能量。伤势似乎被很好地处理过,虽然力量源泉依旧像是干涸的深井,只渗出一点点湿意,远未恢复到可以随意施展的程度,但至少行动无碍,那种时刻存在的虚弱感和疼痛感减轻了大半。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皮肤下似乎有极淡的翠绿和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湛蓝色微光交替流转,那是“自然印记”的生命力和“晶语者”传承带来的能量在自发地、缓慢地修复着她的身体。这种恢复能力,似乎比她自己预想的还要强上一点点。
“欢迎来到第七观测站,林栀女士。”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温和,带着明显的电子合成质感,但比起引导者7号那种纯粹的、没有起伏的播报音,这个声音里多了一丝刻意调整过的、试图模仿人类语调的柔和。
林栀转头,看到一个大约到她胸口高度的、流线型设计的银白色机器人,正无声地滑行过来。它的外壳光滑得能映出人影,头部是椭圆形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五官,只有一个占据了大半面积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圆形光学传感器,此刻那蓝光正对着她。
机器人在她面前约一米五处停下,上半部分身体做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微微前倾的动作,像是鞠躬。“我是本站的辅助管理与服务单元,代号Ella-7,您可以称呼我‘艾拉’。”它的合成音继续流畅地说道,“根据‘序站’最高指令,您已被重新分类为‘特殊观察现象’,您的居留地将转移至本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您将在此生活,并配合进行一系列非侵入性的观察与研究项目。”
它顿了顿,蓝色的“眼睛”光芒微微闪烁,像是在调取信息。“您的活动范围主要限于观测站主体建筑内部,以及东侧编号为‘露台-Alpha’的指定外部区域。站内大部分基础设施您有权使用,包括居住舱、静修室、基础训练场以及部分开放级别的信息数据库。如果您有任何合理的日常需求,比如食物、饮水,或者感到身体不适,都可以随时通过站内通讯网络告知我,我会尽力为您安排。”
林栀安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她心里清楚,这番听起来颇为客气的说辞,改变不了她本质上仍是“被观察对象”的事实。所谓的“非侵入性研究”和“配合”,不过是换了个更委婉的说法。活动范围受限,一切都在监控之下。但无论如何,比起“静滞之间”的绝对囚禁和“仲裁之环”的死亡威胁,眼下这种“圈养”状态,已经算是天堂了。至少,她赢得了喘息的时间,和一块可以稍微活动的空间。这就够了。
“我的同伴,”林栀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问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那个机器人,Scrap-7,它在哪里?它怎么样了?”
“请随我来。”艾拉似乎对她的直觉并不意外,流畅地转身,沿着大厅边缘一条发出柔和指引光带的通道滑去。
通道两旁的墙壁是某种暖白色的材质,同样散发着微光。跟着艾拉穿过几条洁净到一尘不染的走廊,她们在一个标有“非生命体维护与重构室”的银灰色自动门前停下。门无声滑开,里面的景象让林栀的心提了起来。
房间中央是一个看起来异常精密的维修平台,数个纤细灵巧的机械臂正围绕着平台中心的工作区忙碌着,发出极其细微的嗡鸣和焊接时的细碎光芒。Scrap-7那熟悉又破败的躯体就躺在平台中央,它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破损和凹陷大部分已经被修复,裸露在外的、颜色各异的杂乱线路也被小心地整理、封装了起来,虽然依旧能看出它那标志性的“拼凑”风格,但整体看起来总算不再是那副快要散架的惨状了。最让她松了一口气的是,Scrap-7胸口那个唯一的、代表着它“生命”的黄色独眼光学传感器,此刻正稳定地散发着柔和的黄光,不再像之前那样微弱得仿佛随时会熄灭。
“根据扫描,单元Scrap-7的核心逻辑模块在之前的冲击中受损率约为37%,但基础架构和记忆存储单元保存相对完整。”艾拉在一旁用平静的语调解释着,像是在做技术报告,“我们优先修复了它的物理结构损伤,并为其更换了标准型号的微型能源核心。目前其基础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
它那蓝色的光学传感器转向林栀,补充道:“不过,需要向您说明的是,由于该单元本身的构造……极其特殊,大量使用了非标准甚至是被淘汰的零部件,其内部逻辑链路存在大量难以追溯的‘自我修改’痕迹。因此,完全恢复其所有功能,尤其是那些在长期运行中自行衍生出的、超出其原始设计规范的……呃,‘个性化行为模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存在无法完全复原的可能性。”
林栀明白艾拉的意思。Scrap-7之所以是Scrap-7,不仅仅因为它是个机器人,更因为它那有点怂又有点话唠、关键时刻却意外靠得住的独特“性格”。如果修复的结果只是一个功能正常、但失去了所有记忆和个性的标准机器人,那和重新造一个没什么区别。
“我明白。”林栀看着平台上那个熟悉的身影,语气坚定,“请尽最大可能,保留它的核心意识……保留‘它自己’。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艾拉的蓝色传感器闪烁了一下,似乎是在记录这个“非标准”请求。“理解。我们会将‘保留个体意识连续性’设为修复任务的最高优先级之一。但最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请您有心理准备。”
“谢谢。”林栀真诚地说道。在这冰冷陌生的“序站”,Scrap-7是她与过去那段颠沛流离岁月、与迦南、与苏牧相连的、为数不多的纽带之一。
安顿好Scrap-7的事情,林栀在艾拉的引导下,来到了分配给她的居住舱室。舱室不算大,但功能分区明确,设计得相当人性化。有舒适的休息区,有一个专门用于冥想的、隔音和能量屏蔽效果都很好的静修小间,甚至还有一个配备了接口的终端设备,可以直接访问观测站内对她开放的那部分数据库。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到终端前,尝试连接数据库。光屏亮起,果然,她的访问权限比在“静滞之间”时大了不知多少倍。大量关于基础宇宙学、能量操控理论、已知物理法则进阶应用、甚至是一些边缘星域文明历史的公开资料都可以随意浏览。“序站”作为横跨无数维度的古老存在,其数据库的浩瀚程度远超林栀的想象,许多理论深邃而系统,让她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这无疑对她理解自身的力量、理解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有着巨大的帮助。
