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茅台的敲门砖与秘密小院(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周末的军区大院,比平日更多了几分闲适与宁静。阳光透过高大的乔木,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有穿着军装或便装的人散步、下棋,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闹。但这份闲适,却与谢薇无关。

她待在家里,只觉得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与父母的冷战仍在持续,饭桌上的沉默几乎能凝结成冰。更让她心烦意乱的是,因为陈思远的暗中窥伺,她和廖奎被迫进入了“潜伏期”,已经好几天没见面了。思念如同藤蔓,缠绕着她的心,越收越紧。

看书看不进去,收音机里翻来覆去的革命歌曲和样板戏也让她感到烦躁。她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待和焦虑下去。

想到廖奎提起的“搞钱”大计,以及寻找一个安全见面地点的迫切需求,她心里忽然一动。收拾了一下,跟母亲萧雅姿淡淡地说了句“我出去找秀文玩”,便离开了那令人窒息的家。

……

省城工人文化宫旁的冷饮店里,人不多。白色的墙壁上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吊扇在头顶嗡嗡地转着。谢薇和郑秀文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各放着一杯冒着凉气的橘子味汽水。

“怎么了?大小姐,看你这眉头皱的,都能夹死蚊子了。”郑秀文舀了一勺冰渣送进嘴里,打量着谢薇,“跟你家那位‘地下工作者’闹矛盾了?”

“去你的!”谢薇嗔了她一眼,叹了口气,压低声音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包括陈思远盯梢、被迫潜伏的事情,简单跟郑秀文说了一下,当然,略去了茅台等关键细节。

郑秀文听得瞪大了眼睛,咂舌道:“我的天!这陈思远够可以的啊!这都快赶上电影里的特务了!怪不得你愁成这样。”她凑近些,关切地问,“那你们以后怎么办?总不能一直不见面吧?招待所那边肯定不能常去了。”

“是啊,我就是为这个发愁。”谢薇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汽水,眉宇间笼着一层忧色,“得找个安全点的地方。”

“安全的地方……”郑秀文歪着头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哎!你别说,还真有个地方!”

“什么地方?”谢薇立刻来了精神。

“是我叔叔家。”郑秀文说道,“我叔叔单位最近分了新的楼房,他们一家都搬过去了。原来住的那个小院就空出来了,独门独院的,就在城南桂花胡同那边,离咱们这儿也不算太远。他们想租出去,贴补点家用。”

独门独院?谢薇的心猛地一跳。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但是,”郑秀文话锋一转,摊了摊手,“问题就是,那院子虽然旧了点,但面积不小,还有个小天井。我叔叔他们不想分开租,嫌麻烦,也怕租客杂,弄坏东西。可一整院租,租金就不便宜了,一般人谁租得起啊?挂出去快一个月了,问的人倒是有,一听价钱都摇头。正发愁呢。”

“租金多少?”谢薇连忙问。

郑秀文报了个数。谢薇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确实不便宜,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月的工资了。但如果是她和廖奎用来作为临时的“安全屋”,并且考虑到将来可能存放和处理一些“物资”,这个独立性和隐秘性,绝对值这个价。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她脑海中迅速成型——租下这个小院!

这里可以成为她和廖奎秘密见面的地方,不用担心陈思远之流的盯梢。更重要的是,廖奎那些来路有些“特殊”的茅台酒,也可以暂时存放在这里,比放在人来人往的招待所安全得多,也方便她后续找门路操作。

“秀文,”谢薇压下心中的激动,尽量平静地说,“那个院子……我有点兴趣。你能不能跟你叔叔说一声,先给我留着?我回头给你准确信儿。”

“你想租?”郑秀文惊讶地看着她,“你租来干嘛?你们家又不住……”她话没说完,看到谢薇眼中闪烁的光芒,瞬间明白了过来,手指着她,憋着笑,“哦——我懂了!金屋藏……那个‘廖’是吧?”

谢薇脸一红,轻轻打了她一下:“别胡说!是有正用。你就说帮不帮这个忙吧?”

