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无形的墙与家宴的阴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天光尚未完全透亮,房间里还残留着昨夜暧昧的气息与一丝若有若无的茅台酒香。一阵极其轻微的窸窣声将廖奎从浅眠中唤醒。
他睁开眼,借着黎明前稀薄的微光,看见谢薇正背对着他,轻手轻脚地穿着衣服。她弓着腰,纤细的腰肢与丰腴的臀线勾勒出惊心动魄的弧度,长发有些凌乱地披散在光洁的肩背上,带着一种与白日里飒爽气质迥异的、慵懒又性感的女人味。那是一种只有最亲密的人才能得见的风景。
廖奎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一种混杂着满足、占有和淡淡骄傲的情绪在胸中涌动。这就是他的女人。这个来自军区大院、家境优渥、美丽自信的姑娘,此刻正像一只偷食的猫儿般,小心翼翼地在属于他们的秘密巢穴里整理行装,准备潜回她的世界。这种隐秘的拥有感,带着某种禁忌的刺激,让他心底升起一股属于雄性本能的、征服者的快意。
似乎是感应到他的注视,谢薇系好最后一颗扣子,回过头来。见他已经醒了,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飞起一抹红霞,在晨曦的微光中格外动人。她走到床边,俯身在他唇上快速印下一吻,声音带着刚起床的沙哑和一丝不舍:“我得走了。”
“嗯。”廖奎伸手揽住她的脖颈,加深了这个短暂的吻,直到她气息微喘才放开,“路上小心。”
谢薇点点头,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里面有眷恋,有关切,也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最终,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替他掖了掖被角,然后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打开门,融入了外面尚未完全苏醒的灰蒙天色中。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廖奎一个人。他回味着刚才看到的曼妙背影和那个匆忙的吻,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但这点旖旎很快被现实的紧迫感取代。今天,培训班正式开班。
他利落地起身,用冷水狠狠搓了把脸,驱散最后一点睡意和酒意。换上谢薇给他买的新衬衫和长裤,虽然布料普通,但挺括合身,让他看起来精神了不少。将《家畜解剖学》和笔记本塞进军用挎包,他深吸一口气,走出了招待所房间。
清晨的省城空气带着一丝凉意。当他踏入省农科院的大门时,高音喇叭里正好开始播放激昂的革命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充满斗志的歌词,瞬间将人拉入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氛围之中。道路上,骑着自行车的职工、步行的工作人员,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专注与使命感。
按照指示牌,他找到了位于院区深处的第三教学楼。这是一栋苏式风格的三层红砖楼,墙面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显得庄重而富有学术气息。楼道里弥漫着旧书籍、粉笔灰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
开班仪式在一间阶梯教室举行。廖奎走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大半学员,约莫一百多号人。男女都有,年龄跨度不小,有像他一样面带稚气的知青或农村青年,也有三四十岁、面色黝黑、一看就是基层兽医站或养殖场的技术员。
他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很快,他注意到了几个“特别”的存在。
坐在前排正中央的,正是孙建国。他穿着熨帖的白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低头翻看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姿态从容自信,与周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似乎感受到了廖奎的目光,抬头瞥了一眼,眼神淡漠,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随即又若无其事地低下头去,仿佛廖奎根本不值得他多关注一秒钟。
在孙建国不远处,是那个叫周小河的神秘青年,他依旧沉默寡言,独自坐在窗边,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划动着,像是在模拟什么操作,神情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而那个前两天在食堂有过一面之缘的陈思远,则坐在另一侧,目光时不时扫过门口,当看到廖奎时,眼神明显冷了几分,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
廖奎还注意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坐着那个穿着中山装、神色平静的林同志。他依旧是那副与周围环境若即若离的样子,仿佛只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一阵响动,以周主任为首的几位领导模样的干部走了进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林同志看到周主任,微微颔首示意,周主任也回以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交流,显然两人是认识的。
周主任走到讲台前,他大约五十岁年纪,身材不高,但目光锐利,声音洪亮: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省农科院,热烈欢迎你们来到这次全省畜牧兽医技术骨干培训班!(鼓掌)”
“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城乡副食品供应、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重要一环!你们,是来自全省各地的精英和希望,肩负着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水平、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讲话充满了时代特色,语调高昂,富有感染力,不时引用最新的政策和口号。
“……这次培训,机会难得!希望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刻苦钻研技术理论,既要打破洋框框,也要虚心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此处他看了一眼孙建国方向),更要紧密结合我们省的实际!要又红又专,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技术过硬!”
讲话持续了约莫二十分钟。
廖奎面色平静地坐在那里,心里却明白,在这看似充满革命激情和集体主义的舞台上,无形的较量早已开始。他这个从红星公社杀出来的“野路子”,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征服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来自各方审视、质疑甚至敌意的目光。
周主任富有鼓动性的讲话结束后,教室里的气氛依旧保持着一种肃穆而紧绷的状态。紧接着,负责本次培训班具体教务工作的几位老师依次上台自我介绍。
第一位上台的是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姓吴,主讲《家畜解剖学与生理学》。他说话慢条斯理,带着浓重的学究气,开口便是“科学的严谨性在于毫厘不爽”,目光扫过台下,尤其在几个看起来坐姿随意的学员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第二位是个中年女性,姓梁,负责《常见畜禽疾病防治》。她剪着齐耳短发,面容严肃,语调干脆利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目标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培养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第三位比较年轻,姓郑,教《畜牧学概论与饲料营养》。他看起来更活络一些,讲话时带着手势,提到了“土法上马”和“洋为中用”的结合。
每位老师介绍完毕,台下都会响起符合规矩的、节奏一致的掌声。廖奎仔细观察着这几位未来的授业者,心里默默评估着他们的风格,这关系到接下来他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取经”。
老师介绍完毕,便是分班和熟悉环境。这一百多名学员被随机分成了三个小班,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和进行一些小班讨论或实验。廖奎被分在了一班,巧合的是,孙建国、周小河,以及那个对他有明显敌意的陈思远,也都在一班。而马向东则被分到了二班。
分班后,各小班由班主任(由一位年轻助教担任)带领,熟悉第三教学楼的环境。他们参观了未来要使用的几个实验室,里面摆放着一些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器官标本、显微镜以及简单的手术器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和防腐剂味道。实验室的墙壁上,同样贴着“向科学进军”、“实践出真知”的标语。
熟悉环境的过程,也是一种无声的规训。大家排着不算整齐的队列,听着班主任介绍各项规章制度:准时上下课,保持实验室卫生,爱护公共财产,实验器材使用需登记……一切都强调着集体、纪律和秩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