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合作与团队成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第五十章 合作与团队成长
苏晴的到访与合作意向,如同一块被投入“星桥”这片原本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荡开,久久未能平息。团队内部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和激烈讨论后,最终在徐卓远和封瑶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在确保项目独立性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与徐氏集团战略发展部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这不仅是一次对团队实力和凝聚力的考验,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
团队内部,一场关于未来的头脑风暴在深夜的实验室持续。
“我担心的是,一旦接受徐氏的大规模注资,我们的研究方向会不会被资本裹挟?”李锐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我们最初的理想,是创造一个纯粹、高效的智能桥梁,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产品。”
赵倩扶了扶眼镜,补充道:“李锐的担忧不无道理。意向书里提到的‘资源置换’和‘市场协同’,具体条款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技术核心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护城河’。”
徐卓远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成员的脸庞,这些都是和他一起熬过无数通宵的伙伴。他理解大家的顾虑,前世在商海沉浮,他见过太多初创团队在资本面前迷失方向的例子。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大家的担忧,也是我的担忧。所以,我们这次接触的原则,不是‘引资’,而是‘引智’和‘借势’。我们需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更快迭代技术、拓宽应用场景的资源,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老板’。这份底线原则,我们必须守住。”
这时,封瑶将一份她连夜整理好的分析报告投影到屏幕上,接口道:“卓远说得对。大家看,这是我对意向书中提到的资源清单进行的拆解。其中,徐氏承诺开放的部分高精度工业传感器数据接口和边缘计算节点,正是我们下一阶段验证‘星桥’在复杂物理环境下适应性的关键。这些资源,靠我们自身短期内部署,几乎不可能。”她顿了顿,指向风险分析部分,“而风险,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归属和未来商业化路径的主导权上。我建议,我们可以提出一种‘阶梯式’合作方案:第一阶段,以特定课题项目的形式进行,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徐氏享有优先使用权;第二阶段,视合作成果再探讨成立合资实体,但我们必须保有控股权。”
封瑶清晰缜密的思路和极具建设性的方案,让在场所有人都暗自佩服。她似乎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瑶瑶,你以前……接触过这些?”一次讨论间隙,徐卓远忍不住轻声问道。他记得前世的封瑶,虽然聪慧,但更多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对这些商业谈判的细节和资本运作的逻辑并不熟悉。
封瑶正在整理文档的手指微微一顿,抬起眼,对上徐卓远带着探寻的目光,心中微涩。那些在残酷商战中摸爬滚打、吃尽苦头才积累出的经验,那些曾在类似条款上吃过的暗亏,此刻却成了她保护他、保护他们共同梦想的铠甲。她无法直言重生的真相,只能抿唇笑了笑,语气带着些许模糊的感慨:“可能……是这段时间跟着你和团队一起,学得比较快吧。而且,保护‘星桥’,就像保护我们的孩子一样,自然会逼着自己多想一些,多学一些。”
她的话语自然地将原因归结于对项目的珍视和快速学习能力,徐卓远闻言,心头一软,那点疑惑便被更深的心疼与感动取代。他伸出手,轻轻覆盖住她放在桌上的手背,低声道:“辛苦你了。”
封瑶反手握住他的指尖,摇了摇头,笑容温婉而坚定:“我们之间,不说这个。‘星桥’是我们的梦想,守护它是我们共同的事。”
与此同时,徐氏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办公室内,苏晴正面对着部门内部的一些不同声音。
资深副总徐明辉,同时也是徐家旁系中颇有话语权的人物,对苏晴如此看重一个在校大学生团队提出了质疑。他坐在苏晴对面的沙发上,姿态看似放松,眼神却锐利。
“苏总,我知道您求贤若渴,但‘星桥’毕竟只是一个未经验证的学术项目,投入过多资源是否值得商榷?而且,我听说卓远那孩子,性格有些孤僻执拗,在大学里就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恐怕未必能适应我们集团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内部关系。”徐明辉语气委婉,但话语背后的精明算计不言而喻。他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向另一个由行业资深人士主导、背景更“可靠”的AI项目,那个项目的负责人与他私交甚笃。
苏晴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明辉总,投资未来,总要有些魄力。‘星桥’的技术独特性和潜力,技术评估部的报告写得很清楚,其在自适应算法和跨域信息融合上的创新,甚至比我们目前接触到的许多成熟团队更具前瞻性。至于卓远……”她放下茶杯,目光直视徐明辉,“年轻人,尤其是天才,总有些独特的个性。重要的是他的才华和项目的潜力。我相信,有合适的引导和平台,他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个项目,我亲自跟进。”
她的话语斩钉截铁,暂时压下了内部的异议。但徐明辉眼中一闪而过的阴霾,也预示着未来的合作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他离开办公室后,立刻拨通了一个电话,低声交代:“……多关注一下那个‘星桥’团队,尤其是徐卓远和那个叫封瑶的女孩,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苏总这么下力气。”
校园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地向前,却又暗流涌动。
这日,封瑶抱着几本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厚重参考书,走在回计算机学院大楼的林荫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在她身上跳跃着斑驳的光点。却在路口被一个温和的男声叫住。
“封瑶同学?”
封瑶驻足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浅灰色针织衫、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生站在不远处,气质斯文儒雅,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笑容。她迅速在记忆中搜寻,认出这是隔壁物理学院的才子,周屿。前世,他似乎也曾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有过几次短暂的学术交流,但并无深交。只隐约记得他后来出国深造,在凝聚态物理理论领域颇有名气,其家族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力。
“周屿学长?”封瑶礼貌地点头致意,心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前世模糊的记忆告诉她,周屿此人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的温和背后是极高的智商和目的性。
“果然是你。”周屿笑着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怀中的书,《高级算法导论》《自然语言处理前沿》,“看来传言不虚,你对计算机领域是动了真格。这些书可不轻松。”他的语气带着纯粹的欣赏,不含轻浮,让人生不出反感。
封瑶微微一笑,保持着距离:“学长过奖了,只是感兴趣,慢慢啃而已。”
“不必谦虚。”周屿推了推眼镜,眼神真诚,“我最近也在关注交叉学科的应用,你们‘星桥’项目在中期评审上的表现很亮眼。尤其是关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那部分构想,我觉得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某些层面有奇妙的共通之处。或许,能通过引入物理规律作为底层约束,提升模型在复杂、动态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避免成为一个纯粹的‘黑箱’模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