“帮!当然帮!”郑秀文拍着胸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今晚就去找我叔叔说。不过你得快点决定,虽然现在没人租,保不齐哪天就有冤大头……哦不,有识货的人呢?”

……

有了这个目标,谢薇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她立刻想办法联系了廖奎(通过之前约定好的、看似偶然在新华书店“碰面”的方式),将小院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廖奎听完,也是眼前一亮。独门独院,这简直是解决他们当前困境的最佳方案!虽然租金昂贵,但相比于安全和长远计划,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招待所的房间先不退,”廖奎沉吟道,“可以作为掩护,麻痹陈思远。我们明面上减少接触,暗地里转移到小院去。”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谢薇点头,“而且,那里也更方便存放……那些东西。”她意指茅台。

说到茅台,廖奎立刻道:“钱我这里有。”他之前整理过系统奖励和积蓄,手头现金相对宽裕。他找了个机会,将准备好的五百块钱和一瓶用旧报纸包好的飞天茅台,塞给了谢薇。五百块钱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足够支付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租金和一些额外开销。

谢薇接过那沉甸甸的五百块钱,心里踏实了不少。当她打开旧报纸,看到那瓶白瓷瓶、红标贴的飞天茅台时,更是微微一惊。这瓶酒看起来和市面上的茅台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拿在手里,一种莫名的感觉告诉她,这酒……不一般。比她父亲珍藏的、偶尔才舍得喝一小杯的那些茅台,似乎品相更好,那酒液隔着瓶子看,都显得格外醇厚挂杯。

“这酒……”她有些疑惑地看向廖奎。

廖奎低声道:“这瓶比较特殊,品质应该比市面上的好很多。普通茅台现在供销社卖四块七一瓶,还要票,还经常断货。这瓶,你先别想着卖,拿去……嗯,就当是敲门砖。”

他提醒谢薇:“你不是说要找叔叔伯伯帮忙处理那些酒吗?空口白话总不好。这瓶酒,你找个机会,送给你觉得最可能帮上忙、又相对可靠的哪位叔叔。就说是……家里远房亲戚自己酿的土酒,让他尝尝鲜,别提钱的事。看看他的反应。”

廖奎深知人情世故。直接拿钱或者谈买卖,太生硬,也容易引人怀疑。用这种“送点土特产尝尝”的方式,既能体现心意,又能试探对方的态度和对这酒价值的认知。如果对方识货,自然明白这“土酒”的分量,后续的事情就好谈多了。如果对方不感兴趣或者谨慎,也不会留下什么把柄。

谢薇立刻明白了廖奎的用意,心中暗暗佩服他想得周到。她点了点头,将酒小心翼翼地重新包好:“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找谁了。”

目标明确,资金和“敲门砖”也已就位,谢薇心中那份因潜伏和冷战带来的阴霾被驱散了大半。她看着廖奎,眼神坚定:“我这就去跟秀文确定院子的事。尽快把它租下来!”

有了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秘的角落,很多之前束手束脚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省城的天空下,两个年轻人,为了他们的未来和感情,开始更加隐秘也更加务实地行动起来。一条新的战线,在城南那个尚未租下的独门小院里,悄然开辟。

省商业局家属院,一栋相对僻静的红砖小楼前,谢薇停下了自行车。她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为骑车而微微有些散乱的头发和衣角,确认了一下门牌号,这才抬手敲响了那扇漆成深绿色的木门。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中年妇女,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

“哟,是薇薇啊!快进来快进来!”妇女看到谢薇,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的笑容,“老李!快看谁来了!薇薇来了!”

这是李逍遥的妻子,王阿姨。

谢薇脸上也露出乖巧的笑容:“王阿姨,您在忙呢?我没打扰吧?”

“没有没有!正包饺子呢,你来得正好,一会儿在这吃!”王阿姨一边把谢薇往屋里让,一边朝里屋喊。

一个穿着白色汗衫、摇着蒲扇的中年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正是李逍遥。他以前是谢广安手下的兵,转业后分配到了省糖酒公司,如今是个不大不小的科长,手里正管着烟酒糖茶的调拨和部分特供渠道。他为人活络,重情义,对老首长的家人一直很关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