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政与牡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朝小说集》最新章节。
清晨的紫禁城笼罩在薄雾中,乾清宫前的汉白玉台阶泛着微光。朝臣们鱼贯而入,衣袍摩擦声像一阵低语,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顺治帝端坐在龙椅上,明黄色的龙袍映着烛火,显得格外耀眼。他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停留在鳌拜那张紧绷的脸上,稍作停顿。
“今日朕有一道重要政令宣布。”顺治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自即日起,在京畿及直隶地区推行分田屯垦之制。无主荒地分予无地百姓,三年免税,五年半税。”
话音刚落,殿内便起了窃窃私语。鳌拜上前一步,盔甲发出金属碰撞声:“皇上,此举恐有违祖制!我大清以骑射得天下,岂能效仿汉人农耕?”
顺治的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鳌大人此言差矣。民以食为天,百姓无田可耕,何以安身立命?朕意已决。”
户部尚书陈名夏出列奏道:“皇上圣明。臣已核算,仅京畿可垦荒地便有百万亩,若分予百姓,不数年便可仓廪充实。”
争论持续了半个时辰,顺治感到太阳穴隐隐作痛。退朝后,他拒绝了太监的搀扶,独自走向御花园。春日的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皇上。”一个轻柔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顺治转身,看见董鄂妃站在牡丹丛中,一袭淡粉衣衫与花相映。她手里捧着一卷诗册,眼中含笑。
“爱妃怎么在此?”
董鄂妃微微福身:“听闻皇上今日早朝议政辛苦,臣妾备了些茶点,还请皇上赏脸。”她指向不远处凉亭,石桌上已摆好精致的点心与冒着热气的茶盏。
顺治走近,发现亭柱上挂着一幅新写的对联:“政通人和千畴绿,国泰民安万朵红。”字迹娟秀,显然是董鄂妃亲笔。
“这是……”
“臣妾拙作,请皇上指正。”董鄂妃脸颊微红,“听闻皇上推行分田之策,臣妾想,百姓有田可耕,必如这牡丹逢春,欣欣向荣。”
顺治心头一暖,执起她的手:“满朝文武,唯爱妃最知朕心。”
两人对坐品茶,董鄂妃翻开诗册:“臣妾选了李太白几首田园诗,皇上可愿一听?”
“甚好。”
顺治靠在椅背上,闭目聆听。董鄂妃的声音如清泉般流淌,诵到“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时,顺治睁开眼:“朕要让百姓不再如此困苦。”
董鄂妃合上诗册,轻声道:“皇上仁德,但改革非一日之功。太后常教导臣妾,治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
正说着,太监来报:“太后娘娘请皇上过去用膳。”
顺治起身,有些不舍。董鄂妃替他整理了一下衣领:“皇上快去吧,莫让太后久等。”慈宁宫内,孝庄太后正在修剪一盆兰花。见顺治进来,她放下剪刀:“听说今日朝堂上,鳌拜又顶撞你了?”
顺治接过宫女递来的热毛巾擦了擦手:“鳌拜固守祖制,不知变通。分田屯垦利国利民,他却百般阻挠。”
孝庄示意宫人退下,亲手给顺治盛了一碗参汤:“鳌拜代表的是满洲贵族的利益。你要分他们的地,他们自然不乐意。”
“可那些都是无主荒地!”
“在贵族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孝庄意味深长地说,“皇帝要懂得‘分地而不夺其权’的道理。让户部拟个章程,贵族献地者,可赐爵位或荫其子孙。”
顺治若有所思地点头。孝庄又夹了一筷子菜到他碗里:“听说你刚才去见董鄂妃了?”
“是,她在御花园备了茶点。”
孝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孩子懂事。你政务繁忙,身边需要这样知冷知热的人。”她顿了顿,“不过皇后那边……”
顺治放下筷子:“儿臣明白。”
离开慈宁宫时,夕阳已染红了紫禁城的琉璃瓦。顺治信步走向坤宁宫方向,却在半路改变主意,转向董鄂妃居住的承乾宫。
董鄂妃正在院中赏月,见皇帝驾到,连忙迎上前。顺治挥手免了礼:“朕想看看你那幅牡丹图完成没有。”
画室里,一幅未完成的《牡丹富贵图》铺在案上。顺治站在画前,突然问道:“爱妃可曾见过百姓耕种的景象?”
董鄂妃摇头:“臣妾自小长在深闺……”
“等春耕时,朕带你出宫看看。”顺治执笔蘸墨,在画上添了一只蝴蝶,“朕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如这蝶恋花般安居乐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