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长恨此生(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朝小说集》最新章节。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康熙坐在案前,手中捏着一封泛黄的信笺。指尖微微发颤,他盯着信封上“陛下亲启”四个娟秀小字,眼眶莫名发热。

这是赫舍里皇后留下的笔迹。从妆奁最底层翻出来时,信纸已经有些发脆了。

殿外传来三更梆子声,他却浑然不觉。轻轻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玄烨夫君如晤:近日妾身于慈宁宫偏殿偶见一事,恐事关重大...”

突然,烛花爆响。康熙猛地抬头,锐利的目光扫过殿内每个角落。确认无人后,他继续往下读,脸色渐渐铁青。

"...祖母与科尔沁台吉密晤,谈及若夫君不遵祖制,当另立贤君。妾身亲见盟约文书,上有祖母凤印..."

康熙攥紧信纸,指节泛白。胸口剧烈起伏,耳边嗡嗡作响。那个总是慈眉善目的祖母,竟在背后谋划废立?

"陛下,慈宁宫来人了。"梁九功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康熙迅速将信塞入袖中,声音已恢复平静:"宣。"

进来的是孝庄身边的大宫女苏麻喇姑。她行过礼,恭声道:"太皇太后请皇上明日早膳后到慈宁宫一叙,说是关于赫舍里家二小姐的事。"

康熙眼底闪过一丝冷意,面上却含笑:"有劳姑姑跑一趟,朕明日定当准时前往。"待苏麻喇姑退下,康熙慢慢踱到窗前。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如同他此刻的心境。赫舍里胞妹...秘密盟约...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梁九功,"他突然开口,"去查查赫舍里家二小姐近日可曾入宫。"

夜风穿堂而过,烛火剧烈晃动,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翌日清晨,康熙换上一身靛青色常服,腰间只悬了块羊脂玉佩——那是赫舍里生前最爱的饰物。踏入慈宁宫时,他脸上已挂起惯常的温和笑容。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康熙行礼如仪。

孝庄正在摆弄一盆兰花,闻言转身。满头银丝在朝阳中熠熠生辉,她亲切地拉住康熙的手:"皇帝来了,快坐。苏麻喇姑,上茶。"

康熙注意到祖母手上戴着他去年进献的翡翠扳指,心中冷笑。这般作态,与信中所写判若两人。

"皇祖母昨夜睡得可好?"康熙接过茶盏,状若随意地问道。

孝庄叹了口气:"人老了,总是浅眠。倒是皇帝,眼圈发青,可是政务太劳神?"

"无妨。"康熙轻啜一口茶,"听说皇祖母要与孙儿谈赫舍里家的事?"

孝庄微微颔首,示意宫人退下。待殿内只剩祖孙二人,她才缓缓道:"皇后薨逝已过百日,前日索尼递了折子,言语间颇有不安。依哀家看,不如将赫舍里家的二姑娘接进宫来..."

康熙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皇祖母的意思是...续娶?"

"正是。"孝庄目光慈爱,"那孩子哀家见过,性情温婉,与皇后有七分相似。如此既能安抚索尼一族,又可延续两家血脉..."

"芳怡今年才十四吧?"康熙突然打断。

孝庄一怔,旋即笑道:"皇帝记性真好。是小了些,但先帝十二岁大婚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康熙放下茶盏,瓷器相碰发出清脆声响。他直视孝庄:"皇祖母可是担心索尼家族与孙儿离心?"

殿内气氛陡然一凝。孝庄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深了几分:"索尼是顾命大臣,他的态度关乎朝局稳定。"

"既是如此,"康熙语气转冷,"为何不与孙儿明言?偏要绕这许多弯子?"

孝庄终于敛了笑意:"皇帝今日怎么了?可是有人在你耳边说了什么?"

康熙袖中的手攥紧了那封信。他忽然笑了:"皇祖母多虑了。只是朕想问问,您对科尔沁蒙古,究竟有何打算?"

孝庄瞳孔微缩,手中的茶盏差点掉落。她强自镇定:"皇帝这话从何说起?"

"朕只是好奇,"康熙慢条斯理地说,"若是朕执意不肯续娶芳怡,皇祖母会如何?"

"放肆!"孝庄拍案而起,随即意识到失态,又缓缓坐下,"皇帝莫要听信谗言。哀家一切为的是大清江山稳固。"

"为了大清?"康熙冷笑,"还是为了您的权势?"

"够了!"孝庄厉声喝道,"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朕很清楚。"康熙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祖母,"皇祖母,朕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您扶持的孩子了。接下来的路,朕会自己走。至于芳怡..."他顿了顿,"朕自有主张。"

说完,他转身离去。走出慈宁宫时,晨光正好。康熙望着远处的天空,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从今往后,他必须学会在这深宫中独自前行。

回养心殿的路上,康熙吩咐梁九功:"传旨下去,着令六部整理近年与蒙古各部往来文书,朕要亲自过目。另外,暗中调查科尔沁台吉近来的动向。"

"嗻。"

看着梁九功退下,康熙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这一次,他不会再任人摆布。

夜幕降临,养心殿内烛火通明。康熙独自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着赫舍里皇后留下的信。他取出一块玉佩,轻轻摩挲。这是皇后生前最爱把玩的物件,如今触手冰凉。

"朕答应你,"他低声说,"定会护住这江山,护住咱们的孩子。谁也不能伤害他们。"

窗外传来更鼓声,已是子时。康熙收起玉佩,提笔写下一道密旨。他必须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做好准备。

这一夜,紫禁城格外安静。只有养心殿的烛火,一直亮到天明。