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系统的变化与李主任的期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谢薇离开后的日子,像是被按下了慢放键,又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红星公社池塘,表面的涟漪看似渐渐平息,水底的暗流却愈发汹涌。张小花持续着她的“冰封修炼”,技术小组的气氛也因此长期处于“春寒料峭”的状态。老王头的插科打诨失去了大部分效果,陈卫红的科学报告显得更加干巴巴,连赵小深的哈欠都打得有气无力。

廖奎则感觉自己像一头被蒙上眼拉磨的驴,在情感和工作的双重磨盘间机械地转着圈。白天,他强迫自己投入到技术小组的工作中,应对着老王头的八卦、陈卫红的严谨、赵小深的摸鱼,以及...张小花那无处不在又视他如无物的冰冷气场。这让他身心俱疲。

而到了夜晚,另一种“疲惫”则开始找上门。

自从谢薇走的那天晚上开始,刘淑芬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猫,或者说,像是找到了固定投喂点的流浪猫,每晚准时准点,在夜深人静、月黑风高(或者月明星稀,取决于天气)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摸到廖奎的院门外,用那独特的、带着钩子的轻微敲门声,叩响他本就纷乱的心门。

头两天,廖奎还试图抗拒一下。毕竟,他心里还乱着,对张小花的愧疚、对谢薇的思念(或许有吧)、对前途的迷茫,都让他觉得再和刘淑芬搅和在一起,简直是乱上加乱。

但刘淑芬显然深谙“趁虚而入”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她也不多说什么,就是站在门外,用那种带着点委屈、又带着点执拗的软糯声音,低低地唤他:“奎子....开开门....我就看看你.”

有时候是说“今天王玲群那个老虔婆又在猪场指桑骂槐,我心里堵得慌..”有时候是说“后山好像有野猪崽子活动的痕迹,我怕祸害了咱们做的标记...有时候干脆就是“..外面冷,让我进去暖和暖和....

理由干奇百怪,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进门。

廖奎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在刘淑芬这种成熟妇人锲而不舍的、带着明确暗示的攻势下,他那点本就脆弱的防线,没坚持几天就全面溃败了。

于是,夜复一夜,那扇破旧的木门在深夜被悄悄打开,又在天亮前被悄悄合上。冷清的小院里,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成了无人知晓的、固定上演的夜曲。

会引导,像一坛窖藏多年的老酒,后劲十足,让他这个初尝情事的毛头小子难以自拔。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

而他那个似乎越来越“不正经”的系统,也在这期间,忠实地履行着它那套被廖奎隐约摸清的“奖励机制”。

一开始还是两瓶、两瓶地增加“红星二锅头”,后来,物品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检测到能量交互完成,奖励发放:红星二锅头×2。】

【检测到能量交互完成,奖励发放:红星二锅头x2。】

【检测到能量交互完成,奖励发放:红星二锅头x2,国产“上海”牌半钢防震手表x 1.1

(廖奎看着那块看起来簇新、表盘印着拼音“SHANGHAI”的手表,愣了一下,这玩意儿...好像比劳力士低调点?但也不好解释来源啊!先放着吧。)

【检测到能量交互完成,奖励发放:红星二锅头×2,“红灯”牌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1。】

(收音机?!廖奎看着那台巴掌大小、有着红色塑料外壳和银色天线的“高科技”产品,嘴角抽搐,这玩意儿在现在可是紧俏货!比手表还扎眼!)

【检测到能量交互完成,奖励发放:红星二锅头x2,粳米100斤。】

(看到那堆得如同小山、颗粒饱满的雪白大米,廖奎彻底无语了。这系统.是觉得他体力消耗太大,需要补补?还是想让他开个小卖部?)

直到这天晚上,也就是刘淑芬连续第六个夜晚摸上他的炕头时,廖奎才在激情间歇,看着系统空间里那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整整十四瓶红星二锅头,一块国产手表,一台收音机,还有一百斤白花花的大米一-猛地一个激灵,反应了过来。

“等...等等!”“你...你连续来了六天了?”

他只好含糊道,“我是怕....怕你累着,也怕....被人发现。”

引得廖奎倒吸一口凉气,“这才到哪儿?比起白天在猪场被王玲群那老货指指点点,在你这儿..再累也舒坦!”

“至于发现?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你就当...就当是可怜可怜我这个没人疼的寡妇,行不行?让我...”

这话说得卑微又直白,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诱惑和...心酸。

廖奎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刘淑芬像只慵懒至极的猫咪,满足地蜷缩在廖奎怀里、饱餐后的红晕。

廖奎望着漆黑的房梁,还有脑海里系统那准时响起的、关于奖励二锅头的提示音,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他好像...真的摸清了这破系统的某种“福利”发放规律。但这“福利”,拿得他有点..心惊肉跳。这些东西,尤其是手表和收音机,在这个年代太扎眼了!根本不敢拿出来用!那100斤大米倒是实在,可怎么解释来源?难道真要半夜偷偷煮粥喝?

而且,连续六天...刘淑芬这劲头,是不是也太足了一点?她到底图啥?难道真的就像她说的,只是图个慰藉?

廖奎发现,心里的那团乱麻,似乎并没有解开,反而因为系统这不断“添砖加瓦”的奖励

他这条土鱼,在情感的泥潭里,好像越陷越深了。白天是张小花的冰封煎熬,晚上是刘淑芬的热情如火,中间还夹着个远在省城、留下承诺和手表的谢薇..

他看着怀里似乎已经睡着、嘴角还带着满足笑意的刘淑芬,又想想窝棚里那个冰冷沉默的张小花,再想想系统空间里那堆越来越离谱的奖励物品,第一次对“齐人之福”这个词,产生了深刻的。

这系统变化带来的“好处”,真是让他痛并快乐着,且..前途未卜。

天气是彻底暖起来了。日头一天比一天毒,晒得人头皮发烫。地里的玉米苗已经窜出了一拃高,绿油油地连成一片,在春风里摇摆着细长的叶子。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粪肥和阳光暴晒泥土混合的、独属于北方春天的燥热气息。社员们大多戴着草帽,在地里忙着间苗、除草,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梁沟往下淌,但脸上却带着对秋收的期盼。

就在这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中,一辆绿色的自行车叮铃咣啷地骑到了技术小组的破窝棚门口。骑车的是公社管委会的通讯员小马,他支好车子,抹了把汗,冲着窝棚里喊:“廖奎同志在吗?李主任让你马上过去一趟!有要紧事!”

窝棚里,廖奎正对着陈卫红画的一幅“秸秆氨化发酵流程图”发呆,脑子里还在盘旋着系统空间里那堆烫手的山财(十四瓶二锅头!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一百斤大米!),以及刘淑芬那连续六个晚上“鞠躬尽瘁”的身影,听到喊声,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