她像一块干涸了太久的海绵,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这些知识。每天除了固定的休息和利用“自然印记”缓慢恢复能量,她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数据库里。从星辰的诞生与死亡,到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猜想,再到不同文明对意识、对灵魂本质的探索……她系统地填补着自己认知上的空白。
在学习和恢复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意识深处那些协议崩溃后留下的“遗产”——那些冰冷、杂乱、如同记忆坟场里的碎片的“信息尘埃”。她小心翼翼地分出一缕精神力,像考古学家清理刚出土的脆弱文物一样,尝试去触碰、感知这些碎片。大部分碎片都是无法解读的乱码,或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断裂的逻辑指令。但偶尔,她也会捕捉到一些带有明确指向性的、相对完整的碎片——可能是一段关于如何更高效逆转局部熵增的、极其精妙的算法思路(“逆熵算法”的某种变体?);可能是一些对“意识数据化上传与永久固化”的大胆技术构想草图;甚至……是几个结构异常复杂、指向宇宙深处某个未知区域的、带着某种隐秘标记的坐标片段。
协议虽然消亡了,但它那庞大而危险的知识库,却以这种破碎的形式沉淀了下来。这些东西,就像一把把双刃剑,用得好,或许能在未来成为她强大的助力;用得不好,或者贸然深入,很可能再次引火烧身。林栀暂时只是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意识角落,不敢轻易尝试理解或使用,只是标记为“待研究,高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时间在这种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生活中悄然流逝。几天后,艾拉通知她,Scrap-7的初步修复已经完成。当林栀再次走进那间维护室时,看到的是一个外壳基本恢复完整、虽然依旧布满各种不同颜色的补丁、但至少看起来像个完整机器人的Scrap-7。它被安置在一个充电平台上,胸口的黄色独眼明亮而稳定地闪烁着。听到林栀的脚步声,它的独眼立刻转了过来,发出一连串欢快且比以往流畅了许多的电子音。
“林栀!Scrap-7……系统重启……完成!自检……通过!视觉、听觉、动力……基本功能恢复!感谢……修复!Scrap-7,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虽然语言模块似乎还有些许卡顿,但那份熟悉的、带着点笨拙的激动情绪,让林栀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她走过去,轻轻拍了拍Scrap-7冰冷的金属肩膀。“我也很高兴,Scrap-7,欢迎回来。”
有了Scrap-7的陪伴,观测站里似乎也多了一丝生气。这个小机器人虽然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林栀的一种慰藉。
然而,这种来之不易的平静,并没有维持太久。
一天,林栀按照习惯,来到东侧那个被称为“露台-Alpha”的外部平台进行日常的能量冥想。这个平台像是从观测站主体建筑延伸出去的一个巨大阳台,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直接面对着浩瀚的星空。站在这里,有种悬浮于宇宙之中的错觉。
她盘膝坐下,调整呼吸,开始引导体内那融合了“自然印记”生机之力和“晶语者”传承特性的能量缓缓流动。渐渐地,她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深层冥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她对自身能量的感知变得极其敏锐,同时,似乎也能模糊地感应到周围环境的能量流动。
她感觉到,脚下这座“序站”,这个庞大的人造天体,其本身就像是一个拥有生命的巨物,内部流淌着难以想象的、古老而有序的庞大能量。这些能量如同行星的地脉,遵循着某种深奥的规律运行。
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的能量特性在修复过程中与“序站”的能量场有过短暂而深刻的接触(在仲裁之环那次),当她将“自然印记”的力量以一种极其温和的、近乎模拟植物根系探索周围土壤养分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延伸出去,尝试与脚下平台深处那平缓流淌的秩序能量场进行极其表层的接触时,一种奇妙的共鸣产生了。
那不是主动的连接,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能量共振与适应,如同水滴融入溪流。
就在这种共鸣达到某个微妙的平衡点的瞬间——
异变陡生!
她的视野猛地被强行切换!
眼前的宁静星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燃烧着地狱之火的宇宙战场!
巨大的、如同山脉般的星舰残骸无声地漂浮着,有些还在发生着连绵不断的殉爆,化作一团团短暂而刺眼的光球。原本应该闪耀的星辰,此刻大多黯淡无光,或者呈现出不祥的暗红色。无数奇形怪状、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邪恶与饥饿气息的阴影,像是宇宙中的蝗虫,在虚空中穿梭,它们所过之处,连光线似乎都被吞噬了。而在那战场的最后方,最深处,一个庞大到超越了视觉理解极限的、由纯粹的“黑暗”、“虚无”和“饥渴”构成的不可名状之物,正缓缓舒展着它那如同星云般的触须……林栀“看”到,一条触须轻轻扫过一颗垂死的、体积比一般行星还要巨大的恒星,那颗恒星就像是被投入酸性溶液的糖块,迅速地被侵蚀、分解、吸收,连一点残渣都没有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