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个北大荒的夜晚与左邻右舍(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廖奎去房子后面不远的土坡上,用借来的破铁锹挖了些半冻的黏土,又薅了些枯黄的草秸,用井水和了,准备糊墙。谢薇则在家里,用旧布条和带来的报纸,尝试加固那扇漏风的破门。
正当廖奎蹲在墙根,专心致志地用泥巴混合草秸填补一道明显的裂缝时,一个洪亮又带着几分好奇的女声在旁边响起:
“大兄弟,新来的?昨个儿就听见动静了!”
廖奎抬起头,看到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妇女,裹着件臃肿的深色棉袄,系着围裙,手里端着个粗瓷碗,正站在不远处打量着他们。她脸庞红扑扑的,带着北方女性常见的健朗和直爽。
“是,大姐,昨天刚报到。”廖奎站起身,客气地回应。
“哎呀,这房子空了好一阵子了,咋把这分给你们了,够呛能住人!”妇女快人快语,几步走过来,把手里那碗东西往廖奎手里一塞,“给,自家腌的芥菜疙瘩,切丝拌了点辣椒油,凑合着下饭,别嫌弃!”
碗里是黑乎乎的咸菜丝,泛着油光,带着一股浓郁的咸香。在这物资匮乏的地方,这算是一份不小的心意。
“这怎么好意思……”廖奎推辞。
“拿着拿着!远亲不如近邻嘛!”妇女不由分说,又好奇地看向正在门口忙活的谢薇,“那是你媳妇?长得可真俊!像个画上的人儿!”
谢薇闻声抬起头,有些腼腆地笑了笑:“大姐好。”
“哎,好好!我叫马桂花,就住你们隔壁第三家!”马桂花热情地自我介绍,“我男人是机耕队的,姓赵。以后有啥事,吱声啊!这北大荒,别的没有,就是活儿累,天儿冷!慢慢就习惯了!”
廖奎和谢薇连忙道谢。马桂花的热情,像一缕微弱的火苗,在这冰冷的清晨带来了一丝暖意。
然而,并非所有邻居都如此。
在马桂花离开后,陆续有其他邻居出门或路过。一个穿着旧军装、但没有领章帽徽的中年男人,只是远远地看了他们一眼,目光在廖奎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过谢薇,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和不易接近的疏离,微微颔首便算打过招呼,径直离开了。
还有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太太,提着个篮子从他们门前经过,脚步蹒跚。她看到廖奎在糊墙,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情绪,只是慢吞吞地说了一句:“后生,西头老孙头会盘炕,找他看看,这炕……咳咳……不中。”说完,也不等廖奎回应,便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更明显的是对面那排房子门口站着的一个年轻媳妇,抱着孩子,看到谢薇时,眼神里先是掠过一丝惊讶于她的容貌,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目光闪烁了一下,抱着孩子迅速转身回了屋,还隐隐约约传来了插门闩的声音。
廖奎和谢薇将这些不同的反应默默看在眼里。
中午时分,马桂花又过来了,送来了两个热乎乎的烤土豆,顺便唠了几句嗑。
从她絮絮叨叨的话语中,廖奎和谢薇对农场的人员构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这第七农场,人员来源复杂。有像马桂花丈夫这样的兵团转业官兵和早期来的支边青年,算是农场的“根正苗红”;有近几年陆续分配来的知识青年,充满激情但也带着学生气;还有一部分,则是像他们一样,因各种原因从关内调动或分配来的技术人员、干部及其家属。
马桂花压低了声音,用下巴不着痕迹地指了指远处那片被铁丝网隐约隔开的区域:“那边,是劳改队和他们的家属区……平时没啥事可别往那边凑近,晦气!”
她顿了顿,又看了看廖奎和谢薇,语气带着点同情和提醒:“咱们这旮沓,人多眼杂,说啥干啥都留点神。你们刚来,尤其是……”她目光在谢薇脸上转了一圈,没明说,但意思很明显,“……稳当点,少说话,多干活,准没错。”
马桂花的话,像一块拼图,补全了他们对此地人际环境的认知。这里有热情朴实的普通职工,有保持距离、可能知晓他们“身份”的警惕者,有自身难保、冷漠旁观的边缘人,更有需要划清界限的“特殊群体”。
这是一个微缩的、等级分明又关系复杂的小社会。
送走马桂花,廖奎和谢薇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心中的想法。
在这里,他们不能轻易相信谁,也不能完全孤立自己。马桂花这样的热心肠可以适当接触,获取信息和必要的帮助;而那些警惕和疏离的目光,则需要用时间和实际行动,或许还有不可或缺的“技术”实力,去慢慢化解或至少维持表面的和平。
左邻右舍,是他们融入这片土地的第一关,也是获取信息、寻找机会,乃至未来寻找谢薇父母下落可能的重要渠道。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也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