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系统的新提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成分问题?只要他掌握足够硬核、足够创新的技术,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道枷锁未必不能打破!至少,他能拥有更多与之抗衡的资本!

情感纠葛?或许,当他自己真正强大起来,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时,才能更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内心,也才有能力和底气去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一股久违的、充满斗志的火焰,在他眼中重新燃起。他紧紧握住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列车依旧在黑夜中轰鸣前行,但廖奎的心境已然完全不同。之前的彷徨与沉重,被一种清晰的目标感和强烈的期待所取代。

他闭上眼睛,意识不再是一片混乱,而是开始飞速运转,规划着抵达省城后,如何充分利用升级后的系统功能,如何开展学习,如何着手那个“技术的升华”的长期任务……

窗外的黑暗,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窒息。因为黎明终将到来,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省城的朝阳,去迎接属于他的、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系统提示带来的震撼与激荡,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涟漪久久未散。廖奎靠在冰冷的车窗上,再无丝毫睡意,内心被一种混杂着亢奋与紧迫感的情绪填满。升级的虚拟空间,新的长期任务,像为他量身定制的铠甲与利剑,让他对即将抵达的省城,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跃跃欲试的征服欲。

然而,系统再神奇,也无法瞬间改变他身处这列飞驰列车上的现实。当最初的兴奋渐渐沉淀,他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窗外那持续变化的风景所吸引。

夜色开始缓慢褪去,如同墨汁中滴入了清水,浓度渐稀。天际线处,泛起了一种模糊的、介于青与白之间的灰蒙蒙的光。大地依旧沉睡在黎明前的静谧里,但轮廓已依稀可辨。

首先闯入视野的,依旧是广袤的农田。但与红星公社周边乃至地区附近所见相比,这里的田地规划似乎更为整齐,阡陌纵横,沟渠分明。大片的水稻田在微熹的晨光中泛着湿漉漉的光泽,稻穗低垂,预示着不久后的丰收。偶尔能看到一些规模明显更大的养猪场或养鸡场的轮廓,红砖砌成的房舍连成一片,与公社那种散养为主的模式截然不同。这暗示着,越靠近省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越高。

“哐当……哐当……”列车毫不停歇,将一片片农田、一个个沉睡的村庄甩在身后。随着天色越来越亮,窗外的景物也愈发清晰起来。

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公路,虽然是砂石路面,但明显更宽阔,偶尔能看到早行的解放牌卡车,拖着烟尘奔驰。电线杆也密集起来,黑色的电线像蛛网般在大地上延伸,指向远方。

接着,是一些零散的、冒着黑烟的烟囱和低矮的厂房开始点缀在田野和村落之间。大多是红砖建筑,样式简单,有些墙上还刷着巨大的、斑驳的标语。空气中,似乎也开始隐隐传来不同于乡村的、工业特有的气味——煤炭燃烧的硫磺味、金属加工的铁锈味。这是城乡结合部的典型景象,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粗糙边缘。

廖奎的脸几乎贴在玻璃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这些景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陌生的,带着一种粗粝而强大的力量感。他想起了红星公社那间破窝棚,想起了老王头对着“酸不溜”青贮发愁的样子,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油然而生。他即将踏入的,是一个与他的过去截然不同的世界。

“快到省城地界了。”旁边那位早已醒来的老教授,顺着廖奎的目光看向窗外,温和地开口道。他整理了一下有些皱褶的中山装领口,“看这些工厂,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都是我们国家工业化的毛细血管啊。”

廖奎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心里却想着,不知道省农科院附近,是不是也是这样?

列车继续前行,工厂和居民区变得越发密集,农田则逐渐被压缩、分割,最终变成了零星的绿色补丁。道路变成了水泥或沥青路面,自行车和行人也多了起来。建筑的样式也开始多样化,虽然大多仍是朴素的样式,但偶尔能看到几栋三四层高的楼房,外墙甚至贴了马赛克或刷了淡色的涂料,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洋气”。

一种无形的、越来越强烈的“城市”气息,透过玻璃窗,扑面而来。

就在这时,列车开始明显减速,广播里传来了女播音员清晰的声音:“各位旅客请注意,列车即将到达本次行程的终点站——省城站。请您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

车厢里瞬间骚动起来。睡觉的人被唤醒,人们纷纷起身,开始从行李架上、座位底下拖拽自己的行李,过道里很快挤满了人,嘈杂声、孩子的哭闹声、互相提醒声混成一片。

廖奎也赶紧从座位底下拿出自己的帆布提包,紧紧抱在怀里。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再次加速的心跳。期待、紧张、还有一丝踏入未知领域的本能畏惧,交织在一起。

窗外的景象飞速变换。铁轨两侧出现了高高的、布满斑驳苔藓的围墙,然后是密密麻麻的铁轨线,如同巨兽的脉络,交错延伸。更远处,大片的、样式统一的灰色或红色楼房集群出现在视野里,那是工人新村或者单位家属院,密密麻麻的窗户像蜂巢,显示着庞大的人口规模。

偶尔,能看到更高的建筑——可能是水塔,也可能是某个工厂的厂房顶端——刺破低矮的天际线。烟囱更多了,冒着或黑或白的浓烟,空气中那股工业气息更加浓郁。

这就是省城吗?廖奎看着窗外这片庞大、复杂、带着工业力量的灰色调风景,与谢薇描述的“宽阔马路”、“明亮电灯”似乎有些不同,更厚重,更……真实,也更具压迫感。

他下意识地再次摸了摸胸口。桃木符和煤油灯画还在,但它们所代表的那个宁静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世界,似乎已被远远抛在了身后。此刻包围他的,是钢铁、水泥、烟尘和庞大陌生的人流。

列车速度越来越慢,最终,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更剧烈的晃动,稳稳地停住了。

“省城站到了!请旅客们按顺序下车!”列车员拉开车门,大声喊道。

拥挤的人流开始向车门涌动。

廖奎拎着提包,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窗外——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潮,高大恢弘的站台棚顶,以及更远处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代表着省城威严与繁华的建筑轮廓。

他收回目光,深吸了一口混合着煤烟、人潮和陌生城市气息的空气,挺直了腰板,随着人流,迈步走下了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