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余波与暗涌(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啥事?”

“河西店子村,”老王头喘着气,拿起瓢舀了半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下去,一抹嘴,“派人来请你了!说是他们村有几头种猪和母猪要劁,听说你这手艺神乎其神,特意来请你去掌刀!工分按最高标准算,还管一顿饭!”

请外村的匠人干活,在这年头并不少见,但大多限于木匠、瓦匠之类。请杀猪匠、尤其是劁猪匠跨村作业,而且指明要廖奎,这无疑是对他手艺的最高认可。

廖奎还没说话,赵小深先兴奋起来:“看看!廖哥,你这名声都传到外村了!这是好事啊,正好可以实践一下咱们优化的饲养方法在不同猪只上的效果!”

刘寡妇则有些担忧地看了廖奎一眼,小声说:“河西店子可不近呢,路不好走……”

廖奎想了想,觉得这确实是个检验手艺、甚至收集不同猪只数据的机会,便答应下来:“行,什么时候去?”

“那边人等着呢,说要是方便,现在就跟他们走!”老王头连忙道。

于是,廖奎收拾好他那套祖传工具,跟老王头交代了几句小组的事,便跟着河西店子村来的向导上了路。赵小深本来也想跟着去“见识见识”,被廖奎以“小组不能没人”为由按下了。

河西店子村离红星公社有十几里山路,崎岖难行。等到廖奎赶到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将村子的土墙和树梢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接待他的是河西店子村的村长,姓牛,是个黑胖壮实的中年汉子,嗓门洪亮,一身汗衫敞着怀,露出结实的胸脯。他见到廖奎,很是热情,用力拍着廖奎的肩膀(拍得廖奎差点一个趔趄):“哎呀!可把廖师傅你盼来了!早就听说红星公社出了个‘廖一刀’的后人,手艺了得!今天可要让我们开开眼!”

寒暄过后,牛村长直接领着廖奎去了村里的养猪场。几头需要处理的半大猪早已被单独隔开。廖奎也不多话,观察了一下猪的状态,便取出工具,准备动手。

场地周围,同样围了不少来看热闹的河西店子村民。当廖奎那手快如闪电、下刀精准、猪只反应轻微的劁猪手艺展示出来时,人群中顿时发出阵阵惊叹和议论。

“我的老天爷!这也太快了!”

“你看那猪,都没咋叫唤!”

“怪不得红星公社的人把他夸上天,是真有本事啊!”

牛村长在一旁看着,眼睛越来越亮,看向廖奎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顺利完成了所有劁猪任务后,牛村长死活拉着廖奎去他家吃饭。饭菜比红星公社食堂自然是丰盛不少,有炒鸡蛋,有腊肉,甚至还有一小壶地瓜烧。牛村长热情地劝酒夹菜,嘴里不停地夸赞廖奎手艺好,年轻有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牛村长的脸色更加红润,他凑近廖奎,带着几分酒气,压低声音说道:“廖师傅,老哥我跟你投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廖奎放下筷子,心里隐约觉得这饭可能不是白吃的:“牛村长,您说。”

“嘿嘿,”牛村长搓了搓手,脸上的笑容带着点别的意味,“廖师傅你这手艺,留在红星公社,有点屈才啊!你看咱们河西店子,地比他们肥,猪也比他们多!关键是……”

他顿了顿,声音又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我给你个大便宜”的神秘感:“老哥我有个闺女,今年刚满十八,模样周正,干活利索,是村里的一枝花!还没说婆家呢!我看廖师傅你一表人才,又有这身本事,要是你愿意……嘿嘿,过来我们村,我保管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这村未来的畜牧技术员,肯定是你!我那闺女……也好找个依靠不是?”

廖奎端着酒杯的手,僵在了半空。

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跨村技术服务,最后会演变成一场……招婿大会?

牛村长见他愣住,以为他动了心,继续加码:“你放心!你那个‘上中农’的成分,在咱们村不算事儿!老哥我说了算!过来就是自己人!总比你在红星公社受那点窝囊气强吧?”

廖奎看着牛村长那热切又带着点算计的眼神,心里五味杂陈。他放下酒杯,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平静却坚定:“牛村长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是红星公社的人,手艺也是在那儿练出来的。暂时……没有挪窝的打算。”

牛村长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显然没料到廖奎会拒绝得这么干脆。他有些不甘心,又劝了几句,见廖奎态度坚决,这才悻悻地叹了口气,不再提这茬,只是喝酒的气氛,明显冷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廖奎谢绝了牛村长的再三挽留(主要是还想继续做思想工作),拿着应得的工分条和作为谢礼的几个鸡蛋,踏上了返回红星公社的路。

一路上,他心情有些复杂。名声带来的,不光是尊重和机会,还有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诱惑”。牛村长的提议,从现实角度看,对改善他的处境或许真是一条捷径,但他心里却本能地排斥。红星公社再不好,那里有他熟悉的地,有虽然他嫌弃但已经习惯了的组员,有……有那个悄悄送他野山药蛋、又会因为流言躲着他的姑娘。

他甩甩头,不再去想这些烦心事。当务之急,还是配合赵小深把材料弄好,尽快把三号圈的任务完成。

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红星公社,走到自家院门口时,却意外地发现,院门外的石阶上,放着一个小巧的布袋。他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个洗得干干净净、带着水珠的红彤彤的洋柿子(西红柿),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绝对是稀罕物。

没有署名,但廖奎几乎立刻就知道是谁放的。他拿起一个西红柿,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弥漫开,带着一股阳光的味道。他抬头看了看张家紧闭的院门,心里那点从河西店子带回来的郁闷,似乎被这抹意外的清甜冲淡了不少。

而此刻,赵小深正在知青点里,对着稿纸奋笔疾书,时而皱眉,时而挥毫,努力地将廖奎的“土法”与“科学”理论进行着华丽的嫁接,为他那“曲线救国”的大计,添砖加瓦。他并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廖哥,刚刚拒绝了一次“一步登天”的招揽。

风云际会,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浪潮相互裹挟,在这片黑土地上,继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交加、鸡飞狗跳的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