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方远的阴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风暴将至,他们必须更加紧密地相依,才能在这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

八月末的北大荒,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白日里,毒辣的日头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地,将泥土路晒得发烫,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蒸腾出的、带着土腥气的湿热。到了傍晚,暑气非但不散,反而与地面上涌起的热浪交织在一起,闷得人喘不过气。这对于畜牧科的猪号、马号而言,是一年中最难熬,也最易出问题的时节。

猪号里,气味比平日更加浓重刺鼻。几十头猪挤在圈里,热得呼哧带喘,食欲普遍下降,抵抗力也随之减弱。廖奎穿着已经被汗水和泥污浸透的旧工装,正和韩志刚一起,挨个检查猪只的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

“廖技术员,这头架子猪有点拉稀,精神头也不太好。”韩志刚指着一头蜷缩在角落的猪崽,脸上带着担忧。

廖奎蹲下身,仔细观察,又伸手摸了摸猪耳的体温,动作专业而沉稳。“嗯,是有点肠胃不适。天气太热,饮水不洁或者饲料稍微有点变质都容易引发。隔离出来,喂点蒜泥拌的糊糊,水里加一点点盐和咱们之前备的土霉素粉。”他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置方案,韩志刚连忙记下,动手操作。

另一边,马号里同样不轻松。几匹负责拉车耕地的辕马因为炎热和蚊虫叮咬,显得焦躁不安,胃口不佳。秦大山老技术员叼着旱烟袋,眯着眼查看一匹马的蹄子,廖奎也时常需要过去协助,处理一些简单的蹄病或者调配清热解暑的草药添加到饮水中。

汗水顺着廖奎的额角、脖颈不断滑落,浸湿了后背,紧紧贴在皮肤上,带来黏腻的不适感。但他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眼神专注。他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针,让韩志刚等年轻职工在面对夏季疫病时,心里有了主心骨。张振山几次巡视,看到猪号马号在如此恶劣天气下依然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病患,看向廖奎的目光中,赞许之色也愈发明显。

与此同时,在场部后勤仓库,谢薇同样忙碌。高温高湿是仓储物资的大敌,尤其是粮食、饲料和一些容易受潮的劳保用品。她协助王保管员,忙着检查仓库的通风情况,组织人员翻晒受潮风险的粮食,并在角落放置生石灰吸湿。她心思缜密,记录清晰,将各类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王保管员更深的信赖。

然而,平静而繁忙的劳作之下,阴险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天下午,廖奎正在清理猪号的水槽,韩志刚拿着一本饲料领取记录簿,皱着眉头走了过来。

“廖技术员,有点不对劲。”韩志刚压低声音,指着记录簿上昨天的一项记录,“你看这里,昨天下午领走的麸皮和豆饼量,跟我印象里实际拌进饲料的量,好像对不上号,差了不少。”

廖奎接过记录簿,目光扫过。记录显示,昨天下午由周子强(作为知青代表,有时会被安排一些辅助性的杂役)经手,领取了一批麸皮和豆饼,用于补充猪号晚间的饲料。但韩志刚凭借每天亲手拌料的经验,感觉实际消耗量远没有记录上写的那么多。

廖奎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周子强……在饲料配比记录上做文章?这看似小事,但在粮食金贵的年代,任何“浪费粮食”或者“管理不善导致饲料损耗”的指控,都可能被上纲上线,成为攻击他“责任心不强”甚至“破坏生产”的把柄。

“你去忙你的,这事我来处理。”廖奎对韩志刚点点头,语气平静,但心中已提起十二分警惕。

他没有立刻去找周子强对质,那样只会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他拿着记录簿,走到饲料调配区,那里还残留着昨天拌料后未曾清理干净的些许料渣。

他闭上眼睛,回忆着昨天傍晚饲料的实际消耗情况和猪群的进食状态,同时,【精准轨迹指引(初级)】悄然发动。这项技能虽主要用于投掷和动作轨迹修正,但提升的精准感知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在此刻被他用于回溯和估算。

脑海中仿佛有一架精密的天平,将记录簿上的数据、韩志刚的直观感受、猪只的大致食量、以及眼前残留料渣所暗示的实际用量,一一放置上去进行权衡、计算。

片刻后,他睁开眼,心中已有定数。记录上的数字,确实被刻意夸大了至少三分之一!

他不动声色,找来当时一同参与晚间喂料的其他两名职工(并非周子强亲信),以复盘夏季饲料配比优化为由,请他们共同回忆和确认昨晚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大致用量。那两名职工虽觉奇怪,但也依实说了,他们的证词与韩志刚的感受及廖奎的估算基本吻合。

恰在此时,周子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也溜达了过来,脸上带着那惯常的、略显虚伪的关切:“廖奎同志,忙着呢?是不是饲料记录有什么问题?我昨天领取和协助投放的时候,可是严格按照要求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廖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他,手中拿着记录簿,语气不卑不亢:“周子强同志,正好你来了。关于昨天这批麸皮和豆料的实际消耗量,我们几个刚好在复盘夏季饲喂方案,发现记录和大家的实际操作记忆有些出入。不如我们一起,按照当时的操作流程,现场大致模拟折算一下?”

他根本不给周子强狡辩的机会,直接邀请他参与“现场复盘”。在众目睽睽之下,廖奎凭借其对饲料配比的精深理解和【精准轨迹指引】带来的超强细节把控力,将昨晚的拌料过程、投放区域、猪群分布等因素分析得条理清晰,数据推算严谨,每一步都合情合理,无可挑剔。最终推算出的实际用量,与记录簿上的数字相差甚远。

周子强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他试图争辩几句,但在廖奎缜密的逻辑和在场其他职工隐隐佐证的目光下,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含糊地推说可能是自己当时记录匆忙,看错了秤星或者笔误。

“记录工作关系到生产数据的准确性,以后还请周同志务必仔细些。”廖奎没有穷追猛打,只是淡淡地提醒了一句,便将记录簿上错误的数字划掉,在旁边标注了更接近实际情况的估算值。

周子强碰了一鼻子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在几个职工隐含鄙夷的目光中,悻悻地离开了。

危机看似化解,但廖奎心中没有半分轻松。他清楚,周子强这次失败的小动作,只会让其更加记恨,手段也可能变得更加隐蔽和恶毒。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这片盛夏灼热的荒原上,在与形形色色人物周旋的同时,他们还必须时刻提防着这条潜伏在阴影中、伺机而动的毒蛇,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大意。劳作的艰辛与潜在的危险,如同这闷热的天气一般,无时无刻不笼罩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