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乡亲的情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谢薇也加入了训练,重点练习在恶劣天气下如何保持体温、辨别方向,以及利用【基础植物辨识】在雪层下寻找可能存在的、可应急的植物根茎。虚拟空间里,两人一次次演练,失败,总结,再演练。虽然虚拟的寒冷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但这种应对突发状况的思维模式和肌肉记忆,却在反复锤炼中逐渐形成。

高强度训练间隙,两人回到小屋休息。连续几日在此居住,系统的人性化奖励似乎也感知到了他们即将面临的挑战。

【叮——检测到宿主与伴侣深入交流,幸福度达标。发放基础奖励:飞天茅台2。】

【附加随机生活物资已生成,请查收:**加厚羊毛护膝2对,防冻伤膏药5贴,高强度尼龙绳(伪装成麻绳外观)1捆,便携式酒精炉(复古黄铜外观)1个,军用级别防风火柴1盒。】**

看着这些新出现的物资,廖奎眼神微动。护膝、冻伤膏、防风火柴……系统的“针对性”越来越强了。那酒精炉和尼龙绳,虽然外观做了处理,但其性能显然超越了这个时代,必须谨慎使用。他将这些新物资与之前获得的羊皮手套、羊毛袜等归拢在一起,标记为“应急专属”。

意识回归现实,窗外天色微明。廖奎和谢薇开始整理明面上要携带的行李。两个大大的行李卷,里面主要是轻便的衣物、被褥(内部悄悄混入了系统出品的加厚羊毛袜和护膝),以及一些耐储存的干粮和乡亲送的布鞋、千层底。那些显眼的咸肉、大量干菜、工具,早已悄然入库空间。

廖奎拿起一把公社送的、磨得锃亮的新镰刀,在手里掂了掂,最终还是将其收入了空间。明面上,他只背了一个打着补丁的帆布挎包和一个军用水壶,看起来轻装简行,符合一个被“发配”的年轻技术员的形象。

“都准备好了吗?”廖奎看向谢薇。

谢薇深吸一口气,将最后一件叠好的衣服塞进行李卷,用力点了点头,眼神虽然仍有对未知的忐忑,但更多的是经过系统准备和乡亲鼓励后沉淀下来的坚定:“准备好了。”

他们的行囊看似简单,但他们的准备,却远比任何奔赴北大荒的人都要充分。系统空间里,是一个微型的、针对极寒环境优化的生存基地和物资仓库;脑海中,是经过反复模拟推演的应对方案;心中,是来自红星公社这片土地最坚实的温暖与力量。

黎明将至,奔赴苦寒之地的最后一步,即将迈出。

天光未亮,深秋的晨霭像一层薄纱,笼罩着尚未完全苏醒的红星公社。空气中弥漫着破晓时分的清冷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离愁。

公社大院门口,却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没有喧哗,只有压低了的交谈声和偶尔几声咳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辆已经发动、正“突突”冒着青烟的拖拉机上。

廖奎和谢薇站在车旁,身上背着的是整理好的行囊——两个看起来鼓鼓囊囊、实则经过精心筛选的行李卷,以及一个军用水壶和廖奎那个半旧的帆布挎包。明面上,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李主任、陈卫红、老王头、赵小深站在最前面,后面是闻讯赶来的众多社员,刘淑芬和张小花也挤在人群边缘,默默注视着。

“奎子,小谢,到了那边,万事开头难,别着急,稳当点来。”李主任用力拍了拍廖奎的胳膊,声音有些沙哑,眼眶下的青黑显示他昨夜也未安眠。他想说很多话,最终却只化作这最朴素的叮嘱。

“主任,我们记住了。”廖奎重重点头。

陈卫红红着眼圈,将一个缝得密密实实的小布包塞到谢薇手里,低声道:“里面是几个煮熟的鸡蛋,还有我昨晚烙的饼,路上垫补一口。小薇……照顾好自己。”她哽咽着,说不下去。

谢薇接过那还带着一丝温热的布包,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攥住了最后一点来自娘家的温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落下:“陈姐,谢谢……你们都要好好的。”

老王头没说话,只是走上前,将自己那根磨得油光锃亮的旧烟袋锅不由分说地塞进廖奎的挎包里,瓮声瓮气道:“拿着!闲得蛋疼的时候,抽一口,解闷!”他别过头,用力眨了眨有些发涩的眼睛。

赵小深嘴唇翕动了几下,最后只憋出一句:“廖哥,谢姐,保重!”

廖奎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将他们的关切、不舍、担忧尽收眼底。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柴火和泥土气息的冰冷空气,仿佛要将这故乡的味道深深烙进肺腑。

“各位乡亲!”廖奎提高了声音,清朗而沉稳,在寂静的清晨传开,“我和谢薇,走了!大家的情谊,我们两口子,记在心里了!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他没有多说煽情的话,但那句“后会有期”,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

说完,他不再犹豫,利落地先将行李扔进车斗,然后扶着谢薇,让她踩着轮胎爬上去。他自己则单手一撑车斗边缘,矫健地翻身而入。

王把式坐在驾驶座上,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吆喝一声:“坐稳了!”随即挂挡,松离合。

“突突突……哐啷哐啷……”

拖拉机那熟悉的、仿佛要散架般的轰鸣声再次响起,车身剧烈地颤抖着,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廖奎!小谢!一路顺风!”

“到了来信啊!”

“保重身体!”

送行的人群骚动起来,呼喊声、叮嘱声此起彼伏。

廖奎和谢薇站在颠簸的车斗里,紧紧抓着边缘,努力稳住身形,回头望去。

公社大院门口,李主任、陈卫红、老王头、赵小深……所有送行的人,都还站在原地,用力地挥着手。他们的身影在拖拉机扬起的淡淡尘土和渐亮的晨光中,渐渐变得模糊,但那凝聚的目光和挥动的手臂,却仿佛穿透了距离,牢牢印在两人的心上。

谢薇的眼泪终于无声地滑落,她没有去擦,任由风吹拂在脸上,带来冰凉的触感。她看着那片生养了廖奎、也曾短暂接纳了她的土地,看着那些质朴而温暖的人们,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眷恋与酸楚。

廖奎挺直着脊梁,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后方,直到那些身影和熟悉的房屋彻底消失在道路的拐角,被一片枯黄的田野和远山取代。

拖拉机颠簸着,驶上了通往镇子、通往遥远北方的土路。车斗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以及呼啸而过的、越来越冷的秋风。

故乡,已被甩在身后。

前路,是未知的北大荒。

廖奎伸出手,紧紧握住了谢薇冰凉的手。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离别的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携手共赴未知的坚定与决然。

此去,关山万里,风雪载途。

但他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