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对手的反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初夏的朝阳跃出地平线,将金辉洒向地区首府。但在这份看似平静的晨光下,暗流却在招待所的早餐桌上悄然涌动。
廖奎走进食堂时,明显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比前两天复杂了许多。有好奇,有探究,有不服,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嫉妒。他不动声色地打了碗玉米糊糊,拿了两个窝头,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廖奎兄弟!这儿!”马向东的大嗓门还是那么有穿透力,他端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早饭(光是窝头就有四个),热情地招呼廖奎过去坐。
廖奎只好端着碗挪了过去。马向东那桌还坐着他的两个同伴,都是抚远县来的,看起来也是豪爽性子。
“行啊!廖奎!真给咱们这些下面来的长脸!”马向东用力拍着廖奎的肩膀,震得他手里的糊糊差点洒出来,“昨天那分数一亮出来,你没看孙建国那小子的脸,嘿,跟吃了苍蝇似的!”他边说边模仿孙建国那憋屈的表情,引得他那两个同伴嘿嘿直乐。
廖奎苦笑:“马大哥,这才刚开始,后面还难说。”
“怕个球!”马向东满不在乎地咬了一大口窝头,“你那手活儿是实打实的!俺老马服!不像某些人,就会抱着书本啃,真到了牲口跟前,手都哆嗦!”他声音洪亮,毫不避讳,引得不远处孙建国那桌人纷纷侧目。
孙建国果然坐在那里,面前摆着稀饭和馒头,吃得慢条斯理。他今天换了一件更干净挺括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听到马向东的话,他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用餐,只是嘴角绷紧的线条泄露了他内心的不悦。他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同伴忍不住低声反驳:“实践也要有理论指导,野蛮操作终究上不了台面……”
“你说谁野蛮呢?!”马向东耳朵尖,立刻瞪眼望过去。
眼看就要起冲突,廖奎连忙打圆场:“马大哥,快吃吧,一会儿还得去赛场。”他又对孙建国那边歉意地点了点头。
孙建国抬起眼皮,冷冷地扫了廖奎一眼,那眼神像是淬了冰,带着明显的敌意和审视,仿佛在说“别得意太早”。他没有回应廖奎的示意,低下头继续喝他的稀饭。
这时,李卫红和她的女队员们也走进了食堂。她看到廖奎,主动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廖奎同志,恭喜你昨天取得好成绩。你那个结合土法的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
她的态度真诚而坦荡,带着一种就事论事的专业范儿。
“李卫红同志过奖了,互相学习。”廖奎连忙站起身。他对这个干练务实的“铁姑娘”印象很好。
“不是过奖。”李卫红摆摆手,很认真地说,“我们前进公社条件也一般,很多时候就得靠土办法。但你厉害在能把土办法说出科学道理,还能在比赛里用得这么溜,这就很不简单了。有机会真想跟你多交流交流。”她说着,还拿出个小本本,“昨天你答辩时提到用马齿苋和车前草,那个配伍比例和熬制时间,能具体说说吗?”
廖奎有些意外,没想到李卫红观察得这么仔细,而且这么好学。他便简单解释了几句,李卫红听得连连点头,在本子上飞快记录着。
这一幕落在孙建国眼里,让他握着筷子的手指更用力了些。连李卫红都去主动请教这个公社来的小子了?
而那个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周小河,依旧是独自一人坐在最角落的桌子,慢吞吞地吃着早饭。他似乎对周围的暗潮涌动毫无所觉,目光放空,像是在神游天外。只是在廖奎和李卫红交谈时,他偶尔会抬起眼皮,飞快地瞥一眼廖奎,那眼神里似乎带着一丝……好奇?
早饭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结束了。去赛场的路上,马向东依旧和廖奎勾肩搭背,大声说笑,仿佛要用这种方式宣告他对廖奎的支持。孙建国则和他的小团体走在前面,刻意保持着距离,背影都透着股冷傲。
李主任跟在廖奎身边,低声说:“看到没?你现在是众矢之的了。孙建国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马向东这人可以交往,但也要注意分寸,别被他带得太高调。李卫红……这女娃不错,务实。”
廖奎默默点头,将李主任的话记在心里。
今天的比赛项目是“常见猪病快速诊断与基础处理”。赛场设置了多个模拟病例的猪栏,选手需要轮流进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病猪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并提出处理方案。这既考验眼力、经验,也考验知识的全面性和反应的敏捷性。
比赛开始前,选手们在休息区等候。廖奎注意到,那位林同志又出现在了观摩的人群中,依然是那副低调观察的姿态。而谢薇,今天没有站在显眼的位置,她和其他地区农业局的技术员站在一起,偶尔和旁边的人交流几句,目光却会时不时地飘向选手休息区,与廖奎的目光有一瞬间的交接,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抽签决定顺序。廖奎抽到了中间偏后。孙建国抽到了第一个,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率先走进了比赛区域。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他检查得很细致,动作规范,记录详细,充分展现了他的理论基础。最终诊断结果也基本正确,只是在提出处理方案时,他优先推荐了几种价格较贵的西药,对于土法辅助提及很少。
评委们打分中规中矩。
接着是其他选手,表现各有千秋。
轮到马向东时,他摩拳擦掌地走了进去。他的检查方式就“粗犷”多了,几乎是靠“望闻问切”的老经验,上手摸、凑近闻,动作快得像一阵风。诊断倒也准确,提出的方案更是极具“马氏风格”:“这没啥大毛病,就是有点积食,弄点大黄苏打片碾碎了拌料,再不行就饿它一顿!保准好!”引得外面观摩的人一阵低笑。评委们对他的“粗暴”诊断过程略有微词,但对他提出的低成本实用方案还是给予了肯定。
李卫红的表现则令人眼前一亮。她检查过程条理清晰,既用了规范的触诊、听诊,也仔细询问(对着猪,也是模拟流程)了“饲养员”日常管理情况。诊断准确,提出的方案兼顾了效果和成本,还特别强调了改善饲养环境的重要性,显得非常全面和老道。分数出来,相当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